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定性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思考

      2015-05-30 00:46:41許強
      學理論·下 2015年3期
      關鍵詞:定量研究倫理道德

      許強

      摘 要:定性研究作為一種社會研究方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自身的特點導致定性研究一直存在選取對象的代表性問題、研究方法的不統(tǒng)一性問題以及因果關系的不確定性和倫理道德等問題。選取最能反映全局性特征的典型樣本、確立比較科學的統(tǒng)一的研究方法、注重推理過程的邏輯性以及重視研究過程中公開化和保密性原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倫理道德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060-03

      十七、十八世紀最初產(chǎn)生在英國的啟蒙運動迅速席卷歐洲并且對世界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次運動中以培根、洛克為代表的哲學家,以科學和語言為研究對象,運用經(jīng)驗主義的邏輯方法,形成了一種科學文化和科學主義??茖W主義在社會研究中的風靡使定量研究成為社會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方法并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1965年指出了“心理測驗”的不足,他認為缺乏從性質(zhì)方面進行分析的簡單數(shù)量研究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在那之后,定性研究開始受到社會研究領域內(nèi)的關注并開始發(fā)展。但定性研究受到相對發(fā)展時間較短、相關理論不完善等多因素的影響,與發(fā)展相對完善的定量研究相比,它的發(fā)展過程受到的阻力非常大,發(fā)展相對緩慢。鑒于此,筆者在學習定性研究的過程中對定性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得出了一些認識,希望以此為推進定性研究方法的發(fā)展提供一些依據(jù)和幫助。

      一、定性研究的定義、特點與發(fā)展現(xiàn)狀

      (一)定義

      作為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特征的人文主義早在19世紀中期就存在著,由于孔德在當時極度宣揚實證主義,這導致一些反對他的社會學家開始從相反的方向去考慮社會問題。其中的代表就有當時異常反對孔德的伏爾泰,他認為事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都具有偶然性,沒有規(guī)律可以遵循,所以定量和實證研究根本沒有意義,定性研究開始受到關注。定性分析是指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在事物的聯(lián)系和運動中全面的考察事物,從總體上認識事物特性的一種研究方法[1]33。它以被社會廣泛承認的定理、演進邏輯和相關歷史事實作為分析的基礎,對事物進行描述和解釋。

      (二)特點

      作為和定量研究相對的定性研究,在考察定性研究的特點時都是在與定量研究的比較中得出的。

      1.定性研究更加關注事物的變化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在定量研究中,人們?yōu)榱耸占瘮?shù)據(jù)都會在研究進行前進行程序設計,運用相關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去探討許多因素與事物的聯(lián)系,以此來發(fā)現(xiàn)不同群體、事物的特性。這里可以看出定量研究主要是為了解事物的結(jié)果,而定性研究則不同,它注重由原因?qū)е陆Y(jié)果的中間過程,要了解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的許多細節(jié),所以,有人認為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一個主要區(qū)別是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的區(qū)別。

      2.定性研究多是面對少數(shù)人的研究,研究結(jié)論不能廣泛適用。定量研究大多采用大規(guī)模概率抽樣調(diào)查的方法,用少數(shù)人的結(jié)論分析推斷出對總體狀況的了解,而定性研究的對象相對較少,研究者一般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對象,并且研究對象一般都是人群中的特殊個體、人群或事物,這種方法所得出的結(jié)果只能適用于所研究對象,不能以此推斷其他人群。

      3.定性研究需要與被研究者進行長時間接觸。定量研究多采用概率抽樣后的問卷調(diào)查法,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時間里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只有短時間的接觸。對定性研究來說則需要研究者與研究對象有比較深入和長時間的接觸,從而使雙方之間能建立起信任關系,它強調(diào)研究者要在比較自然的環(huán)境中收集所需資料,深入了解研究對象在最一般、最自然狀態(tài)下的意識和行為。從這可以看出定性研究收集資料的方法往往比較靈活多變,沒有固定的可以遵循的模式,這就對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發(fā)展現(xiàn)狀

      從馬克思·韋伯提出“理解社會學”理論開始,人們就一直在努力尋找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結(jié)合起來的方法和途徑。但在現(xiàn)實中,由于受到研究經(jīng)費和操作化技術(shù)等多因素的制約,這一構(gòu)想一直沒有實現(xiàn)。當前,多數(shù)社會學家也就是在相關研究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中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努力結(jié)合起來,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逐漸認識到定性研究方法在社會研究中的特殊意義,盡可能將其系統(tǒng)化,盡可能避免因為個人和社會的特殊性、偶然性而造成對定性研究的“非科學的”“缺乏信度”的錯誤認識[2]。

      二、定性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定性研究作為一種與定量研究相對的有著諸多不同的研究,因其自身的特點和性質(zhì)決定著定性研究本身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認為,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清楚和認識和了解,將對定性研究自身的發(fā)展以及在實踐定性研究中都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選定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問題

      一方面是調(diào)查研究者所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否能夠代表這些對象所在的整體。在進行定性研究時,由于受到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限制,調(diào)查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只能選擇少數(shù)的對象進行研究,研究者要做的就是對這些選定的少數(shù)對象進行盡可能詳細和完整的描述。由于對象少的特點,所以不可避免地會使人產(chǎn)生對這些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問題的懷疑,在定性研究個過程中所收集到的第一手的資料也會有能否代表整體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定性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可能會有主觀上的傾向,使研究對象不能代表其他同類的對象。研究者作為主觀個體,在選擇研究對象時可能會受到自己主觀上的喜好的影響。比如:在研究一個社區(qū)、一個群體時,研究者可能會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個體來進行研究。那么,此時的研究對象的選擇就受到“熟悉”的潛在影響。這樣的“熟悉”的個體肯定會影響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問題。

      (二)沒有統(tǒng)一的研究方法,結(jié)果受研究者主觀意識的影響大

      定量研究作為一種與自然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過程緊密相關的研究方法,它的發(fā)展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時間,形成了一套統(tǒng)一的、明確的研究技術(shù),具有非常好的規(guī)范性和客觀性。在定量研究過程中,定量研究從建立研究假設、變量操作化、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定量分析方法的應用,直到研究結(jié)果的解釋和假設的檢驗,它都是按照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式進行的。而定性研究則多采用實地研究的方法表現(xiàn)其深入性,更多地依賴于研究者的主觀方面的感受,依賴研究者對現(xiàn)象的主觀分析。每個研究者的主觀上的思考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這使得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沒有統(tǒng)一性。

      (三)因果關系的不確定性

      因果關系作為一種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推斷的過程,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中的表現(xiàn)也是不一樣的。在前者中,研究者通過一組變量來研究事物的因果關系。因為不同的研究對象具有變量中不同的取值,一個變量的改變所引起的相關方面或整體的變化,以此來推斷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相對而言,在定性研究的實地研究中關注的多是對象的特征方面不可量化的信息,研究者不可能提供明顯的證據(jù)來證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

      (四)定性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定性研究中的倫理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術(shù)界廣為討論的問題。有學者指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不是簡單的研究和被研究關系而是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交往。與定量研究相比,由于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有著比較親近的關系,所以兩者之間在交往方式和交往深度上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這就可能會涉及一些倫理問題,比如:研究工作要不要事先征得被研究者的同意、目睹人們強烈需要援助卻無直接反應是否合乎倫理[3]310和是否要為被研究者進行信息保密等問題。對于在進行研究之前是否要得被研究者的同意在學術(shù)界是有比較大的爭議的。持肯定觀點的學者認為,在進行任何一項研究之前,所有涉及被研究對象的問題和信息都要事先被研究者商量好,在得到被研究者本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同意后方才可以開展研究工作。持否定觀點的學者則認為,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第一手資料,研究人員在研究之前不需要獲得被研究者的同意。理由是:如果事先公開研究目的,會失去自然的研究情景,研究者將無法收集真實的資料,這是與定性研究的自然主義原則相左的[4]。

      三、定性研究方法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對選定對象的代表性不確定方面的對策

      首先,全面認識和了解所要選取研究對象的區(qū)域。每個區(qū)域中都存在同質(zhì)化程度高和異質(zhì)化程度高的部分。對同質(zhì)化程度較高的區(qū)域來說,研究者應該選擇同質(zhì)性較高的個案作為研究對象,使該研究對象能最大程度的代表該區(qū)域的情況,獲得的資料也能最大限度的具有代表性的資料。而對于那些異質(zhì)化程度較高的區(qū)域,則應該相對同質(zhì)化程度高的區(qū)域選擇更多的研究對象。但這并不是機械的增加研究對象的數(shù)量,而是在對異質(zhì)化區(qū)域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對異質(zhì)性各異進行研究,選擇研究對象,以獲得相對完善的資料,把握區(qū)域的整體情況。

      其次,要防止研究者選擇研究對象上的主觀性傾向,就是保證研究者作為科學研究者的中立立場,研究者要盡可能地進行隨機選擇研究對象,排除一切可能對選擇產(chǎn)生誘導的因素,保證所選取的對象有較高的代表性。

      (二)對研究方法統(tǒng)一性的思考

      定量研究多數(shù)是運用實驗觀察法和問卷統(tǒng)計分析法研究相關社會現(xiàn)象和事物,這對研究的嚴密性和客觀性都提出了比較苛刻的要求,以此來獲得更加貼近現(xiàn)實的資料。它之所以發(fā)展相對成熟,是因為它有“自然科學研究方式”作為其參照物。定量研究的每一步,都要拿來與“自然科學研究方式”進行比較,符合它,便是科學,不符合它,便是謬論。而定性研究則還沒有擺脫科學性的定性問題的困擾。定量研究者認為只有客觀的、實證的、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學的要求,才具有價值。而定性研究者在此時卻沒有用來進行有力回擊的武器?;诖?,定性研究發(fā)展至今仍裹足不前[2]。

      要想讓定性研究與定性研究一樣具有“自然科學研究方式”的一套研究方法,就必須讓定性研究找到自己的一套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找到自己的方法參照物。定性研究一般是運用參與式觀察法或者深度訪談法獲得所需研究資料,其中參與觀察法,是定性研究中最經(jīng)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優(yōu)勢就在于這種方法不僅能察覺到被觀察者采取行動的原因、態(tài)度、努力程度以及行動決策的依據(jù),而且研究者還能體會到在一個特定社會情景中某個個體或群體的切身感受,因而能更加全面地理解被研究者所采取的態(tài)度或者行動。最后研究者采用歸納法把參與觀察中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由具體向抽象的轉(zhuǎn)化,從而形成相關結(jié)論和理論。

      (三)促進因果關系推論的確定性的認識

      首先,要保證研究對象選取的科學性的基礎上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只有這樣的資料才能保證推論出科學的認識和結(jié)果。其次,由于定性研究所獲得資料的特殊性,在對資料的處理和思考上,研究者要進行全面客觀的思考,以全面客觀地思考來彌補定性資料相對于定量資料不好處理的狀態(tài)。第三,除了進行全面的思考,在對資料進行整理時還應該遵循邏輯的思維,對不符合邏輯的資料應該早作摒棄,應用邏輯思維去找出資料間的相關性,以此來得出科學的關于研究對象整體情況的結(jié)論和思考。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管是定量研究還是定性研究,在得出相關結(jié)論后,應該去檢驗相關結(jié)論,在資料中進行理論檢驗,在實踐中進行實踐檢驗。

      (四)對定性研究中倫理問題的思考

      由于定性研究多是研究者主動走進被研究者的生活中,這就需要一種新的參與觀察的精神。目前,在社會各領域內(nèi)為了規(guī)范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行為都已制定了相關的道德規(guī)范。筆者認為,為了減少社會研究中的科學精神與倫理道德的沖撞,研究者應當在一定程度的范圍內(nèi)公開研究的目的。定性研究由于是研究者深入研究對象所在的“自然環(huán)境”中去觀察,因此在他的研究報告中會較多的應用“自然語言”,也就是研究對象的原話,而不會大篇幅的使用不好理解的、程式化的學術(shù)語言。如果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經(jīng)常生活在一起,那么他們的談話,尤其是一些被研究者所引用的原話,很容易就會被確認出來,那就使被研究者有暴露的危險。因此基于研究中所必需的保密原則,研究者應該在研究成果公布之前與被研究者進行協(xié)商,確定該研究的保密程度和保密內(nèi)容。所以研究者在進行定性研究時,特別是在研究所涉及的相關問題和資料對被研究者自身可能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時,研究者必須采取一定的掩藏手段,必要時應不惜刪除部分敏感的材料,以防出現(xiàn)不可挽回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增基.吳鵬森.蘇振芳.現(xiàn)代社會調(diào)查方法:第三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王君健.社會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存在問題的探析[J].法制與社會[J].2007(6).

      [3]戴維·波普諾.社會學:第十一版[M].李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屈滿學.略論定性研究的信度、效度及其倫理道德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2006(3).

      猜你喜歡
      定量研究倫理道德
      企業(yè)倫理道德視角下的安全生產(chǎn)
      城鎮(zhèn)化進程中新的倫理道德文化的遷移與重塑
      決策探索(2019年8期)2019-05-16 13:57:08
      論定量與定性研究的結(jié)合問題對我國二語習得研究的啟示
      青年文學家(2017年8期)2017-03-31 10:02:04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漢江上游徑流變化影響的定量研究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漢江上游徑流變化影響的定量研究
      創(chuàng)業(yè)對我國經(jīng)濟增長影響的定量研究
      倫理道德視角下的醫(yī)患關系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54:40
      漢語詞匯研究中的統(tǒng)計方法述評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6:59:27
      市場調(diào)查的可靠與不可靠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19:00
      突發(fā)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的職業(yè)道德和倫理道德平衡
      新聞傳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安阳县| 常山县| 澄江县| 琼海市| 阿勒泰市| 石楼县| 青铜峡市| 栾城县| 遵义市| 夏邑县| 武陟县| 西充县| 沁源县| 咸丰县| 遂川县| 集贤县| 金平| 家居| 游戏| 随州市| 岳阳市| 宁津县| 惠东县| 道真| 兰州市| 辽宁省| 清水县| 左云县| 林芝县| 乐亭县| 蛟河市| 柞水县| 梁河县| 石屏县| 鲁甸县| 当雄县| 房山区| 扎鲁特旗| 青州市| 儋州市|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