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入手對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進行論述,以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做出貢獻。
一、創(chuàng)設交流情境,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交流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給學生搭建一個能夠自主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自主表達中逐步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交流情境來促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愛國主義精神,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基本知識講解結束之后,我引導學生以教材為背景,自主將其改編為情境對話,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話表達出文本中的內容,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交流情境中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進而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時,為學生健全地發(fā)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組織討論活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討論活動是指讓學生針對一些與教材文本有密切關系的問題進行彼此交流、發(fā)表觀點和看法,目的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同時,也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在展現(xiàn)語文課程魅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更為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問題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桂林的山有怎樣的特點?(2)桂林的水有怎樣的特點?(3)討論:桂林山水美在哪里?……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在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口語交際活動中,提高與人交流能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覃楚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才智,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