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勝
摘 要:因為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不僅改變了以往教學所用的課本以及教學內容,原來所用的陳舊的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更改,否則教學方式存在問題,跟不上課文的內容,都會導致教學效率的降低,也不利于學生吸收新的課程知識。所以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如何開展初中地理教學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地理;教學;策略
1.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
(1)學生存在的問題。因為中考和高考制度的關系,學生從初中開始就認為地理并不是一門主要的學科,而且隨著新課改環(huán)境下課本內容的改變,讓更多學生找不到正確學習地理的方法,無法掌握方法就意味著成績無法提升,進而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生對地理課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教師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環(huán)境下,老師還是用之前的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教師不能依然沿用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因為教材的變更,雖然看上去與以往并無差別,但是實際上存在本質的區(qū)別,書本上的知識變得簡明扼要,但是學習的難度卻和原來一樣,教師只有掌握新教材的知識內容,找到合適的教學切入點,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否則因為無法把握新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單調等問題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學存在的問題。教育的施體和受體都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的過程和方式也不能例外。新課程標準的教材更注重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尤其是在地理教學方面,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應該加入一些實踐課和考察課,讓書本上所展示的知識都在學生眼前鮮活起來,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也解決了因為課程乏味而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問題。
2.新課改環(huán)境下的地理教學策略
(1)讓學生成為主體。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不能一直沿用教師作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而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這就意味著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和老師互換角色,讓學生去體驗做老師的感覺。這一過程中學生要進行課程準備,要充分理解自己所要講解的這一部分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充分而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識了。在新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新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對地理學習和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地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不應該生硬地只講解書本上的內容,而不考慮是否容易理解,所以教師應在備課時查找真實且易于理解的素材,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活躍性。
(2)巧妙改進教學手段。新課程標準改革帶來的不僅是教材的改變,也帶了教學方式的改變,它所倡導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學工具來輔助提高教學的效率。比如,在學習地理時,經(jīng)常要記得我國很多省的簡稱以及省會,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省的特點,編一些諧音的歌謠,或者根據(jù)當?shù)氐那闆r講解這些簡稱和省會背后的故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去聯(lián)想記憶,而不是僅靠死記硬背去記住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了一個省的特點,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對這樣的知識有了一個深刻的記憶。
(3)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有的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的時候因人而異。也許有的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有興趣,所以理解能力很強,這部分知識也學得很好,但對于有的知識,由于覺得枯燥乏味所以完全學不進去,這時就要老師去理解這些學生對待知識的理解方式,找到能被他們所接受的教學和講解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新課程標準的知識內容中獲益。
地理教學貼近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有的知識領域從未涉足,而這些未知的知識可能恰恰是那些理解起來比較艱難的。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改的方向調整自己教學的方式,讓他們在學知識的同時能夠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總而言之,在新課改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教師一定要有準確并且合適的教學思路,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根本上達到新課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 洋.新課標背景下初中地理的圖像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4(02).
[2]何素英.新課標理念下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大觀周刊,2012(42).
(作者單位: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