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青
摘 要:就農(nóng)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途徑談了兩點看法:植根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以教材為依托,注重語文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的引申拓展。
關鍵詞:植根生活;依托教材;拓展延伸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中小學語文的一個新教學內(nèi)容,它將小學語文中字詞句篇的知識和聽說讀寫的能力統(tǒng)一整合
起來,將知識與經(jīng)驗,理論與實踐,課內(nèi)與課外,校內(nèi)與校外相結(jié)合,通過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面我就農(nóng)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途徑談談自己的兩點看法。
一、植根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xiàn)實生活?!鞭r(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踐活動緊密結(jié)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問題,并能以此為學習的主題,搜集資料,進行討論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獲得與生活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并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走進自然,引導學生從自然中汲取語文素養(yǎng)
農(nóng)村學生雖沒有繁華喧囂的城市生活體驗,但他們擁有更廣闊更豐富的大自然。那里有青蔥的山脈,有清澈的河水,有變幻的四季景色,有安靜閑適的田園風光,這其中蘊藏著豐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
2.走進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農(nóng)村學生雖沒有城里孩子生活條件優(yōu)越,有更多機會接觸外面的新鮮事物,了解各類最新的、時尚信息,體驗各種精彩紛呈的生活,但他們從小浸染大自然,與鳥獸做伴、與麥浪共舞,同樣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開展“多彩的課余生活”“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家鄉(xiāng)環(huán)境調(diào)查”等一系列以農(nóng)村生活背景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走訪調(diào)查、收集資料、匯報展示等方式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和能力。
二、以教材為依托,注重語文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的引申拓展
1.依托教材,落實語文綜合性學習,促成單元主題的有效整合
教材是基本的課程資源,所設計的綜合性學習項目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強的典范性,要以教材為依托,認真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有效開展豐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是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同時教材中安排了“感恩父母”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圍繞“愛”這個主題把課文的學習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有效整合,在精讀課文、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來自父母、朋友的愛,在這種情感不斷加深的同時,結(jié)合生活實際開展感恩父母的實踐活動,通過采訪、交流、表演、寫體會等深入體驗并表達這種感情,最后再回到課文,升華情感。
2.挖掘文本,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優(yōu)化課堂教學
文本是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最便利的憑借,教師可憑借教材中文本的特點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對教材進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優(yōu)化課堂教學。
(1)課前補充
通過查閱、收集與文本相關的資料,可交代背景,可作學文鋪墊,也可借此資料設置懸念。如,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可先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視劇中諸葛亮的形象,然后導出本課,看看諸葛亮是如何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借來十萬支箭的。
(2)課中拓展
有些課文在行文中有留白之處,教學時可以挖掘這些空白之處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中“父親徒手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边B寫了四個時間,這四個時間段中,父親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周圍的人怎么樣?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寫一寫父親不放棄搜救兒子的信念,不停在廢墟中挖掘的情形,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父愛的偉大。
(3)課后延伸
有的課文雖結(jié)束但意未盡,有的情節(jié)還可延續(xù),有的情感還在回蕩,有的事件還能翻新,像這些課文都可以設計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延伸。如《掌聲》,英子的回信只有一部分,如果你是英子,你還會在信中說些什么?同學們給英子的回信又會說些什么?
總之,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綜合性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jié)合起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之真正成為學生樂于參與的學習活動,從而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張汀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