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玉
合作是現代社會生產中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我們甚至可以說,大到國家建設,小到個人發(fā)展都離不開與人合作.就高中數學而言,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也是新課程的要求.同時,通過轉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由“單打獨斗”變?yōu)椤昂献魈骄俊?,讓學生更好地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這對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都有積極意義.
一、合作學習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是安靜地坐著聽教師講,在聽的過程中記錄、識記,然后再完成練習,以接受的方式參與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只能讓學生機械的接受知識.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通過問題、任務、活動等方式而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更好地獲得數學知識的構建,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首先,合作學習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要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得到大幅提升,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而學習方式在這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是被動接受,積極性不高.應用合作探究,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和同伴合作,共同分析并解決問題,加之教學中教師以各種問題、任務來驅動學生,其積極性自然得到提升,學習方式也會逐漸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
其次,合作學習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數學所要做的并不是單純而機械地記住一些知識,而要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去把握知識,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構建,然后再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應用合作學習,通過問題引導、活動引導、任務驅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學會去合作、去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使其能獲得更多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系,畢竟在課堂中學生在合作中會出現各種突發(fā)情況,教師不能以自己的預設來限定學生的思維,但是又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預設,即在組織合作前要對整個課堂探究的流程和問題(或活動、任務)做好系統(tǒng)、科學的規(guī)劃.
首先,要注重利用情境而引出主題,緊扣目標而提出問題引導小組學生展開合作活動.以“對數函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先以我國人口數的案例而切入主題,已知底 數和冪的值求指數,引導學生由具體的數字而轉化出y=log1.01x,此時就可引導學生復習函數的定義,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對數函數的定義.接著提出問題“函數 logax與函數 y=az(a>0,a≠1)的定義域、值域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給出幾個具體的函數,小組合作作圖,根據圖像而引導學生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給出反函數的概念,并強調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互為反函數,然后再根據指數函數的圖像而引導學生對對數函數的圖像作出猜想.如此,整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去探究,從而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
其次,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還要及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討論情況或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和點撥.如在“函數與方程”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當方程的根為二次函數圖像與x軸的交點時,對于其分布情況教師要注重在引導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進行講解,要根據兩根與0的大小比較(即根的正負情況)、根在區(qū)間上的分布和兩根與k的大小比較情況進行.在引導學生總結過程中,對于分布情況、大致圖像、能得出什么結論等,要先引導學生根據討論情況而進行匯報,然后教師再點撥并板書(或幻燈展示).
三、實施合作探究教學的幾點建議
無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這對提升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fā)展都有決定的意義.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需要明確,合作教學并不是萬能的教學模式,而要根據教學實際而在教學中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只是機械的照搬別人的做法或循規(guī)蹈矩地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實施,反而會適得其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需要注意:
首先,教師的教學組織是保證合作有效的基礎.在對數學課堂進行調查中也不難發(fā)現,一些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或安排任務后,自己反而顯得沒事可做,學生在合作中雖然表現的較為積極,但效果卻不是很好.原因是當教師孤立于學生之外,沒有對整個流程做好組織和安排,那么,學生的合作會顯得盲目.因此,在引導學生合作前,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而對合作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規(guī)劃組織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要摒棄讓學生非得達到教師所預設的狀態(tài)走的極端,既然是合作交流,那么,學生在合作中自然會生成自己的體會或感悟,如對概念的理解、如公式的轉化等,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后教師再進行指導.同時,要注重在課堂中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以此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之,完美的教學雖然看上去可圈可點,但卻不利于讓學生獲得發(fā)展.教學應該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好預設,也要正確面對學生在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根據學生的合作情況而及時對學生做出指導,讓學生真正能在探究中去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