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權 吳曉紅 羅永青
【摘要】本文通過對英語學習詞典范式的演變進行述評,發(fā)現詞典經歷了外在載體與內在精神理念的演變,并提出這種范式的變化主要是本著“詞典用戶友好”的原則。
【關鍵詞】英語詞典;范式演變;外在載體;內在變化
【作者單位】李正權,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吳曉紅,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羅永青,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詞典的編纂,若從《萊登字匯》(The Leiden)算起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詞典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巨大的范式轉變。這主要歸結為以下兩種因素:一是詞典出版媒質和載體的發(fā)展,二是詞典學研究的深入和語言學理論的發(fā)展。本文從英語詞典的外在載體與內在變化兩個方面展開討論,探討英語學習詞典范式演變。
一、詞典范式的演變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完美結合給詞典范式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另外,語言學、認知科學等其他學科的發(fā)展與理論更新也促進了詞典范式的內在演變。簡而言之,詞典范式的演變分為內外兩個方面發(fā)展,如表1。
表1 詞典范式的外在發(fā)展與內在發(fā)展對比
詞典范式發(fā)展 載體及特點 體現
外在發(fā)展 出版載體 紙質 紙質詞典
電子 電子詞典
網絡 網絡詞典
內在發(fā)展 詞典觀與語言學的發(fā)展 彰顯教導功能 各種類型的英語學習詞典
二、詞典范式的外在載體演變
從20世紀90年代起,各類電子詞典開始進入市場,與紙質詞典并存于世,詞典由傳統(tǒng)媒介的圖書產品, 擴展為電子產品,以及更高一級的網絡產品。資深翻譯家張柏然將詞典范式的外在發(fā)展概括為4個階段3次轉換,筆者用表2來說明。
詞典范式的不同階段詮釋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科技的發(fā)展也拓展了詞典學的學科領域,使詞典學的研究內容更加豐富,詞典載體也由傳統(tǒng)的載體——紙張,擴展到其他載體——計算機、網絡。這樣一來,原來只有紙質版本的英語詞典,現在出現了電子版的英語詞典,如:文曲星、好易通等。
表2 詞典范式外在發(fā)展的4個階段
階段 時代 特點
第一階段 手寫 “紙”
第二階段 印刷 “鉛”
第三階段 計算機 “電”
第四階段 網絡 “網”
三、詞典范式的內在變化
詞典范式的內在變化取決于詞典研究范式的變化,或者說是詞典觀的變化,如詞典工具觀、詞典語篇觀、詞典交際觀、詞典認知觀等。綜觀幾代英語學習詞典,其編纂無不深受語言學理論的影響:從最初的詞匯控制理論和結構主義語言學,到語義學、語用學,再到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尤其是認知語言學的興起,對詞典范式的影響更為深廣。這種范式的演變強調詞典的檢閱功能、描寫功能、意識功能和教導功能。由于教學功能的凸顯,英語學習詞典范式的變化尤為明顯,下面我們從三代英語學習詞典來說明范式的演變。
1.第一代學習詞典
(1)詞匯控制。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所興起的詞匯控制運動是出于教學的需要,即減輕學習外語的記憶負擔。1935年威斯特(West)與恩迪科特(J. G. Endicott)合作發(fā)表了基于詞匯控制理論的《新方法英語詞典》(The New Method English Dictionary)。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英語學習詞典,專門為外國中級英語學習者編纂。詞匯控制理論為以后的詞典編寫提供了理論依據,用最常用的詞解釋詞典中所有詞義,成為學習詞典的一大發(fā)展趨勢。
(2)教學語法。帕爾默和霍恩比完成了語法規(guī)則方面的內容。帕爾默為解決學生學習語法及寫作困難,注重4個語法特征:可數與不可數名詞、動詞句型、副詞和不規(guī)則動詞的變化形式,其中,帕爾默總結出了18個動詞句型。后來,霍恩比發(fā)明了25種動詞句型,幫助學習者解決句法問題,寫出沒有句法錯誤的句子,并將此運用到以后編寫的《牛津高階英語學生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中。帕爾默及霍恩比強調“生成”,旨在幫助學習者說出或寫出句法正確的句子。
(3)《新方法英語詞典》范式。1935年威斯特編寫了《新方法英語詞典》(The New Method English Dictionary)(以下簡稱NMED),旨在幫助英語學習者閱讀文章。該詞典嚴格限制收詞量,把它們限制在外語或第二語言學習者最有可能接觸的范圍之內,這種側重理解和控制詞匯的做法為以后的英語單詞詞典樹立了仿效的榜樣。NMED還具有相當數量的例句,描述英語的搭配關系和成語用法,碰到多義詞時,威斯特用例句和同義詞組來表達。同時,NMED還利用插圖來彌補名詞釋義時無法表達的東西。同時強調,插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替代詞語解釋,確定了插圖與釋義的關系。此外,NMED中還包含了句法信息,列舉了形容詞、名詞復數、過去時、過去分詞和動詞。然而,NMED的詞匯語音標注也無法滿足學習者的需要,一方面單詞的輔音沒有標注出來,另一方面元音的標注要借助表格,這無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盡管該詞典有不足之處,但是它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詞匯研究理論為基礎,考慮英語學習者的實際需求,采用詞匯控制方法,突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編就了英國第一本學習詞典,并對以后的詞典產生了很大影響。
(4)《英語詞匯語法》范式。帕爾默于1938年發(fā)表的《英語詞匯語法》(A Grammar of English Words),旨在從語言的產出方面幫助學習者寫或說出正確的句子,主要從詞匯的語法結構和搭配方面入手。詞條按意義分為幾個小詞條,動詞的語法結構用代碼表示并分別呈現在附錄中或詞條內,并舉例。詞匯不用釋義,出于寫作的需要用同義詞或反義詞等表達意義來作為語義解釋的支持。
(5)《英語成語及句法詞典》范式?;舳鞅扔?942年發(fā)表了《英語成語及句法詞典》(The Idiomatic and Syntactic English Dictionary),不僅給詞頭標出了詳細的發(fā)音,而且派生詞的發(fā)音也不例外,動詞的語法結構用代碼表示并舉出相應的例子,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用縮略語來表示;釋義采用合乎語法的句子來解釋,有時加注解,同義詞與反義詞的使用是為了便于學習。
2.第二代學習詞典范式
考伊(Cowie)將20世紀50至70年代出版的詞典劃為第二代詞典,這些詞典主要從詞條的注音、動詞句型或形容詞句型、控制詞匯的釋義與注釋、例證、習語、短語動詞等詞項方面完善詞典編纂。典型的第二代詞典有《高階英語學生詞典》(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Second edition) (以下簡稱ALD2),下面以ALD2的注音、句型、定義為例來說明第二代的共性。
(1)詞條注音。第一,用上標與下標表示重音與次重音;第二,詞尾音快讀音與連讀音兩種情況并存;第三,用星號標注尾音/r/,如單詞squire的標注/skwai?*/。
(2)動詞句型。在ALD2中仍然保持第一版中的動詞句型代碼,用VP替代P,從VP1至VP25共25種句型。并將這些動詞句型放在詞典的附錄中,用戶需二次查詢。
(3)釋義。對多義詞的釋義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方面改變多個詞義的詞條布局安排并分別釋義,另一方面考慮節(jié)省有限空間。
3.第三代學習詞典范式
從20世紀80年代起,計算機在詞典編纂中占有主導地位,考伊(Cowie)將這一重大轉折時期所編纂的詞典稱為第三代學習詞典。典型的詞典有1987年出版的第二版到2003年出版的第四版《朗文當代英語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以下簡稱LDOCE);1989年出版的第四版到現在的第七版《牛津高階英語學生詞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以下簡稱OALD)等。
(1)第三代學習詞典的整體特征。從收詞量來說,OALD有8萬、LDOCE有10萬多,釋義詞匯量都不超過3000詞,例證均來源于語料庫。
(2)釋義與檢索。在釋義方面基本上以傳統(tǒng)方式為主,但是把用戶的認知水平考慮在內,因此比以往更簡明、準確、實用;在多義詞義項的檢索方面更加快捷,OALD以標記詞Signpost作為標記顯示核心詞匯,同時采用以詞頻為序的義項編排方式。
(3)詞匯編碼信息。詞典有語法代碼或簡單的動詞句法說明,在例證或釋義中顯示詞匯搭配,提供詞匯擴展知識:同義詞、反義詞以及同義詞辨析等,增設練習題以及豐富有趣的語言知識,如語法知識、書信和寫作、新詞信息等。
(4)語言信息圖像化?,F代詞典經常采用形象化的展示達到釋義的目的。用一般的線條插圖方式或彩色專頁插圖,這對青少年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提高認知的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從語言和視覺上都感受到真實地道的英語。
縱觀詞典范式的演變,我們發(fā)現詞典的編撰越來越有利于用戶的檢索、編碼與解碼等,把用戶的認知水平考慮在內,從各個方面體現用戶友好原則。由此我們可以大膽設想,有朝一日網絡詞典會為提高用戶的詞匯能力而增設動漫片斷,利用高科技與認知科學的研究成果來達到用戶認知轉變的目的。
[1]陳偉, 張柏然. 教學功能突顯與詞典范式演變[J]. 外語界,2007(6):35-44.
[2]陳玉珍. 英語學習詞典的結構主義解讀[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