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芳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教師不再把自己視作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一服從”關系逐漸變成了“指導一參與”的關系。
一、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1.合作學習小組的分組。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3.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yǎng)。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整節(jié)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jù)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jiān)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讓他們多一些發(fā)言的機會。
4.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后總結。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課后跟蹤調查、收集反饋信息、反思成果與不足、對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于改進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批改、找學生談話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經(jīng)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進而針對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再做具體的指導,促使每個小組都進行反思,這樣慢慢會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二、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設計
1、矛盾型問題。即問題揭示教材中知識之間的矛盾之處,有意識地挑起學生認識中的矛盾,促使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發(fā)生激烈的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chǎn)生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在教學分數(shù)化小數(shù)時,當學生發(fā)現(xiàn)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質因數(shù)的分數(shù)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后,讓學生判斷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并把所有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學生驚訝的發(fā)現(xiàn)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數(shù),與判斷不符。這時,教師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討論。因為這類問題情境是以矛盾沖突為基礎而產(chǎn)生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所以,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特別投入。
2、假設型問題。即要求學生以已知的內容為前提進行猜測、推斷。如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猜測分數(shù)可能會有什么樣的性質,在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確定性,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容易將學生置于一種非得思考的問題情境中,因此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便會思緒飛揚。
3、發(fā)散型問題。既要求學生緊密圍繞某一問題,從多側面、多方位進行思考,以探求問題的多種答案。如在總復習時出示:“用50克鹽配成濃度為1:25的鹽水,需水多少克?”讓學生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多種方法解答。由于這類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從多方位、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
三、合作學習中處理好幾個關系
1、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獨立學習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也就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當一個人的力量難于解決這個問題時,才考慮尋求幫助,與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組合作學習而缺乏獨立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喪失,學生走向社會以后將難以獨擋一面。教學中,當提出一個問題后,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獨立學習的時間,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統(tǒng)一”意見后,再到全班進行交流,再次形成“統(tǒng)一”意見,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如,教學“統(tǒng)計”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調查同學們最喜歡吃什么水果后,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調查與統(tǒng)計,然后讓學生匯報調查與統(tǒng)計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統(tǒng)計方法,而且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所強調的那樣,教師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教師既“導”且“演”,結果是“導”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fā),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來,在傳統(tǒng)課堂上許多原先由教師完成的工作現(xiàn)在就可以由學生小組來完成,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而不再作為與學生并存的主體而使二者對立起來。教師也會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負荷得到減輕,可以有時間研究教學問題,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改革,確?!皩А钡馁|量。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xiàn),自然會產(chǎn)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會把學習當作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師生負擔也可以由此大減,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也會因此而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