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治素養(yǎng)是學術期刊編輯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體現了學術期刊編輯對國家政策方針的理解,也直接影響著學術期刊編輯審稿的水平。因此,本文基于政治素養(yǎng)的角度,就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探討。在本文的論述中,重點分析了影響學術期刊編輯審稿的幾方面主要因素,并對如何提升學術期刊編輯審稿能力提出了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學術期刊編輯;審稿;政治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汪海運,陜西廣播電視大學。
在圖書出版活動中,編輯是重要的一環(huán),編輯人員對稿件的審核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要審核的稿件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稿件本身有原則性問題,不適合出版,會直接退稿處理;另一種是達到出版的總體要求,但在細節(jié)上沒有把握到位,比如有些常識錯誤、邏輯不通、用詞不準等。對這些政治方向正確、總體符合出版要求但細節(jié)沒有達標的稿件,需要編輯進行加工修改,使之達到出版標準。從這一過程可以看出,編輯人員的審稿工作在整個出版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決定著圖書出版的走向,也關系著出版單位政治導向的正確性和其對社會輿論的引導。本文將重點探討編輯行業(yè)中的一個重要細分職業(yè)——學術期刊編輯。
一、學術期刊編輯在出版活動中的政治素養(yǎng)
就我國國情而言,出版單位作為我國出版?zhèn)鞑セ顒拥闹黧w,肩負著對輿論傳播進行正面引導的責任,即其出版作品的政治方向必須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國情。下面我們就出版活動中堅持政治輿論引導,提升編輯政治素養(yǎng)的必要性做如下探討。
1. 政治導向是我國出版事業(yè)的本質要求
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能夠領會黨的大政方針,把握黨的政策導向,是出版單位對編輯提出的基本要求。換言之,具有基本的政治素養(yǎng),是做一名合格編輯的基本前提。比如,期刊的作者大多是政治經濟、歷史或者法律等學科領域的專業(yè)人士或高校教師群體,這類稿件的研究領域往往會涉及國家一些政策或者法律規(guī)范等相關的問題。對這類稿件內容的把關,學術期刊編輯要立足宏觀層面,對稿件闡述的內容和方向進行掌控,注意稿件是否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符合刊登要求。由此可見,學術期刊的發(fā)展與社會文明是同步的,肩負著宣傳黨政方針的任務。
2.編輯的政治素養(yǎng)是進行審稿工作的關鍵
把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和文獻綜述等信息內容進行篩選、加工,最后對成品進行傳播推廣是學術期刊編輯的完整工作過程。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前提是編輯人員要具備火眼金睛,對期刊內容進行篩選提煉。也就是說,編輯人員需要熟練精準地把握時代潮流和思想,善于歸納總結,將不合理、不合時宜的東西扼殺在搖籃,從而為讀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文章,服務于社會。從這個角度看,學術期刊編輯的工作必然要與國情和時代背景聯(lián)系在一起,反映當前的政治走向。進一步講,學術期刊編輯工作涉及國家的政治方向,編輯人員的立場、觀點、紀律自覺性、政治敏感度和識別能力等。學術期刊編輯在對初稿進行審核時,必須考慮稿件的政治取向、學術價值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等;此外,學術期刊編輯還應對稿件的措辭、觀點的論證等進行審核修正。
二、影響學術期刊編輯審稿的主要因素
在稿件的審核過程中,學術期刊編輯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還有個人的愛好、修養(yǎng)、思維、社會經歷等,然后在自身擁有知識的基礎上將各種信息進行綜合評估,從而對稿件做出判斷。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政治嗅覺的敏銳性
敏銳的政治嗅覺就是要能夠吃透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如重要政府報告和文件的精神等。這對學術期刊編輯來說,直接關系到他們對稿件在大方向上的把控。因此,在具體審稿過程中,學術期刊編輯首先要考慮稿件的政治取向,他們自身具備的政治敏感度和紀律性便成為影響審稿的首要因素。如果學術期刊編輯不熟悉國際形勢,不了解國家在此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那么就難以對稿件的政治取向做出精準判斷。部分作者會在文章中明確主張自己的政治理念,而有的作者會進行隱晦的表達,這需要編輯自行揣摩,這也是編輯的一種政治考驗。當然,學術期刊還需要特別把握措辭,做到用詞準確,否則也有可能影響整篇文章的政治取向。
2.專業(yè)的業(yè)務能力
從業(yè)務能力上說,編輯應具備“雜家”的業(yè)務素養(yǎng),要對各行業(yè)有基本的了解,這樣在審稿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政治方向及業(yè)務問題。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工作中,還應對出版稿件的內容、觀點和論據是否具有邏輯性,各標題間安排是否合理,相關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主旨是否正確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如果學術期刊編輯對此一無所知,極容易被作者觀點帶動,分辨不清哪些觀點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甚至搞不清楚基本的學術常識。
3.科學的審稿方法
學術期刊編輯的審稿方法,一般有三種,一是審查宗旨,即對刊登稿件的內容進行審查,看是否符合出版的宗旨和定位;二是審查源頭,即對作者的學術水平、過去發(fā)表的稿件質量和寫作態(tài)度等進行基本的了解;三是審查異同,即查稿件是否存在抄襲、侵權行為。此外,還要看稿件內容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性、出版價值等。然而,就目前的出版現狀來看,由于從事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人員有限,他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熟悉的作者或者上級領導的文章。這對學術期刊編輯是極大的考驗,很多編輯在此過程中會選擇輕易過審。比如有的學術期刊編輯不嚴格審核,草草過關,文章中往往出現很多低級錯誤,這樣的文章一旦發(fā)表,必然會對學術期刊帶來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出版單位的形象。因此學術期刊編輯在審核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對熟悉的作者可選擇規(guī)避。
三、提高學術期刊編輯審稿政治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學術期刊編輯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他們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具備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在實踐過程中,學術期刊編輯政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重視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素養(yǎng)
社會學科理論成果傳播的重要渠道是學術期刊,所以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結合實際對作者研究的課題進行評判,審查該課題是否是人民群眾關注的,能否解決現實問題,為讀者和社會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撐。這需要學術期刊編輯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保證作者的觀點立場符合時代主題,論點具有科學性和指導性。
2. 吃透政策,強化政治嗅覺
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認知水平是衡量編輯對政策熟悉度的標準之一,認知水平高即吃透國家政策,并能運用于實際工作中。對政策擁有較高認知水平的編輯往往能把握大政方針,及時發(fā)現學術期刊文章中的錯誤政治傾向并加以改正。各項政策的出臺都是在特定時期特定國情下的產物,因此需要學術期刊編輯對政策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并能夠結合實際,把握政策的落實,這樣審核的學術文章才能更具現實意義。
3.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辨析問題的能力
理論知識源于實踐,同時實踐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引。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文化層面也開始在全球慢慢融合深入。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編輯人員不能做到嚴格把關,西方的很多不良思想極易傳到我國,在人民群眾中散播,這對我們的社會秩序、民族文化和國家治理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學術期刊編輯需要對西方流入的文化進行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對西方刊物的文章進行整理加工,從而為社會和民眾提供有價值的讀物和精神食糧。
4. 知法用法,提高法律素養(yǎng)
編輯在工作中還應具備法律素養(yǎng)和較強的法律意識。在當今社會,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法律也在不斷健全和完善,法治社會宣傳的一個重要渠道便是出版物。因此編輯不僅要掌握關于出版行業(yè)的法規(guī),在工作中自覺遵守,還要了解國家其他各項法律,從而能夠從法律層面對稿件進行審核評定,對國家不提倡的行為要做到嚴厲批評,并禁止傳播,而對符合國家政策法規(guī)的行為要給予鼓勵,向社會宣揚正能量。學術期刊編輯也應該知法用法,提高法律素養(yǎng),在工作實踐中身體力行。
綜上所述,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學術期刊編輯,提升審稿能力,筆者認為,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是學術期刊編輯應具備的,只有吃透、深諳國家政策方針,才能夠把握我國學術期刊的未來發(fā)展走向。因此,學術期刊編輯在審稿中對一些學術前沿稿件應及時洞察,做好編排工作,為學術期刊的發(fā)展和學術研究的推進多做貢獻。
[1]趙廣平. 論法治意義上的學術期刊編輯誠信[J]. 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5) .
[2]萬小燕. 淺議學術期刊編輯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J]. 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4(1) .
[3]孫秀娟. 淺談學術期刊編輯的鑒賞力[J]. 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
[4]孫鳴. 社科學術期刊編輯應該與時俱進[J].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