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從體育與游戲相結合的角度出發(fā),簡要論述了體育和游戲融合的效用,并對此進行了嘗試性的干預治療,通過干預治療前后的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體育游戲在促進自閉癥兒童進行主動溝通方面具有比較顯著的作用,同時也能讓自閉癥兒童的體能與情緒變得更好。
[關鍵詞]體育游戲自閉癥干預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30124
自閉癥是由美國的肯納醫(yī)生在1943年首次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亦稱孤獨癥,是一種由大腦、神經(jīng)以及基因的病變所引起的綜合征,集人際關系隔離、語言困難及行為障礙等于一身。目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自閉癥幼兒存在著嚴重的溝通障礙,溝通能力的缺陷是其核心癥狀。本文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和自閉癥早期介入治療的極度必要性進行論述,筆者也在積極思考和探索相關的干預治療的方法手段。
通過查閱相關的專業(yè)書籍和近幾年發(fā)表的研究文獻,筆者發(fā)現(xiàn)在利用身體活動為手段進行干預治療的時候,要么就是體育活動,要么就是游戲,很少會提到將體育與游戲進行結合,即使有也是淺顯的結合,未曾有深層次的結合。為此,筆者決定從體育運動與游戲的深層次結合這個角度開展研究,期望能使身體活動這一干預治療手段更加有效。
一、干預方案的制訂
確定了干預手段之后,就要開始設計干預方案。體育和游戲這是兩大主線。體育里面包括運動項目(步行、跑走交替、快跑、慢跑、跳遠、跳高、投擲、攀爬、懸垂、乒乓球、足球、籃球、羽毛球、游泳、體操、啦啦操等)、運動量(小運動量長時間、大運動量短時間、控制時間的無規(guī)定自由運動)、運動組織形式(自由活動:單人、雙人、多人、集體;組織活動:教師領做幼兒模仿、看視頻一起跟做)。游戲包括使用簡單器械的游戲(丟沙包、套圈圈、爬山洞、拍皮球、踢足球、呼啦圈、甩繩子、滾鐵環(huán)等)、不借助器械的身體游戲(滾翻爬跳格子、互相追逐、武術長拳、體操、報數(shù)抱團、老鷹捉小雞、火車過山洞等)、借助于大型場地器械的游戲(滑滑梯、跳跳床、騎小三輪車、攀爬組合器械等)。
兩條主線的交匯之處就是“體育游戲”,同時輔以教師的示范與指導,場地情境的布置,時間和強度的設置,安全防護的跟進,預期干涉結果的假設,后期結果的測試比對,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附加上一些語言的學習、表達、交流和情感的體驗、共鳴。
二、干預過程描述
1.研究對象的選擇
筆者通過多方尋找,在本區(qū)和外區(qū)的幼兒園中選擇了3名幼兒作為干預研究對象,性別都為男,年齡都在
5~6歲,分別是A、B、C,A的實際年齡為5.3歲,B的實際年齡為5.2歲,C的實際年齡為6.1歲。3位研究對象都為輕度自閉癥兒童。
2.研究設計
由于本研究屬于民間學術團體的行為,因此力求研究過程簡單快捷。本研究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干預前的觀察即基線期、干預期間的觀察即介入期、干預完成后的觀察即維持期。
3.干預方法
自閉癥兒童對于環(huán)境非常敏感,因此沒有能夠將3個兒童集中到一起進行干預研究,而是把干預的地點選在被試者所在的幼兒園和家里,時間則根據(jù)上課時間和放學時間來安排,干預實施者由被研究對象的教師和家長擔任。由于每次的干預對象為一個人,因此我們在選擇體育游戲的時候主要選取了示范模仿、競賽互動的形式,內(nèi)容為動物操和足球射門比拼,學做動物操的時候有音像伴練,進行足球射門比拼的時候會有小禮物獎勵,在學校的時候也會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參與進來。
以上所有內(nèi)容和實施步驟都事先與家長、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進行了溝通,并對細節(jié)進行了推敲與審核,在取得一致意見之后開始實施。同時,家長和幼兒園也承諾在此期間不對研究對象進行藥物類和其他類型的干預治療。
4.干預步驟
基線期:在進行干預研究之前,研究者對被研究者進行兩個禮拜的觀察,主要是從主動溝通的角度來進行,學校里每周3次,家庭里每周1次,每次60分鐘左右,共8次,期間記錄觀察結果。
介入期:研究者在教學中與教師和家長在一起,通過聲音、畫面、獎品、語言對被研究者進行吸引,介入期為4周,學校里每次60分鐘,每周3次,家庭里每次60分鐘,每周1次,共16次。觀察者將被研究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動溝通行為進行記錄,包括語言、表情、動作等方面,即使是在不說話不做動作的時候也可能是在進行思維或者情感上的表達。
維持期:在干涉行為停止之后,研究者對被研究者繼續(xù)保持兩個禮拜的觀察,與基線期內(nèi)容相似,學校里每周3次,家庭里每周1次,每次60分鐘左右,共8次,期間記錄觀察結果。
5.干預過程
首先是學做動物操,在幼兒園教師的帶領下,在聲音和圖像的配合下,被研究兒童進行了統(tǒng)一重復的動物操學練,隨著熟練度提高的同時也循序漸進地增加了運動量。在此過程中,被研究兒童與教師、同學、家長等三方建立起了眼神、肢體動作、語言等形式的交流溝通,初步建立了交流的關系。
其次是進行足球射門競賽,教師簡單介紹比賽方法和規(guī)則并示范,隨后組織兒童進行比賽,看看誰踢得準。在這一過程中,在教師的鼓勵下,在其他幼兒的示范影響下,在比拼競爭氛圍的感染下,在獎品的刺激下,被研究兒童也有了一定的參與欲望。抓住這樣的時機,教師主動與被研究兒童進行交流溝通,被研究兒童很艱難地觸碰了足球,教師繼續(xù)鼓勵與引導,直至被研究兒童能夠變得更好。
最后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下,由家長教被研究兒童進行動物操的學練,期間加上與兒童的討論,家長故意做出錯誤的動作,要求兒童做出相應正確的動作,由兒童充當教練;家庭成員與被研究兒童進行足球射門比賽,同樣也有獎勵,并逐漸提高難度,拉長射門距離。被研究兒童在家庭環(huán)境中感覺更加熟悉與安全,在身心相對放松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參與、表現(xiàn)、表達和溝通。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主動溝通行為的次數(shù)
經(jīng)過對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的整理與統(tǒng)計,筆者發(fā)現(xiàn)在基線期內(nèi),被研究者主動溝通的次數(shù)為3次,平均每天為0.375次;在介入期內(nèi),被研究者主動溝通的次數(shù)為239次,平均每天為14.9次;在維持期內(nèi),被研究者主動溝通的次數(shù)為76次,平均每天為9.5次。這說明了從基線期到介入期,主動溝通行為大幅度上升,從介入期到維持期,主動溝通行為有了小幅度的下降。
2.主動溝通行為與內(nèi)在的變化
時期主動溝通行為主動溝通行為的形式與內(nèi)在
基線期很少有主動表達,甚至上廁所需要教師幫助的時候都不會表達發(fā)呆或者哭
介入期主動表達變多,注意范圍擴大,注意方面變多,包括請求、拒絕等行為簡單語言表達,使用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表達,“什么”“怎么”是常見的語言
維持期主動表達較上一期有所減少,但是仍然能夠保持較高水準,尋找信息的能力稍有提高簡單語言表達,使用手勢等肢體語言進行表達,“什么”“怎么”是常見的語言,此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簡單的尋求信息的語言
四、結論與建議
根據(jù)被研究對象被介入前后狀況的對比,我們可以推斷出,體育游戲是一種能夠有效治療和緩解自閉癥兒童病癥的治療手段,而且從體能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上進行比較的話,經(jīng)過介入治療的兒童明顯比之前顯得更加有活力。
此外,應該盡早將體育游戲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從項目的選擇、場地的安排、運動強度(尤其是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大小會對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效果產(chǎn)生何種影響)的設置等方面,輔以體育本身所具有的禮儀、規(guī)則、社交、娛樂、降壓、競爭等功能,通過事先、事中、事后與家長和學校進行不間斷的坦誠溝通,多方面形成合力,構建立體的治療網(wǎng),以最大限度地幫助這些自閉癥兒童。
參考文獻
[1]蔣晨.試論自閉癥兒童的矯治[J]. 新課程(下), 2011(8).
[2]魯?shù)て?,袁?自閉癥兒童集體課教學的建議[J]. 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4(10).
[3]趙新勇.給予你的關愛才有我的收獲——淺談自閉癥兒童的教學方法[J]. 教育教學論壇,2014(8).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