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
在我看來,和老人相處是件美妙的事。
記得最初愛上老人是我上小學的時候。那年,姑姥姥來我家串門,她是個叼著煙袋的小腳老太太,穿著一身老式的土布衣服。她沒上過一天學,管火柴叫洋火,晚上睡覺關燈的時候,常常喊“快吹燈!”我常常逗姑姥姥,站在燈下沖著天花板吹氣,然后轉身假裝跟姑姥姥抱怨“這燈吹不滅呀!”每當這個時候,姑姥姥總是笑出一臉的核桃紋。她的核桃紋一下子讓我愛上了她,總覺得那里面有許許多多的寬厚和包容。
吃飯的時候,姑姥姥總笑呵呵地看著我。哪怕我掉一個飯粒子,她都會從桌上撿起來,放進自己嘴里。我跟姑姥姥說,掉在桌上的不干凈了,就一個飯粒別撿了。姑姥姥會笑瞇瞇地跟我說:“孩子,姑姥姥種了一輩子地,這白花花的米看著就招人愛,咋能隨便就丟了??!”
姑姥姥給我講她種稻米的過程,眼睛里閃著光,好像她手里就拿著稻米,珍視和欣喜讓你突然覺得那些米粒真的好可愛,好值得珍惜。
她總是喜歡把床單鋪得平平展展,摸索著床單對我說:“你看這床單上的花多好看,就像剛從地里拔出來的那么新鮮?!边€常常拉著我聞花盆里根本沒開花的植物,說“這葉子有香氣!”那些早就被我熟視無睹的家什在姑姥姥的眼里一下子都有了光澤,我突然覺得我們那個并不富足的家,一切都那么珍貴美好。
直到今天,我常常喜歡欣賞某一塊花布上的花朵,喜歡欣賞每一樣器具細微的美麗,喜歡欣賞每一株不開花的小植物。做這一切的時候,就好像從紛繁的現(xiàn)代生活里找回了那個初始的我。
生活里,總在老人身上看見生活的光芒。中學老師的老父親熱愛西洋音樂,去他家里做客,他會邀我跳上一曲,好像一起回到了他生活過的舊上海的老時光;我的公公是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的老革命,他有股執(zhí)著勁,決定了每天繞小區(qū)走6圈,就10年堅持不懈,風雨無阻;采訪過老藝術家陳強,到他家里我才發(fā)現(xiàn)他是會畫畫的“南霸天”,墻上的自畫像栩栩如生。我們約好了幾天后去電臺直播,沒想到直播的前一天晚上,陳老先生洗澡時摔了一跤,但第二天一早他還是堅持來到直播間。因為摔得很嚴重,那一天的直播他是全程站著完成的,讓人心疼。當我問他:您摔這么重怎么還堅持來?他說:我知道你們是直播節(jié)目,如果我不來,這段時間你們就開天窗了……
他們就像一本本厚厚的書,帶著屬于他們的印記,有著屬于他們的道理,秉持著屬于他們的堅持,散發(fā)著屬于他們的悠然的智慧,并無聲地將這一切給了我們。
我們正是從他們那里得到人生最淳樸的、最真實的、最原始的力量。這力量,讓我們擁有今天的美好。
親愛的讀者,您和我有同感吧?那就記得這個春節(jié),放下一切忙碌和攪擾,安靜地與他們相處,從他們身上再尋覓一次那初始的力量,讓我們回到地上。
—請參閱本期P7
春節(jié)特別策劃《團圓夜圍爐話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