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舒城初三女生小何騎電動車上學,見一老人摔倒忙上前攙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經(jīng)過反復勘查,終還小何清白。4月21日,老人傷愈出院時,善良的小何不計前嫌,帶著家人向這位經(jīng)濟困難的老人捐款千元,此舉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p>
然而,對于這段“以德報怨”的佳話,很多網(wǎng)友提出了諸如“助紂為虐”的觀點。網(wǎng)友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法》早已規(guī)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給以相應的處罰。“明顯涉嫌違法的老太不僅沒受到應有的處分,反而讓大家學習像小何一樣的以德報怨,以后這類訛人的壞人就會更加有恃無恐了,那么法律的公平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在作惡者屢屢逃脫制裁的背景下,寬容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保ㄙY料來源:紅網(wǎng)、搜狐網(wǎng))
微言大義:真相和正義是寬恕的前提。不及時懲戒罪惡,正義就難以彰顯,還讓美德都變了味兒。只有當法律的客觀公正和人們的理性寬容合力,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真正的佳話,才能讓像小何這樣的好心人不再遭遇不白之冤,乃至以德報怨。(趙查理,紅網(wǎng))
適用話題:法律的力量;善良與公正;擔當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