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見峰
(常州幼兒師范學校,江蘇 常州 213161)
前段時間,學校組織了教學團隊比賽。筆者作為一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英語教師,參加了幾次跨學科聽課活動,原以為隔行如隔山,只能聽聽而已,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結果卻出乎筆者的意料,特別是幾節(jié)語文公開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情景導入、段落分析、師生交流、學生朗讀等手段,讓筆者受益匪淺。細細想來,這些手段特別是針對解決英語閱讀教學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很有借鑒作用。
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閱讀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英語教學至關重要。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主要表現為: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單一,方法模式化,不能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對英語閱讀文章解讀以直譯為主,沒有深入挖掘語言之美、文章之美和相關背景,學生掌握的信息量很少;課堂教學缺乏交流互動,基本上聽不到學生的瑯瑯讀書聲;學生在學習中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生詞的背誦、理解上,而忽略了對全文的理解、欣賞,對課堂教學的印象碎片化,缺少系統(tǒng)性,久而久之,形成了英語學習中常見的“會看不會讀”,或者“會讀不會背”,不能交流的“啞巴”英語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筆者在跨學科聽課活動中發(fā)現,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手段、方法可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借鑒、運用。以我校繆文姬老師的《相信未來》一課為例,在授課之前,教師提前讓學生閱讀課文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對涉及人物、背景有初步了解,產生進一步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是多措并舉,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是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對作者當時的身份、處境、志愿作深入分析,讓學生了解“文化大革命”大背景,增加學生知識點;二是對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完整分析,讓學生全面理解;三是教學中對文章的寫作方法、美詞名句分析透徹,讓學生欣賞文章的語言之美;四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朗讀課文,相互交流互動,讓學生的情緒、思維全部投入課堂教學之中。由此,筆者結合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認為可以有目的地引入語文教學中的有益方法,做一些嘗試和探索。
1.背景介紹。英語閱讀文章題材廣泛、體裁較多,每篇文章特別是一些名家名篇,都有一定的時代、人物背景。教師在備課時預先作充分的了解,并提前讓學生查詢相關信息,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例如,在高職英語《奧巴馬》一課中,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美國歷屆總統(tǒng)的家庭背景、個人經歷相關趣事,然后導入奧巴馬總統(tǒng)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2.情景導入。借鑒語文教學的諸多情景導入方法,英語閱讀教學中也可以選擇性地運用,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比如,高職英語Unit 2“Animals as Teachers”一文,文章闡述的是從動物(寵物狗)身上人應該學到和懂得的道理。筆者認為可以抓住學生喜歡寵物狗、熟悉寵物狗的特點,在導入部分呈現一些人與狗相處的圖片,讓學生回答為什么喜歡養(yǎng)寵物等問題,從而讓學生融入要講授的內容之中。
3.朗讀互動。情景導入之后,教師一般從朗讀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自己示范朗讀文章的一小節(jié),選擇學生繼續(xù)朗讀余下的段落。在選擇學生朗讀時,可以讓發(fā)音標準、聲音洪亮的學生,以及相對較差的學生分別參與,并且及時指出和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隨著語音的節(jié)奏和韻律,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聲音和情感、情感和文字的融合。
4.詞句解析。一篇英語閱讀文章,一般由大量常用詞匯、語句、中難度的詞句,以及少量的生詞、高難度的句子構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般逐字逐句翻譯解釋。筆者認為一定要有所側重,而不是泛泛而談。對于常用語句,可以讓中等以下的學生做分析、解釋,教師以鼓勵、激勵為主;對于中等難度的詞句,可以讓中上水平的學生作深入分析,教師作補充、完善;對于生詞及難度大的語句,以及文章中的關鍵詞句等,教師應重點剖析說明,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5.結構梳理。借鑒語文教學手段,筆者認為除了文章詞句解析之外,還應該注重文章結構的梳理,即對所學文章的文體、語篇布局、篇章結構、情節(jié)起伏、修辭手法等作細致梳理分析,使學生對課文有深層次的理解。以高職英語第二冊Unit2“Animals As Teachers”一文為例,整篇文章共六小段,結構完整,語句優(yōu)美,內涵豐富??梢苑殖扇糠?,第一部分為導入部分,老師引出本文的話題“狗也可以成為人類的老師”。第二部分作者闡述了從“my dog”身上看到、想到和學到的內容,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對比、擬人修辭手法,連貫的排比句來描述,使文章生動感人。最后一部分水到渠成地總結出“my dog is one of my best teachers”,與第一部分“l(fā)ife surrounds us with teachers,if we are but willing to learn.”首尾呼應。
6.欣賞體會。一篇名家古文,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正是其中的語言之美。英語閱讀教學,欠缺的正是學生難以捕捉欣賞到英語文章的語言之美。其實,正如語文一樣,英語語篇不外乎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文體,每種文體都有其結構、用詞、修辭的特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從詞句、修辭和意境等方面體會英語的語言之美。在高職英語《奧巴馬》一課中,奧巴馬總統(tǒng)在就職演說前,在《大觀》雜志上發(fā)表了一封給女兒們的公開信,字里行間流露出奧巴馬的父愛及對女兒們和所有美國兒童未來的一種期待:“to grow up in a world with no limits on your dreams and no achievements beyond your reach,and to grow into compassionate,committed women who will help build that world.”(在你們所成長的這個世界,你們的夢想不會受到限制,也沒有你們做不到的事情,愿你們能成為富有熱情、堅定的致力于幫助建設這個世界的女性。)
1.熟悉了解是基礎。英語閱讀教學與語文教學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其手段和方法可以借鑒,但絕不能生搬硬套。了解語文教學、其他學科教學的手段和特點,熟悉英語閱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并作深入對比分析,才能有效運用跨學科教學的手段,豐富教學方法。
2.備課充分是前提。要改變英語閱讀教學中手段單一、形式化等問題,需要引入更多的教學手段,借鑒情景教學、分層教學、任務教學等方法,準備如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朗讀、文章分析、修辭法、背景知識介紹等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作大量的備課準備工作,從背景知識、課件、方法、手段、作業(yè)等方面做充分準備。
3.提高能力是根本。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閱讀、交流和思維能力,具體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能力上,做到聽得懂、說得準、思得深。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往往能寫能背就是不會講不會聽。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學習借鑒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交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想象、記憶、分析、歸納、對比等思維能力的訓練非常重要。
4.注重效果是關鍵。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跨學科教學的手段,應該避免陷入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誤區(qū)。正如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的“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英語與語文教學同為語言類教學,有共性的特點,需要我們教學工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深入研究其特點,掌握其規(guī)律,從強化教學效果出發(f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真正讓學生增強英語閱讀的能力。
[1]倪陽英.一堂優(yōu)質課對閱讀文本解讀的幾點啟示.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