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責無旁貸,他們具有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多種優(yōu)勢,但在實際心理輔導工作中,輔導員也存在較多困難和不足,因此輔導員在心理輔導能力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及心理問題提出了提高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進一步闡述輔導員具備心理輔導能力的途徑及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心理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其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頻發(fā),這就對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常識,并具備一定的心理輔導能力。
一、當代大學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問題現(xiàn)象及其特點
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社會問題越來越復雜,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新局勢,新狀況,致使大學生產生了更多的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新生適應、就業(yè)困惑和恐慌、人際交往、戀愛情感及常見的神經癥等比例有逐年遞增的趨勢。此外,大學生心理問題又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及普遍性,即新生進入大學校園,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有一個角色轉換的過程。大二大三學生在人際交往、戀愛和性引起的情感等問題也特別突出,大四畢業(yè)生在求職就業(yè)和人生發(fā)展方面存在的迷茫性問題等。這些問題緊靠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二、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重要性
1.在學生思想教育中,輔導員具備心理輔導能力有一定的優(yōu)勢。高校輔導員是最基層的學生管理工作者,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還要對時刻關注大學生身心發(fā)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口頭教育,還可以借助心理學的知識,利用心理咨詢的技巧,對學生以幫助、引導和教育,解決學生思想形成和發(fā)展中的疑惑,有利于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溝通平臺,產生一種融洽、和諧、信任的關系。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與相輔相成,互相支撐,都可以服務于育人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要借助于高校輔導員,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高校輔導員如果具備一定心理專業(yè)知識,參與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會順利開展。第一,一般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配比為1:200,學生需要輔導時,老師在數(shù)量上基本能夠保證;第二,與去心理咨詢中心相比,大學生往往更愿意選擇與輔導員談心;第三,輔導員平時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對學生情況比較熟悉,是學生的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便于對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展開疏導工作;最后,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也包括與每位學生談心,通過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于同學中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隱患更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三、增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相關途徑
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責無旁貸,他們具有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多種優(yōu)勢,但在實際心理輔導工作中,輔導員也存在較多困難和不足,因此輔導員在心理輔導能力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1.輔導員角色意識培養(yǎng)。作為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路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除此之外還扮演著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角色,針對新入職年齡小、專業(yè)背景單一、心理輔導不成熟特點的輔導員隊伍強化角色意識,進行角色定位,對提升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2.輔導員能力提升學習與培訓體系的建立。針對目前高校中對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培訓存在的問題,如培訓的缺失、培訓內容不全面、培訓針對性不強、時效性不強等問題,高校應當建立、完善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培訓體系。結合輔導員從事心理輔導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及個人要求、期望,由學生工作部門組織心理咨詢專業(yè)教師對輔導員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增強輔導員心理輔導的自信心,激發(fā)其參與心理輔導的積極性。
3.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通過“自助—他助”機制實現(xiàn)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專業(yè)發(fā)展,在內、外部動力基礎上規(guī)劃隊伍建設,形成系統(tǒng)授課、專家講座、研討班與自我規(guī)劃、自主學習相結合方式實現(xiàn)輔導員自身成長的一種專業(yè)發(fā)展途徑。
四、在實踐中成長,摸索一條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結合的新道路
1.以學生為本,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以人格的力量感召學生。以往,輔導員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和“我說你聽”的工作方法,忽略了高校中大學生才是主體的事實,無視學生的情感需要和情緒宣泄的需求。因而,輔導員應及時更新觀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愛護學生,重視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借此來消除他們對單調說教的反感和抵制心態(tài)。輔導員個人魅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對學生的教育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注意自身言行,給學生留下好印象。同時,還要善于與同學交往,懂得與學生相處的方法與技巧,既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使學生敬而遠之,也不能完全與學生打成一片,失去師者威嚴。
2.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fā),自身心理素質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輔導員應重視并著力培養(yǎng)學生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如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心理輔導講座或座談會、廣泛開展健康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等。此外,還應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的不同及學生能力、性格、興趣的差異,分別為他們創(chuàng)造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味成功、失敗、艱辛、成就感,提早感受學校與社會的差異,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輔導員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長處和優(yōu)點,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肯定學生的成績。幫助學生建立強大的自信心。
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是基礎,然而,要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既不能忽視了心理上的疏導、更不能缺乏思想上的引導。因此,如何將二者完美結合而不是簡單的疊加,這需要更長時間的學習、摸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戴國立,論培養(yǎng)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咨詢技能[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7,(4)
[2]劉永強,論提高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途徑和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3]韓媛媛,陳家麟,淺析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學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