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美
◆背景描述:
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可以激勵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教學策略的研究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并迅速發(fā)展。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設計相對單一的策略難以圓滿應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一些研究者又試圖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尋求系統(tǒng)性教學策略。本研究在教學實踐與反思的基礎上,提煉總結出的“單元整組教學”五種實施策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探索的。
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的形式進行編排。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訓練目標和訓練重點,而單元內不同課文又各顯風格與特色,從而形成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學科邏輯結構序列。因此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從單元思想出發(fā)實施“單元整組教學”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單元整組教學”按從“整體感知”到“部分體驗 再到“整體感悟”的模式進行設計,采用整組單元塊狀結構進行教學,為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間。
“單元整組教學”作為新課程背景下一種教學形式的探索與嘗試,針對新教材體系有很好的推廣價值,這種模式把握整體,著眼細節(jié),優(yōu)化教學過程,整合教學資源,在內容選擇、教法設計、學法指導等方面都有別于以往獨立的按課教學,能更好的體現(xiàn)新教材按內容編排的設計意圖。那么與之相適應的單元整組教學策略便孕育而生。
◆觀點闡述:
教師取得的教學效果的差別反映著他們在教學策略上的差別。教師在教學策略上的差別,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效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成績提高成正比。本研究的“單元整組教學”五種實施策略,均體現(xiàn)整體感知—部分體驗—整體感悟的設計思想,旨在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同題閱讀,一一對比策略
同題閱讀,一一對比策略簡單講就是同類對比策略。具體而言是指要求學生同時閱讀描寫同一對象(如動物、植物、風景、人物等)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較、分析中體會到不同文章不同風格的語言表達,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同類對比策略的基本教學流程依次為:典型課例、初讀感知;深入感悟、體驗寫法;同組類比、領悟異同;實踐體會、學以致用。如在“體會不同作家寫宇宙知識的寫作風格”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中,就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寫宇宙知識的兩篇文章《太陽》和《月球之謎》一起進行教學。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太陽》一文中太陽的特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大概教學過程如下:初讀課文,概括太陽的特點;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細讀課文,感悟用詞的準確和嚴謹有趣的語言特點;感情朗讀,讀出趣味;從行文結構、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總結此文的特色。接著從行文結構、描寫方法、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與《月球之謎》這篇文章一一對比學習《月球之謎》,并總結出它們的異同,直至學習本單元的后面幾課寫科技成果的文章,最后遷移到“口語交際”和“習作”,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寫自己喜歡的事物,表達自己對事物的喜愛之情。此策略可廣泛用于寫同一類事物的幾篇課文的教學。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三篇課文寫的都是我國的“世界遺產”,三篇文章的表達方式有許多相似之處,就可以采用這一教學策略,在同一文體或不同文體就寫作方法、選材組材、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比較。
◆效果分析:
這種比較學習強調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有助于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遷移與提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及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同一主題,層層感悟策略
◆觀點闡述: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的思想和主題雖然相同,但寫作的角度不同。因此其基本教學流程可依次歸納為:課前準備、搜集資料;讀文悟情、各有側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題。如以三下第七單元一組圍繞“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的課文教學為例對此展開說明。
本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兒童詩,借世界各地兒童共有一個太陽表達對和平的熱愛;有記敘文,反映了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聞報道,報道了中國人民幫助阿爾及利亞地震受災群眾的事。整單元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在逐課閱讀的同時層層感悟整單元蘊含的情感內涵,從小培養(yǎng)學生國際理解和友好的意識。具體如下:⒈課前準備、搜集資料—— 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收集查找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為學文做情感鋪墊。⒉讀文悟情、各有側重——《太陽是大家的》重點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感受詩歌的快樂氣氛,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兑幻嫖逍羌t旗》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隨文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fā)愛國與國際理解之情?!顿u木雕的少年》學習通過直接描寫表達人物活動的寫法,培養(yǎng)國際友好精神?!吨袊鴩H救援隊》鼓勵學生使用跳讀的方法找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激發(fā)國際主義情懷。⒊交流展示、深化主題——組織學生召開一個“世界是大家的“為主題的交流會,學生或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圖片,或介紹世界各地人們的風土人情,講述世界人們團結友愛的故事,或交流自己的學習本單元后的感受等,通過展示與交流升華學生熱愛世界、熱愛和平的情感。
◆效果分析:
此策略從“初步感知”到“側重體驗”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單元“主題”,課內持續(xù)反復滲透,有利于學生認識得到升華,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凈化。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三)以讀代講,課課誦讀策略
◆觀點闡述:
教材中某些單元的文字通俗,內容易懂。學生理解障礙小,而且每篇課文都文質兼美,抒情意味濃厚,十分適宜朗讀訓練,就可采用這個策略。其基本教學流程可依次提煉為:整體感知、了解大概;學習字詞、掃清障礙;以讀代講、理解感悟;誦讀展示、升華感情。
◆效果分析:
課堂小練筆的實行,不僅提升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對單元整體的感悟,提高了單元習作能力,并為更好的學習課文注入了無盡的活力。
教學策略是教學理論的一個新的課題,也是當前教學改革實踐中值得重視的問題,對它的研究可以促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有效地提高教師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當然,教學策略的選擇要基于多種考慮,因為在現(xiàn)實情況中會有大量的可變因素影響著策略的選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不斷運用策略,不斷總結策略,不斷修正策略,以讓策略更好地為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