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國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階段,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好積極的鋪墊。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轉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數學的學習當中。
一、情景生活化教學
學生步入小學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對于各種事物都感覺非常的陌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親切,并產生興趣,讓學生潛意識中認為數學教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在進行角度教學的時候,教師教會學生角度的測量方法,然后讓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進行實際的測量,在課堂上交流測量的事物和測量的結果,讓學生在生活中熟練角度的測量,讓角度的知識深入學生的心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教師可以在生活化教學中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幾個人一起進行問題的探究,學生在互相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會更加的放松,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腦海中數學模式的構建,比如,進行四則運算的時候,教師設置一個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添加自己想出來的數字,互相出問題并進行解答。
二、分層式教學
根據我國教育部門的調查顯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講解與學生自己的思維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阻礙了他們在數學上的發(fā)展。因為教師的教學都是從大多數學生的角度入手,這就使得優(yōu)秀的學生和基礎不好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分層式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把學生根據綜合能力進行分組,按小組能力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優(yōu)秀的學生著重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一般的學生按步驟進行教學,基礎不好的學生著重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這樣可以促使每一個學生都會在自己的接受范圍內進行積極的學習,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結合多種新奇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講解,推動學生獲得更多的收獲和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魯曉會.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