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娥 陳彥坤 孫玉秀
摘要: 影視是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傳播載體,影視繁榮是一個國家文化繁榮的表征。對高等院校大學生進行影視通識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加強高校影視通識教育并進行課程建設,不僅須要形成統(tǒng)一的培養(yǎng)理念,還要改進教學方法并不斷創(chuàng)新。
關鍵詞:高等教育;影視通識;課程建設
“文化素質教育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fā)展方向,高等院校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是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备咝N幕刭|教育課程體系涵蓋了社會、人文、藝術等眾多領域,其中影視通識教育在大學人文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網(wǎng)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影視文化與人們生活的密切程度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影視藝術作為集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種類為一體的綜合藝術,通過電影、電視等媒體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人們越來越依賴于通過直觀的影像作品來獲取信息、拓展知識。新的文化環(huán)境要求高等院校加強影視通識教育來補充大學生單一的知識結構,這不僅可以拓展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健全大學生的人文領域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大學生豐富情感、塑造人格,構建理性的人生觀都具有積極意義。
一、影視通識教育課程的建設歷程及其存在的問題
作為我國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影視通識教育課程歷經了近30年的發(fā)展歷程。早在1985年,當時的國家教育委員會下發(fā)了《關于高等院校開設電影課程的情況和意見》,文件在全國高校產生了熱烈反響,復旦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院校都先后開設了《電影藝術概論》《電影文學》《電影欣賞》等課程,這是我國高等院校影視通識教育的起步探索階段。進入21世紀,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2年教育部印發(fā)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年)》,在此文件的推動下,高校影視通識教育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目前全國已經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將影視通識教育相關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這意味著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在我國高等院校已經得到普遍重視。
影視通識教育課讓學生獲得人文和審美雙重教育,學科優(yōu)勢讓課程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大學生的選課熱情并不能形成正比,在課程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課程建設滯后。一些高等院校對影視通識教育課程重視度不夠,影視教育課程的設置流于形式,在課程管理上也存在問題;課程定位存在誤區(qū)。由于影視通識教育相關課程沒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致使一些高校的課程理念存在偏差,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隨意性;教學模式單一。當前在各高校影視通識教育的課堂上,“觀影”成為主要教學模式,而大學生缺少影視基礎知識的積淀并不能真正掌握影片的精神內涵,致使大學生表現(xiàn)出“積極觀賞、消極思考”的情況。
二、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目標和方向
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在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素質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其在課程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有目共睹,因此加強高等院校電影通識教育課程建設迫在眉睫,當務之急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為著眼點推進高校電影通識教育課程建設。
(一)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加強影視通識課程建設
首先各高等院校應該對影視通識教育的作用及價值進行有效評估,并逐步健全影視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內容,使其規(guī)范化。其次加強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各高校還要在課程設置方面積極探索,作為公共選修課的影視通識教育課一般為18~20學時,有限的課時不利于完整呈現(xiàn)影視通識教育課程豐富的教學內容,所以增加課時顯得十分必要。此外加強影視通識課程建設還要加大資金投入,這既包括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的費用,也包括完善教材、配置教具、建立影視資料庫的費用支出。
(二)厘清思路,達成共識,形成統(tǒng)一的影視通識教育培養(yǎng)理念
由于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在高等院校課程體系中起步較晚,各高校在課程培養(yǎng)理念上存在差異。個別院校的影視通識教育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即把影視通識教育的課程重點放在對電影鏡頭、光線、聲音、畫面等電影影像的本體研究上,造成大學生一定程度上的接受困難。須要澄清的是,普通高校的影視通識教育要從社會的、哲學的、人文的層面去賞析和解讀電影,其培養(yǎng)目標不同于影視專業(yè)教育,而是旨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綜合素養(yǎng)。影視通識教育存在的另一個誤區(qū)在于將影視通識課程僅僅定位于提高大學生藝術鑒賞水平,偏重于審美,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影視通識教育更為寬泛的人文引領作用。僅僅把影視通識教育作為審美教育來看待,視野顯然過于狹窄。電影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存在,其中包涵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種因素,同時具有文化屬性和社會學屬性。
(三) 不斷創(chuàng)新,尋求突破,完善電影通識教育教學方法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實用的教學方法來呈現(xiàn),電影通識教育課程必須以充實的教學內容和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進行課程建設。以《電影欣賞》為例,課堂教學一般包括電影基礎知識介紹、影片觀摩、師生研討三個環(huán)節(jié)。對電影類型派別、電影發(fā)展簡史等基礎知識的介紹,可以幫助大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電影通識知識,為觀影環(huán)節(jié)奠定認知基礎,所以電影基礎知識的講解要做到圖文并茂、光影交疊,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課前準備大量的圖片和影像資料,要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做好功課;影片觀摩是大學生領略電影藝術魅力的直接途徑,課堂觀摩片不僅要具備精彩的情節(jié)和典型的人物,影片還要涵蓋宏大的歷史、展示豐富的文化,只有滿足以上條件的經典影片才能對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教學選片顯得十分重要。須要強調的是“教學影片的觀摩決不是把電影從頭到尾觀看一遍”,而是有選擇地播放能夠充分突出影片主題、刻畫人物性格以及展現(xiàn)影片藝術風格的精彩片段,因此對影片進行重新加工制作成為任課教師的另一項重要備課任務;觀影后的研討是《電影欣賞》課堂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電影的討論不僅可以探觸社會歷史的不同層面,還可以追溯電影中折射的哲學思想和人文情懷。如觀摩《亂世佳人》,回顧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歷史,通過對迷失在虛幻愛情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審視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人情感問題。通過觀摩《阿甘正傳》,分析50~70年代的美國社會頑疾(政治謀殺、種族歧視),向大學生傳遞在公共信仰缺失的時代,堅持成就卓越的理念。通過觀摩《霸王別姬》,重溫中國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挖掘影片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批判。
影視通識教育是高等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其在大學生成長階段發(fā)揮著人文引領的功能,所以加強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意義深遠。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電影的繁榮是一個地區(qū)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發(fā)達、文化昌盛的重要表征,加強大學生影視通識教育是推進我國電影藝術發(fā)展繼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民族文化復興、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方式,因此影視通識教育課程建設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趙寧宇.電影教育的某種傾向[J].電影藝術,2006,(5).
[2]張維剛.高校影視通識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發(fā)展策略研究[J].電影評介,2007,(19).
[3]楊清健.高校公共電影教育初探[J].藝術教育,2009,(3).
[4]茹秀華.論大學電影欣賞課程教學樣片的選擇原則[J].電影文學,2009,(17).
[5]楊銳.提高影視鑒賞課程教學效果的策略[J].文學教育,2010,(10).
[6]孫莉.高等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體系的比較研究[J].教書育人,2014,(15).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