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 要】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具有信息化、數字化特點,突出了學習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其應用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學校的教育發(fā)展。本文從高校微課資源建設的現實出發(fā),闡述了高校微課資源開發(fā)應用過程當中的一些困惑,旨在尋求高校微課資源建設未來的發(fā)展對策。
【關鍵詞】 高校;微課資源;困惑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01
目前,微課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熱點。微課的出現,在教育領域掀起了軒然大波,也引發(fā)了一波波的“微課熱潮”。自2010年,佛山市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地市級中小學優(yōu)秀微課資源征集評審大賽,首次提出了微課/微課程的概念,受到了眾多媒體和專家學者的關注,形成了一股引領全國的“佛山微課”現象。2013年四個全國性微課大賽的先后舉辦促使了微課資源建設迅速在全國各層次學校展開。
1.微課概述
國內外很多學者對對微課程進行了研究或實施,有“微型課程”、“微課程”、“微課”等不同提法;即使是名稱相同,其界定的范圍、資源組織模式也不盡相同。如英美等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起,學校的教師開始開發(fā)“微型課程”(Mini-course、Mini-Lesson或Micro-curriculum),即集中針對某一主題設計與實施的小規(guī)模短時課程。2008年秋,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提出了“微課程”的理念,首創(chuàng)了聲名遠播的“一分鐘的微視頻”的“微課程”(Microlecture),其核心理念是在課程中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國內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最為系統(tǒng)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的胡鐵生老師,他率先提出了“微課”的概念:微課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反映教師在針對某個知識點或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所運用和生成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結合體。微課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教師成長的新范式。這種理解體現了一線教師對這一概念理解的實踐性一面,也是微課程得到關注的重要原因。
2.微課在高校中的應用優(yōu)勢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使泛在學習和移動學習成為一種新的發(fā)展趨勢,高等學校作為信息技術普及和使用的前沿陣地,對隨時隨地能進行智能化學習最為渴求。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將教學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視頻教程,讓學習者能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這種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習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強調學習內容的微型化和碎片化,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微課成為了信息時代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的重要學習資源,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愛。
微課能夠在短時間得到應用主要在于它的“微”字,微課無論從時間、內容、形式上都體現出“微”的特點。時間上,微課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學習者能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內容上微課則是老師針對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的重點、難點或疑點問題進行闡述,內容高度提煉,充分體現“小而精”,學習者可反復觀看和研究。在表現形式上,微課主要是能通過多媒體終端設備播放出來的微型視頻,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其二微課具有靈活性和互動性,微課學習對象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能打開多媒體終端設備連接互聯網就可以隨時隨地選擇相應內容來學習,并可以對課程內容發(fā)表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教師也可以通過與網絡學習者的互動,來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促進教學內容和表現手段的改善,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高校微課資源開發(fā)之困惑
(1)思想上的擔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校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道路上經歷了多媒體課件資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網絡課程建設等等,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財力,花費了老師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這些資源還來不及好好整理和利用就擱置一邊,無人再去維護。老師們們對微課也有了這樣的擔憂:微課熱是不是下一個“短時炒作”,微課值不值得花時間和精力去作?
(2)技術上的不熟練
自大學擴招以后大學教師的任務大大增加,很多老師以前教一門課程,現在是教幾門課程,還有科研的壓力,教師的工作量和壓力空前增大,加上信息技術這幾年飛速發(fā)展,硬件軟件不斷的更新換代,很多老師跟不上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速度,對技術產生一種恐懼,對微課的開發(fā)工具很難熟練使用。
(3)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目前大學微課建設更多的是應付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和一些競賽項目的需求,課堂課后應用的并不多,微課資源對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學習盡管能帶來方便,但另一方面對現行的課堂教學造成了沖擊,學生不愿意花更多時間去獨立思考。加上現行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能很好的對教師花費在微課資源制作及后續(xù)維護中花費的時間精力進行評估,也導致老師的積極性并不高。
4.積極探索高校微課資源建設新思路
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固有的教學方式,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因此高校要深刻認識到微課資源建設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趨勢,要從制度上保證或鼓勵教師制作微課的積極性。其次高??筛鶕约旱霓k學特色,組織學科專家和教師組成開發(fā)團隊,對原有建成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等按微課的要求進行重組整合和二次開發(fā),這樣既可發(fā)揮原有各類資源庫的教學價值,同時還可在短時間形成一定規(guī)模數量的微課資源。其三目前微課建設尚在起步階段,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和標準,高??沙浞职l(fā)揮自身的科研優(yōu)勢,積極探索微課的應用模式,使建設的微課教學資源真正發(fā)揮它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2]吳嬋,關于微課對優(yōu)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科教導刊,2013/10(中)
[3]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