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琴
《初中漢語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弊R字教學是漢語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識字寫字教學的質(zhì)量關系著漢語教學質(zhì)量,關系著以語言文字為基礎工具的其它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從而提高民族學生的識字能力,對于民族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至關重要。我在識字教學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運用多媒體識字,拓寬識字空間
利用多媒體識字,能幫助學生盡早學會識字方法,解決了識字教學中最基礎、最難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圖識字。為了使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制作課件時要充分顯示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在教學中很好體現(xiàn)形聲字的特征。如教""青、請、蜻、清、情、晴、睛"一組字時,第一幅畫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畫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讓學生結合屏幕上顯示的小河流水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礎上加什么偏旁呢?學生會很快地答出加三點水旁,教師在"青"上用鼠標一點,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三點水旁就飛了過來,與"青"字組成了"清"字。操作時也可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以同樣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幾個字。為了能更好地體現(xiàn)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制作課件時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紅色。一組教學完畢,大屏幕上再次出現(xiàn)這一組字的整體內(nèi)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請(請坐)。然后讓學生自己討論、觀察,這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記住這一組字。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能找出這組字的異同點,自己總結出記住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記住這些字,而且記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會混淆了。民族學生逐漸地了解、理解了這一識字方法,對識字就會越來越感興趣。形聲字的特點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學生認識和掌握,并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guī)律自己去識字。、
二、結合漢字的構造特點,進行識字教學
漢字不同于其它文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音、形、義、調(diào)的統(tǒng)一,對漢字聽、說、讀、寫的過程也就是對其音、形、義、調(diào)的認知過程。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引導民族學生從漢字性質(zhì)和構造特點的角度進行識字,從而有效地建立漢字形與義的聯(lián)系,提高識字效率。
1、形聲字識字法。
中國漢字百分之八十是形聲字,形聲字的造字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形旁表意,聲旁表音”是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利用形旁與聲旁學習形聲字是簡便有效的方法。
如“青”字可以給它加上不同的部首:加上言字旁就是請客的請,加上豎心旁就是事情的情,加上三點水就是清水的清,加上目字旁就是眼睛的睛……
再如,教師出示“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六個詞語,在借助拼音認讀詞語后,引導民族學生發(fā)現(xiàn)“打、拔、拍” 是手的動作所以都有“提手旁”,“跳、跑、踢” 和腳有關所以都有“足字旁”,這樣民族學生就會認識到形聲字的“形旁表意”。
2 會意識字法
會意就是把在意義上可能發(fā)生關聯(lián)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合在一起,進而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會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表示的意義要從字與字組合的關系上顯示出來。會意字從其部件的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兩種類形:一是同體會意,如從(兩人一前一后,表示跟從)、眾(三人為眾,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數(shù)量多)、林(兩木并立,表示樹木叢生)、森(三木為森,表示樹木更多)、炎(兩火相疊,火上有火,表示火光上升)等;二是異體會意,如旦(日出地平線,表示早晨)、囚(人在口中,表示囚禁)、采(爪在木上,表示采摘)、看(手斜目上,手搭涼棚狀,表示了望)、休(人在木旁休息)等。把會意字的組構規(guī)律教給學生,學生就能觸類旁通,輕松快樂地記漢字。
三、識字方法要多樣性
認字、識字的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要長時間地集中民族學生的注意力來識字,就必須采用多種有趣的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1、圖片識字法
在一些象形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象形字的特點,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引導民族學生結合圖畫認識漢字,從而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如,看“山的圖片”識“山”字;看“月牙的圖片”識“月”字;看“田地的樣子”識“田”字。
2、故事識字法
民族學生愛聽故事,根據(jù)民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些漢字可以結合故事進行教學。例如:把“手”放在“木”上就是“采”,表示摘東西的動作;前面一個人,后面一個人,表示相隨前后而立,就是“從”;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如果我們的識字教學能充分挖掘漢字本身的文化特性,那么識字帶給民族學生的就不僅僅認識幾個文字符號,還有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以及對事物探索的熱情。
3、謎語識字法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根據(jù)這一特點,把生字編成謎語,可以幫助民族學生在猜謎語中識字。如教學“美”字: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牛過獨木橋”是“生”字;“一點一橫,兩眼一瞪”是“六”字;“一點一橫,叉叉頂門”是“文”字等。謎語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瑯瑯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xiàn)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民族學生在猜字謎、編字謎的過程中,既識記了漢字,鍛煉了思維,又理解了字義。
4、動作演示法
動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體語言來幫助記憶字形,達到掌握漢字的目的。比如在教“人”字時,教師先分開雙腿站在講臺前,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體形、動作猜一猜這是什么字。學生觀察后馬上能猜出是“人”字。隨后,“大”、“天”、“滅”、“休”、“看”等字就由學生做動作,互相猜認。在整個識字過程中,民族學生興致勃勃,所學的生字記憶深
總之,提高民族學生的識字能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識字教學老師既要借助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和生活經(jīng)驗,又要精心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提高識字效果;只要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學以致用,就能很好地完成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