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雅
摘 要:電能損耗是電網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電能損耗無法徹底杜絕,只能在電網運行過程中盡量降低。對于縣級供電企業(yè)而言,要通過嚴格加強線損管理,逐步降低電能損耗,從而確保電力企業(yè)經濟效益。文章對電能損耗及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電能損耗;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降損措施
引言
降低電能損耗是電網設計、運行和使用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降低線損是提高供電企業(yè)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對于縣級供電企業(yè)而言,必須要結合電網環(huán)境,考慮電能損耗因素,加強線損管理,確保電網運行經濟效益。
1 電能損耗及線損概述
電網電能損耗是供電企業(yè)的一項重要經濟技術指標,也是電網規(guī)劃、生產技術管理、電網運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特別是在目前能源緊缺、電力企業(yè)向經營型轉化的形勢下,如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線損管理、降低電網損耗,對搞好節(jié)能和提高電力企業(yè)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線損主要包括:(1)固定損耗和可變損耗。其中,固定損耗一般不隨負荷變動而變動,包括變壓器的鐵損,電能表電壓線圈的損耗、電力電容器的介質損耗等??勺儞p耗是隨負荷電流的變動而變動的,一般電流越大,損耗越大,例如變壓器的銅損。(2)理論線損和管理線損。理論線損是在電力網輸送和分配電能過程中,由當時電力網的負荷情況和供電設備的參數決定、無法避免、正常合理的電能消耗,它可以通過理論計算得出,也稱之為技術線損或者不可控損失。管理線損是在電力營銷的運作過程中,各種計量裝置與表計的誤差、抄表時間不同期和人為因素及其他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種損失,也稱之為可控損失。(3)統(tǒng)計線損。在供電企業(yè)的電力營銷管理中,在固定的周期之內計算出來的實際線損,被稱之為統(tǒng)計線損,它是根據購、售電電能表的讀數計算出來的差值,即供電電量與售電量兩者的差值,統(tǒng)計線損包括理論線損與管理線損,它是上級考核供電企業(yè)線損計劃指標完成情況的重要依據。
2 縣級供電企業(yè)電網線損升高的成因
2.1 對低壓線損的網絡建構處置方法不當
縣級供電企業(yè)電網中,會存在對低壓線損的處置方法不得當的問題。處置方式不得當,從而使得線損指數不達標,線損目標審核不標準,降低損耗的主要策略不能夠行之有效開展,是造成低壓線損升高的重要原因。
2.2 低壓線損的分配點的位置不佳
分配變更點未處于所負荷的核心位置,抑或分布點本身少。這種情況導致低壓線路超越了供電的半徑區(qū)域,從而使得線路損耗增加。這也是造成低壓線損升高的重要原因。
2.3 低壓線損的損失過高致其壽命縮短
縣級供電網絡所特有的現(xiàn)象又是配電負荷的時間長,且時間段過度集中,不分散,從而導致變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大大縮減,低壓線損的損失程度便隨之升高。
2.4 低壓線損的超負荷現(xiàn)象過重
在縣級供電電網運行中,供電情況超負荷現(xiàn)象嚴重。大部分電力設備中,大功率電力設備同時運行使之超負荷,若不及時進行無功補償,則會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有功損耗或是無功損耗。所以,功率大、損耗高也是造成低壓線損升高的重要原因。
2.5 電能表操作使用不當
相關用戶在使用電能表時,超過了相關檢驗時期,或是錯失了應更換的時期。從而導致用戶在使用電能表時,會出現(xiàn)品質質量較差、品質不準確、計算結果不精準等不良現(xiàn)象。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低壓線損升高。
2.6 電力運維人員的管理不嚴格
電力運維人員的職業(yè)素質較差,導致在抄寫電能表的使用數值時出現(xiàn)抄錯、遺漏抄寫、估量錯誤表能數值,造成統(tǒng)計數據不準確,導致低壓線損的分配不均衡。此外,由于缺乏對電能表的嚴格管理,同樣也會引發(fā)低壓線損升高。
3 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策略
3.1 有效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
在三相四線制低壓供電過程中,各相用戶負荷分配不均勻,三相電壓出現(xiàn)電壓降低,致使三相電電流不平衡,最終影響到變壓器供電。再者,在平衡三相電過程中,其首要任務是對用戶末端進行測量,確保負荷達到均衡的程度。其次,看清楚配電電壓器有多少條出線,對其出線進行電流測量,依據測量結果,找出負荷平衡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本性的解決因三相電電流不平衡所造成的電能損失。
3.2 做好設備技術改造工作
在對電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的時候應該根據電網的實際情況進行,對電壓等級進行簡化、升壓改造電網、努力減少重復變電、增加一些并列線路,這樣能夠分擔導線的負擔,降低其電流密度。進行無功補償裝置的增設,運用調壓變壓器,努力降低計量損失。此外還可以采取導線截面增大的方式,降低電網運行過程中的線損。
3.3 加強計量管理,自覺檢查電能表,防止不必要情況的發(fā)生
在選擇電能表的過程當中應當盡可能地統(tǒng)一標準,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不定期檢測現(xiàn)場的計量裝置,確保其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xiàn)故障。電子式電能表與其他計量裝置相比精確度相對較高,防竊電功能高于機械表,而電子式電能表則依靠于脈沖電流進行工作。倘若遇到頻繁停電等特殊情況,會導致計數器反應較地以前慢,從而影響數據的準確性,其局限性體現(xiàn)在不能夠在頻繁限電或者經常停電的用戶群中使用。相關用戶在使用電能表時,應重點注意相關檢驗時期,并注重應更換的時期。從而能夠有效減少用戶在使用電能表的產品時所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的發(fā)生。同時公司應定期進行對各用戶的電表巡查,以避免偷電等情況的發(fā)生。應在縣級供電企業(yè)電網的改造過程中,積極加強對能耗的集中管理,有效遏制竊電等惡劣現(xiàn)象的發(fā)生,并不定期對用戶進行抽查,以保證正確用電,一定程度上降低低壓線損。
3.4 加強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定績效考核標準
應對供電局的電力運維人員進行定期召開分析會,在會中應重點強調在抄寫電能表的使用數值時出現(xiàn)抄錯、遺漏抄寫、估量錯誤表能數值,造成統(tǒng)計數據不準確,導致低壓線損的分配不均衡的這一現(xiàn)象,并定期進行指標的績效考核。
3.5 優(yōu)化電網結構,降低低壓線損
在對縣級供電企業(yè)電網進行配電設施的選擇中,應盡可能地使用節(jié)能型電氣設備。應針對每個配電區(qū)域的電網建構、低壓設備情況以及用戶的使用電力狀況進行電力的合理分配,從而提高電力運維人員工作積極性。
4 結束語
線損率是供電企業(yè)重要經濟技術指標,同時也是衡量供電企業(yè)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的主要參考依據。對于縣級供電企業(yè)而言,必須要加強線損管理,提高電能損耗控制能力,采用合理管理策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而確保電網經濟效益。有效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做好設備技術改造工作,加強計量管理,定期開展用電檢查,防止跑、冒、滴、漏等情況的發(fā)生,加強相關人員的管理,優(yōu)化電網結構,從而降低電能損耗,提升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水平,保障供電企業(yè)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蒲鑫超.淺談電能損耗及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1(15):108-110.
[2]李斌明.淺談電能損耗及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8).
[3]王文博,李愛民.加強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的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12
[4]章久根.江西省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系統(tǒng)的建設與應用[D].南昌大學,2007.
[5]田有文,汪錫成.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新模式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2391-2394.
[6]蒲鑫超.淺談電能損耗及縣級供電企業(yè)線損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1(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