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麗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熢诎缪葸@一角色時會用到很多輔助手段,無論是在中小學還是在大學里,課題提問是老師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手段。然而提出的問題能否達到預設的效果還要看問題本身的設計。根據(jù)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原理,教學問題的設置應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標準,既要讓學生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也要有所提高,而不是簡單的是不是、對不對、會不會、有沒有。教師只有通過科學、合理、適時、有效的提問才能真正地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
一、如何提問——體會不同的問題方式的效果
1.問題應著眼于具體的材料
下面我們來感受一下兩種不同的情境:在講到哲學生活第十二課第二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時我引用了這樣一段材料:2011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化名)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引發(fā)網(wǎng)友廣泛熱議。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jīng)醫(y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32分離世。有兩種設問方式:一是直接問你怎么看?二是如果你是這18名路人中的一個,你會不會救小悅悅?你如何看待這18個路人?在當今道德缺乏信任的環(huán)境下,我們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問題是什么?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要求回答和解釋的題目”或“需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等。解決問題必須是具體的內容,否則就難以達到目的。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應該是具體的問題,才有利于學生具體的回答。第一種設問方式就比較簡單,比較抽象,難以讓學生形成終結性的答案,一些知識面不寬的學生甚至可能回答不上來,或是“好不好,該不該”之類的籠統(tǒng)答案,更不說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和德育滲透了。而第二種設問方式就具體些,這樣就有針對性,更有教育意義,可以引發(fā)學生一步步深層次的思考,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有助于達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2.問題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現(xiàn)代課堂教學要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課堂問題的設置也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我在講到高三經(jīng)濟生活計算題專題時,碰到名詞通貨膨脹率,一時嘴快就馬上問了一句通貨膨脹率是什么?結果可想而知。學生雖在高一接觸過通貨膨脹一詞,但對于通貨膨脹率卻是第一次接觸到,只能感覺這關系密切,要說科學地去解釋那是肯定不能的。所以當時課堂上一度出現(xiàn)了冷場,后來只能根據(jù)考試的要求介紹了與通貨膨脹計算有關的算法才結束了冷場的局面。課后反思了一下,這個問題的設置是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的,學生就這個問題不可能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而且對考試來說也是不必要的,還會讓學生感覺這一類的問題很難解決,甚至產生畏懼心理。那么,該如何設置有效的提問方式呢?
二、如何設置問題——探究有效問題的生成
1.問在課前的多種預設
在備課中多設計幾種不同的問題,由一個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疑問,進而一步步讓學生產生疑惑,然后自己去發(fā)問。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所以教師應設計更多的符合學生思考和回答的、可控的問題。這樣教師在問時就可以及時地關注學情,把握中學生的成長特點,掌握課堂的生成性規(guī)律,適時地做出反應和調整。現(xiàn)在的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往往課堂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2.問課堂教學的“意外”中
輕松、開放、自由的課堂氣氛才能閃耀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闭n堂教學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師的設計一步步進行,由于學生個體在認知能力、態(tài)度、價值觀是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常常會出現(xiàn)“意外”情況,如果這些意外情況處理得不恰當就會成為破壞課堂的違紀行為;如果教師能抓住契機,處理得當并問出生機來,就會有意外的收獲。比如,在講到經(jīng)濟生活第一單元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在講到消費類型時有一位男生正在照鏡子梳理自己的頭發(fā),于是我就請這位男生起來分析他新發(fā)型的消費是屬于哪種類型。這個男生一開始有點不好意思,但之后他自己說了屬于哪種類型,還解釋了其原因,列舉了其他類型的消費并簡單地表達了對一些消費類型的評價,真的是讓我有意外的驚喜。
3.問在深入淺出中
思想政治課教學一些理論內容難免有些枯燥乏味,問起來非常教條化、政治化,學生乍一看就覺得好難。如果教師在設置這些問題時加上一些輕松、活潑、幽默的形象化的語境,就會使問題看起來簡單得多。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學習。比如,在講到文化生活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態(tài)度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就像麻辣酸甜味道一樣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我們該如何對待這種文化的多樣性呢?”在學習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時教師設計問題:引用英國首相丘吉爾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請你分析國家利益是如何影響國際關系的?”通過引用名言、口語、成語等形象化語言的包裝,讓問題更加通俗易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課堂的參與程度。
綜上所述,有效提問更能增加課堂的亮點,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效率,是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必由之路。有效提問既是對教師專業(yè)知識的考驗,也是對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考驗。這就需要大家在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設計更多生成性問題,讓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倪恒奇.有效提問成就精彩課堂[J].學生之友,201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