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山
“你怎么又沒帶鋼筆啊?你是不是不想來學習?。磕悄憔捅成蠒丶野?!”我咬牙切齒地對坐在座位上的孫華(化名)喊道,還特地強調(diào)了“又”這個字。他慚愧地低下了頭,不敢看我的教鞭,更不敢看我的眼睛。所謂的“教鞭”,實際上就是一根小木棍,已被我敲得面目全非了:一根棍子兩端已嚴重不平衡,上面坑坑洼洼的,還滿是一些木屑,每次敲過之后都會留下很多木屑的“尸體”。這根教鞭的歷史也十分悠久,我一工作就帶著它,它跟著我“出生入死”,它是我得意的“小助手”。學生們當然很怕它,更具體地說,就是很怕我,他們看見我或者看見它都會繞著走,偶爾我也會在同事跟前炫耀我“治理班級”的方法和結(jié)果。多少次,我都會夢見學生們把我的教鞭偷偷地藏起來或者干脆扔掉,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們卻從來沒這樣做過,可能他們已經(jīng)默認了這根教鞭的權(quán)利和地位,自己從來不敢逾越它。
我用教鞭指著他,心里恨不得把他叫起來狠狠“治理”一頓,讓他永遠記住。孫華滿臉漲得通紅,小聲嘟囔著:“我的鋼筆……壞了,爸爸還沒來得及……”沒等他說完,我大聲吼道,分貝大得驚人:“你爸爸不買你就不寫了,是嗎?你來學校干嗎來了?要不要我打電話給你爸爸?。俊币贿B串的問題逼問著他,他一句話也不敢說了。我更是氣得滿眼通紅,嘴使勁地抿著,咬著,不知說什么才好,用教鞭打著他的桌子。他的頭低得更加厲害了,眼睛低垂著,這也是我們班孩子犯錯誤時固有的一個姿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表示順從,才不會受到更大的責罰,不會被通知家長,免受雙重打擊??粗€有那么多孩子等待著我的指令,我牙一咬:“你坐下來吧!明天再不帶來,你試試!鋼筆來你就來,鋼筆不來你也不要來了?!彼林氐刈讼聛?。整整一堂課我都沒有好心情,而他也再也沒有抬起頭來。
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與我疏遠了,從來不敢正眼看我:上課時,他默默地聽著、記著;下課時,他獨自一個人坐在座位上看書,要么一個人靜靜地站在走廊上眺望;放學時,他也只是應(yīng)付地搖搖手,從不抬頭看我一眼??吹剿倪@些行為,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怎樣的傷害?他承受了多少人的白眼?有可能他將永遠這樣消沉下去。
我立刻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每次我都試著要與他交流,哪怕是一句話也行,可是他卻刻意避開我。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結(jié)果卻是這樣的糟糕,我的方法真的出錯了?我又想起陶先生的“愛的教育”,學生需要這份愛,這個時候不肯接受是因為他的心靈真的受到了傷害,我要繼續(xù)用自己的行為和愛去感動他,我也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
又是一次寫字課,我特意關(guān)注他的一舉一動,我在黑板前面解說著各個字的寫法和注意點。他聽得很認真,但是一碰到我的眼光他立刻躲開了,我也立即收回自己關(guān)切的目光。開始寫字了,他認真地寫著每個字,我走到他的身邊用手摸摸他的頭:“你的字很漂亮,有進步??!”他下意識地避讓了一下,但很快地就不動了,看來他也非常需要我的肯定和鼓勵啊!我突然想到:每個學生都希望被老師鼓勵和重視,學生與我的距離何止這一根教鞭的距離,這是多么遠的心與心的距離???
在學習陶先生的理論中,讓我知道了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guān)系。在這種師生關(guān)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chǔ)。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之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
我們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對待每個學生都要仔細觀察、了解他們,使他們在學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從中受益。比如,有的學生在學習中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應(yīng)該給予鼓勵和鞭策。引導他們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成。耐心、細致、多方配合的教育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就會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時間與成效是成正比的。陶行知先生的話字里行間揭示著教育教學規(guī)律,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對象,那么你就無法使學生聽從你的教誨;如果你不了解學生的特點,你就不會知道如何發(fā)揮他們的長處,也不能彌補他們的不足。就像針灸醫(yī)生給病人針灸一樣,要根據(jù)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針到病除。
每個學生都有一顆期望與老師親近的心,但被我們這一根所謂的“教鞭”擋住了。我把那根小木棍扔在垃圾桶里,無論什么情況我都不會再次拿起它。孩子的心不能因為“它”而被阻隔了,擋住了這源源不斷的師生情誼。教師對任何學生都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yīng)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