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平
一提到作文,許多學生感到無從下手,尤其是在農村,孩子接觸事物少,拿起筆來更覺得無話可說。那么,如何消除孩子對作文的恐懼心理,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眲?chuàng)設教學情境,正是有關激勵、喚醒、鼓勵的一種教學藝術。學生如果對所表達的事物無興趣,只是帶著“被迫”的心情奉命而作,結果可想而知。反之,如果利用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表達欲望,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一次作文課上,我對學生說:“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貼鼻子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立刻來了精神。每個孩子都躍躍欲試,爭著到黑板前面來,看著有的學生把鼻子貼錯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一節(jié)課在緊張快樂的氣氛中很快就要結束了,我趁熱打鐵,鼓勵大家說:“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將這次貼鼻子游戲寫得很精彩,把你們的喜悅與老師一起分享好嗎?”學生都很興奮,一揮而就,這節(jié)作文課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注意積累素材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绻刂袩o物,寫作時又怎能做到揮灑自如?新課標中也明確規(guī)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量應在四百萬字以上?!币虼?,小學生要加大課外閱讀量,開闊視野,同時要做好好詞佳句的積累。老師則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還可以通過讀書匯報課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要引導孩子走向大自然、在愉快的玩耍中學會用心觀察、用心體驗,一定能找到可寫的東西。因此,老師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有機會還可以和父母一起去參觀名勝古跡等,有意識地讓孩子去接觸社會,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三、鼓勵孩子說真話,訴真情
目前學生的作文,往往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作文內容與兒童生活脫節(jié),學生大多是“為文造情”,使文章缺乏真情實感。因此,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走出課堂,走向多彩的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演講比賽等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傾吐心聲,抒發(fā)感受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學會用眼看世界,學會用心思考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