高金衛(wèi)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和“高效課堂”的背景下,本文選擇了常規(guī)教學中的一個演示實驗和一個分組實驗為教學案例,把新的教學思想融入教學設計和課堂操作中,同時對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獲得的收獲做了分析和反思,希望能給大家?guī)硇┰S啟示。
關鍵詞: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素質教育;主體性活動
對學生而言,可以說得化學實驗者得化學知識,得實驗技能,得高考化學。那么,如何把化學實驗的探究過程科學地融入有效課堂教學中,讓它變?yōu)橛猩Φ拇嬖?,是擺在教師面前的大問題。
[案例1]演示實驗的課堂教學
[老師]我們剛做了鈉與水反應的演示實驗,同學們看到了那些現象?
[學生]漂在水面上,劇烈反應,嘶嘶地響,明亮的圓球,溶液變紅。
[老師]回答的非常好。那么鈉單質按分類來說,我們都知道它是金屬,是活潑的金屬。為什么這么說,有順口溜為證:鉀鈣鈉……
[學生]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老師](加鈣那美麗的新鐵錫鉛不輕,統(tǒng)共一百斤)諧音順口溜法,易記易學,經久不忘?。?/p>
[老師]這是初三學過的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同學們背的很好。鈉排在較前面,很活潑。我們學過這個順序還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一般情況下,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例如把一根光亮的鐵絲放到硫酸銅溶液中,能置換出銅單質。這里問題就來了,我把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會怎么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眾說紛紜。我歸納了四種主要觀點:
1.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鈉(結論:直接置換反應,有銅單質析出)
2.鈉與水反應,先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再由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現象有氣體,有藍色沉淀)
3.不知道,老師講吧!
4.不知道會咋樣,老師給我們做一下實驗驗證!
我很高興學生們能踴躍參與,并呈現了對問題的有效關注。對于學生的這些困惑,我想了兩種方案解決:
一是馬上做實驗,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
二是先進行理論分析,再做實驗驗證理論分析的對錯。
教學中我用了第一種方案,學生們的注意力很集中,積極性非常高,對于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比較到位。我贊揚他們能與時俱進,學以致用,繼續(xù)保持。姑且不論一和二哪個方案的好壞,它們只是處理問題的兩種思維罷了!總之,課本上并沒安排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以前的教學中,我總之不厭其煩的給學生講解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過程:分兩步來反應,讓同學們必須進行兩步思維的應對,增加了老師的教學量,同時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難度,學生卻總是掌握不到位;現在我直接補充了這個實驗,學生們大多數很快就觀察到了實驗現象,了解了真相,知識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課堂記憶深刻。在實驗教學中教會學生遇到問題怎么思考,如何運用所學分析問題并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解決問題。實驗在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案例2]分組實驗的教學(實驗室)
[板書]
Fe2+和Fe3+的性質及其相互轉化
(A組) Cl-的檢驗及鹵化物溶液的配制
(B組)
1.取試劑時,直接用試劑瓶傾倒;
2.取用滴瓶內溶液時,禁止滴瓶內的膠頭滴管混用,以免污染試劑;
3.各試劑的取用量需按實驗報告冊的要求取用,而且取用量不超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 1.硝酸有很強的腐蝕性,取用時規(guī)范操作;
2.Cl-檢驗時先需檢驗A、B、C三種溶液,然后再檢驗含Cl-的溶液;
3.兩支膠頭滴管只可取硝酸和硝酸銀,其它試劑可直接傾倒。
注意:各小組做完實驗,需清洗實驗器皿,整理好實驗臺,填好實驗報告單后方可離開。
[師]分組及實驗操作方案:實驗內容分為A組和B組兩塊,而學生根據班額、學習、性別、個性等綜合情況也分為A和B兩大組,A組分8小組,每組3-4人,并給每位同學編號,固定座位,B組也分8小組,每組3-4人,也給每位同學編號,固定座位。而分組這一塊花費老師不少時間和精力,好的分組開端就是實驗成功的一半,組分好后還得經過實踐檢驗合適與否,不合理還會做小調整,以便于后面的實驗順利進行。
實驗開始前老師簡單講解實驗內容、流程和操作注意事項,之后讓A組同學做A組實驗,B組同學做B組實驗;老師在實驗室及時指導并評價,等到兩組同學都完成實驗,整理好實驗臺后再讓A組同學做B組實驗,B組同學做A組實驗,在課堂上老師主要當學生的助手和建議者,實驗完成后會做整體評價、個體評價和詳細總結。
[學生]自主性很強,自己按實驗要求完成各項實驗。實驗課堂是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非常好的場所,期間可以組內組間討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熟悉知識體系;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動手嘗試,提高實驗技能。
通過半年的改進分組實驗教學法,收到了比較良好的效果。雖然學生班額較大,但是帶著玩耍心態(tài)應付差事的學生明顯少了,實驗室常常亂哄哄的現象得到改觀。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一是學生領會了實驗任務,每組每個人都有具體的事做;二是固定了組和座位,對實驗的完成情況增加了組間評價和個人評價兩塊,同時老師進行著監(jiān)督指導,學生就不會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地對待實驗。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是不那么盡善盡美,但老師們的追求“藝無止境”。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化學實驗的有效安排,理論和實踐的不斷融合,優(yōu)秀教學案例的日積月累,聚少成多,會凝結出豐碩甜美的果實;而老師對學生的愛,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也會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