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強烈推薦草嬰譯的托爾斯泰。據(jù)讀過原文的人認為,讀草嬰的感覺就像是在讀原著。草嬰的中文干凈、簡練、不拖沓、有韻味。比如上海譯文出的草嬰版的《戰(zhàn)爭與和平》短期無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嬰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另外《戰(zhàn)爭與和平》上海譯文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的高植譯本也很好。另外還有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了。
2.推薦汝龍的契訶夫,專業(yè)到了極點。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訶夫的作品,因與翻譯契訶夫作品的專家汝龍談不攏,便繞過汝龍,邀請了一些俄文專家,試譯契訶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譯這篇小說,為了看誰譯得好。結果沒有一人能夠把契訶夫的味道譯出來,最終還得去找汝龍。好像唱《失空斬》,只有馬連良才是孔明的味兒。
汝龍幾乎譯了契訶夫的全部作品。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25卷本的契訶夫作品選集。契訶夫那種感覺——那種悲憫的、輕靈的、憂傷的、精微的感覺只存在于汝龍的字里行間。還有一種俏皮、聰明、絕妙的短句子,也非汝龍不可。感覺的事物只能感覺到,尤其是對于契訶夫這種憑感覺寫作的作家,只有能夠神會到作家特有的感覺的譯者,才能去譯,否則一伸手就全亂套。汝龍還譯過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和庫普林的《石榴石手鐲》,也都譯得十分出色,但在人們的印象中他還是契訶夫的專家。
3.戴驄的布寧和巴別爾。
4.藍英年譯的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格醫(yī)生》。
5.金人譯的肖霍洛夫的《靜靜的頓河》。
6.金溟若譯的三島的《愛的饑渴》。此為作家出版社早年內部發(fā)行版,強于現(xiàn)今的大陸譯本。真的很好。
7.李健吾先生譯的福樓拜《包法利夫人》。真的是非常好的譯本。完全是李先生的一種創(chuàng)作。
8.曹庸翻譯的麥克維爾的《白鯨》。
9.葉渭渠譯川端康成的《雪國》和《伊豆的舞女》。
10.傅惟慈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11.周作人先生譯的古希臘、日本的作品。知堂的全部譯文都是值得收藏和閱讀的佳作。
12.豐子愷譯的《源氏物語》。錢稻孫先生也譯過部分。
13.林克的里爾克。黃燦然從英譯本轉譯過里爾克,臃腫不可讀。
14.董樂山翻譯奧威爾的《1984》,最近又出了個孫仲旭的譯本。
15.王道乾先生的杜拉斯,《情人》一書經(jīng)典到不用說了。還有圖尼埃的《禮拜五》和普魯斯特的《駁圣伯夫》。
16.朱維之的彌爾頓的《失樂園》。
17.田德望先生的《神曲》,多年的苦心。另錢稻孫先生的《神曲一臠》文言。王維克先生的《神曲》是最早的中譯本。但田先生的譯本是完全根據(jù)意大利文翻譯的。錢稻孫先生意大利文從小諳熟,父親為清政府駐意大利公使,和父母從小在意大利長大。按理當是一個中文結結巴巴的“海龜”,但是他卻用騷體譯《神曲》,真是韻味無窮。昔只譯數(shù)章,名為“一臠”。
18.主萬的《洛麗塔》,其外祖父是鄭孝胥。
19.季羨林先生的《羅摩衍那》。黃寶生、金克木幾位先生接力譯的《摩訶婆羅多》也出了。但太貴了。
20.楊憲益,羅念生和王煥生,陳中梅,傅東華幾位先生的荷馬,各有千秋。
21.楊周翰先生的《埃涅阿斯紀》《變形記》。
22. 韓少功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我只讀過韓譯的?;蛞詾樵S鈞所譯最佳,未曾拜讀,不敢妄論,特附之)。
23.錢春綺、郭沫若的《浮士德》。
24.董燕生的《堂吉訶德》。楊絳先生的也很不錯。
25.王永年的博爾赫斯。
26.楊絳先生的《吉爾布拉斯》。
27.榮如德先生的《白癡》《卡拉馬佐夫兄弟》,徐振亞先生等還譯過一個版本,浙江文藝出的,也非常好。《罪與罰》岳麟的不錯。
28.成鈺亭的《巨人傳》。
29.張谷若的哈代。其中的翻譯技法常被拿來作為范例。
30.綠原先生譯的里爾克。我是后來才購得綠原先生的選本。(不過最近學界風傳其譯文問題很多,不忍猝讀,有待深入檢驗)
31.項星耀先生的《往事與隨想》。巴金先生只譯出了第一部分。
32.穆旦先生的雪萊,其實當代世界出版社出過先生的一本《拜倫,雪萊,濟慈抒情詩精選集》,很好。
33.金堤和蕭乾夫婦的《尤利西斯》。還是讀原著吧,哪種譯文也不適合喬伊斯的東西。
34.屠孟超、朱景冬、陳眾議的譯本是拉美文學方面可靠的翻譯。
35.石枕川的俄文學翻譯也不錯。
36.石琴娥的北歐文學。《薩迦》真不錯。語言簡練,有韻致。
37.羅新璋的《紅與黑》。羅玉君先生有老版本,不好找了。郝運的譯本也不錯。
38.李文俊先生的??思{,另外陶潔也譯過一點,也不錯。她是北京大學外文系搞美國文學的大牌。
39.蒲隆先生的《項狄傳》,很難譯的書。
40.余澤民,冒壽福的伊穆雷。匈牙利文。
41.星燦的《好兵帥克》。蕭乾先生有節(jié)譯本。
42.柳鳴九先生譯杜拉斯《悠悠此情》《長別離》《廣島之戀》漓江小開本。柳老是國內法國文學的研究大家。
43.呂同六先生的意大利作品??柧S諾、莫拉維亞都是其拿手好戲。
44.魏育青的德文。楊武能先生的德文都很可靠,楊先生譯的托馬斯 曼的《魔山》很不錯。
45.葉廷芳的卡夫卡。
46.屠友祥用文言譯羅蘭巴特。屠友祥先生譯羅蘭巴特用半文言試譯,簡練有節(jié)奏,符合法語的音階跳躍。不但意義毫不晦澀,而且能得文氣。屠先生國學功底也很高。當然并非譯作全都要用文言。
47.徐梵澄先生譯尼采《蘇魯支語錄》文言。徐先生的《薄伽梵歌》太棒了。
48.馮象譯《貝奧武甫》、摩西五經(jīng)。此人了不得。
49.方平的《呼嘯山莊》。
50.戴望舒的洛爾伽。
51.北島《時間的玫瑰》里翻譯了不少人的詩歌。北島只通英文。但是他中文語感好,能把別人翻譯不好的改好了。
52.趙羅蕤先生的《荒原》,國內唯一公認譯本,其他版本,個人覺得可以忽視。
53.朱雯的《西線無戰(zhàn)事》。
54.許慶道、滿濤的果戈理。
55.張棗的德文功底極深。其人閑散,只散譯了特拉克爾幾位詩人的作品。先剛譯過特拉克爾的詩,也很好。德文東西翻譯過來要有力度。北島談過,其實中文用來翻譯相當有優(yōu)勢。
56.馬振騁的高更的《諾阿·諾阿》、紀德。2009年上海書店剛剛出了馬先生翻譯的《蒙田隨筆全集》,也算得上大事一件啊。
57. 潘岳、雷格的莫里森的《寵兒》。題目翻譯的很巧?!妒ソ?jīng)》原文并沒有“寵兒”這個詞。
58.傅雷先生譯文集。主譯巴爾扎克。卞之琳、梁宗岱先生譯文集也是各有千秋,各有莎翁劇本和歌德作品流傳。
59.吳勞先生的海明威、《馬丁·伊登》。
60.徐遲的《瓦爾登湖》。
61.方重或黃杲炘先生的《坎特伯雷故事》,方先生是英美文學和翻譯界學界前輩,我的高中老師就是他武漢大學的學生,他的喬叟是散文譯本,而黃的譯本是詩歌譯本,各有千秋。黃的譯本算得上是近些年的翻譯佳作了。
62.馮至先生的海涅。
63.余中先等人的貝克特。王東亮的《勞兒之劫》。袁筱一,桂裕芳都是法語翻譯界的大牌。
64.戈寶權俄文的譯詩。
65.葉君健的安徒生。
66.周克希、徐和瑾、譯林組織的一批人,三譯《追憶失去的時間》。前兩人用的版本更好。徐和瑾在他翻譯的莫洛亞的《普魯斯特傳 ?譯后序》中有介紹。最近南京大學許鈞也譯過一個譯本。
67.朱生豪、梁實秋、孫大雨譯莎士比亞。朱得美、梁得義、孫得聲(孫以詩體譯,因莎士比亞本用無韻詩寫作,而非純粹散文體,故孫求音律,妙不可言,但也有斧鑿痕跡。李爾王譯作黎峫王,乃求聲。)方平先生也重譯了莎士比亞,恢復了很多朱譯中沒有的猥褻語言。四人共得骨。髓要靠自己領會了。田漢似乎也譯過,未經(jīng)眼。
68.楚圖南譯惠特曼。楚先生譯希臘神話自然好了。
本文來源微金融的豆瓣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