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兵
【摘要】近年來許多學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的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對于未來迅速趕上國外先進生產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家庭、社會、學生都要積極行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本文筆者就提高中小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幾點做法展開幾點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生 ?計算機 ?操作能力
一、提高中小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目的和意義
面對信息化時代,世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強烈的感受到計算機對于我們的學習、生活和生產等各個方面帶來的影響。而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也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中小學的計算機操作教學任務刻不容緩,這不僅是搭建起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平臺,更能夠通過令其從小接觸計算機,使學生在掌握計算機技術知識和實際操作中開發(fā)思維,鍛煉動手能力,提高收集信息情報的技能,以便于在未來生活中更適應這個信息化社會。通過有關計算機操作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在操作中感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失敗,以此強化其對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激發(fā)學生自主操作的主觀能動性
在中小學計算機的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有必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主觀能動性。很多計算機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時,由于只顧著講解操作過程中的步驟,所以就造成學生處于被動地的聽,這樣,不僅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對實際操作技能的認識與把握。因此,計算機教師應從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出發(fā),并讓學生認識到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實際操作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走進計算機”的知識時,計算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并簡單介紹計算機內部硬件的主要功能,同時也要給學生展示鼠標、顯示器、主機、鍵盤操作時的神奇效果,這就促使學生在心底萌生一種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小組合作式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動機,促進全體學生提升計算機操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小組合作學習,通常分組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共同收集資料,發(fā)表見解,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合作小組中,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必將帶動和感染其他同學,在幫助其他同學的同時融會貫通,并使基礎差、興趣低的學生受到激勵和幫助,形成以強帶弱、以弱促強的格局,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培養(yǎng)自學興趣和能力。個體差異性輔導,因材施教。在差異性教學中要把班集體教學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如A學生比B學生上課時思維要敏捷;C學生長于形象的直觀記憶,D學生則長于抽象的語言記憶。他們在操作時就產生了差異。對基礎差、學習落后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查找原因,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逐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實現(xiàn)學習目標;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應注意課外拓展、練習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有促進作用,特別是對那些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可使他們免于在其他同學面前產生窘迫感,進而增強學習信心。
四、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結合
在小學計算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包括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且,二者在無形中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因此,要想實現(xiàn)學生實際操作的靈活性,計算機教師應將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學生不僅可以避免操作過程出現(xiàn)錯誤的步驟,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因此,計算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應將理論知識滲入到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例如,在學習使用word軟件時,計算機教師應先詳細講解關于word的理論知識,比如認識word的窗口以及主要工具欄的作用等知識。在灌輸學生word的相關理論知識后,計算機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指導。在培養(yǎng)學生操作word軟件的技能中,不僅包括通過菜單欄打開與關閉窗口的操作,同時也包括在文本中插入與刪除文字以及文件打開與保存等。由此可見,在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過程中,有了理論知識做鋪墊,這就加深了學生對操作技能的認識與把握。
五、學生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計算機能力。
計算機操作的學習就是要多看,多學,多練,多積累。慢慢水平就提高了。
中小學生學好計算機要付出堅強的毅力。中小學生學習計算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旦學習時間長了,就難免枯燥。要多鼓勵自己,寫一些小紙條,每當意志不堅定時看一看,提醒自己,要相信自己,只要擁有自信才能不怕艱難。要設定許多小的目標,在目標實現(xiàn)后,你的成就感就會很強,效率也會大大提高。根本不要擔心你后面會跟不上,只要打好基礎,將來就會變成優(yōu)勢。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計算機操作水平就會越來越高,堅持到最后就一定能成功。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的,中小學生學習成績不僅與智力有關,更與自己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首先,在學習計算機時培養(yǎng)學生專心學習的習慣,使學生既認真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又不浪費大量時間,做無用功,逐漸養(yǎng)成專心學習的習慣。
六、總結
總而言之,要上好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提高小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必須運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讓信息技術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快樂天地。
【參考文獻】
[1]李紹劇主編.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朱董棟.談小學生計算機學科教學策略[J].湖北電化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