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華
摘 要:傳統初中數學教學側重于智力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這不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初中數學教學不但要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因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一些初中生數學成績差,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非智力因素導致的。在智力活動中可以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摯的學習情感、堅定的學習信心、堅強的學習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是數學教學中促進學困生轉化的一項重要策略,對學生智力發(fā)展十分必要。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非智力因素 培養(yǎng)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c)-0141-02
人的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觀察、注意、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屬于智力因素,而動機、興趣、情緒、意志和性格等屬于非智力因素。心理學研究結果認為,20%智力因素+80%的非智力因素=成功。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們也常??吹酵粋€年級的學生智力發(fā)展雖然有差異,這差異是不大的,而非智力因素差異較大,造成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除了學習基礎差外,非智力因素是一重要原因。具體說,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常常表現出厭學情緒,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沒興趣,缺乏自信心,甚至使用畏懼心理來學習,沒頑強意志,懼怕困難,叛逆心理嚴重,教師講得再好,也是不會有效果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挖掘學生潛能,顯得極為重要。
1 激發(fā)學習動機
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就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積極的學習動機能激發(fā)一個人的潛力,消極的學習動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呢?首先讓學生明確,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服務于現實生活,用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用用,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結合實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如在平面幾何的教學中,我曾提出:我們平時坐的圓凳的腿為什么是三根的而不是四根的?還有“信號發(fā)射塔”為什么都是按三角形進行焊接而不是其他形狀?學生全被引到“為什么”這點上,此時,再通過教學模型演示,從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一重要性質。其次,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本身活動的需要,并由此產生學習動機。如在函數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例題了解函數y=x2的圖像,接著提問:試想函數y=-x2的圖像如何?這時他們尚沒有進一步研究的動機,以為函數y=x2的圖像和函數y=-x2的圖像是一樣的。此時,我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函數y=x2和y=-x2的圖像。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學習動機,決心要搞清楚這些圖像的共性和個性。在動機的驅使下,學生就會將自己所獲得的結論與腦中原有的知識相結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動機一旦被激發(fā),就為培養(yǎng)學生非智力因素打好了堅實基礎。
2 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只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吸引學生在高度抽象的數學天地里遨游。我在教學中有時根據教材內容有意識的提出一些相關問題,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視聽并舉,圖文并茂,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制作了圓與圓位置關系的課件,我用一個多媒體顯示一個廣闊海面,在海平面上有一輪即將冉冉升起的紅日,然后操作微機,讓紅日慢慢升起,逐漸靠近海平面上方的另一輪紅日,這時,學生有了勁頭,來了興趣,一個個都昂著頭,聚精會神。這樣變死板的講授為生動形象有趣的情景,誘導學生漸入佳境,隨后我提出問題,學生產生了強烈求知欲,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有時根據教材內容有意識的提出趣味性的相關問題,創(chuàng)設生動愉快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多項式乘法——多項式乘多項式(a+b)(a-b)與(a±b)2時,先讓學生出示同一類型的算式,然后我馬上說出結果,并讓滿懷疑惑的學生驗證,學生感到非常驚訝,很想知道其中的奧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 培養(yǎng)學習情感
學生能學好某一學科,除了對該學科的偏愛,或認識該科的重要性之外,對在教這一學科的教師的喜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點對剛剛進入青春發(fā)育時期的初中學生,尤其明顯。這種情感,往往會遷移到學科的學習上。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十分必要。新時代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合作者的關系。教師的“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對學生來說是外在的東西,是“外因”,只有學生的“學”才是“內因”?!巴庖颉币ㄟ^“內因”才起作用。我有這樣一個學生,由于數學成績很差,對教師有些敬而遠之。但通過我對他平時的觀察,發(fā)現他很有運動天賦,從而大力稱贊他這一優(yōu)點,并積極鼓勵他報名參加學校“體育健將”的角逐。他真的躊躇滿志,積極準備,從而一舉成名,成為學校“十大體育健將”之一。此后他好像換了一個人,很喜歡接近老師。我因勢利導,幫助他尋找學習“差”的原因。并斷言,他如果能像體育運動那樣投入,他一定能學會數學。此后,他一改以前的漫不經心,而變聚精會神,課后也勤問、勤做作業(yè)了,數學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對此,我深深感觸到,作為數學教師,要用崇高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yè)心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熱情耐心地幫助他們摘取知識的果實。除了課堂上的循循善誘,課外的認真輔導,還要經常對他們每一點、每一滴的進步及時加以肯定與鼓勵。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每一次表揚、鼓勵,甚至批評,都意味著對自己的關心、了解、與期待。從而激起他們的尊師意向和情感,使他們更樂意聽教師的教誨。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4 樹立學習信心
數學的學習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勞動,數學解題不是機械的重現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基本方法,而是要綜合且靈活的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它在本質上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困難面前,有的學生意志堅強,苦戰(zhàn)公關后得到樂趣;有的學生表現軟弱,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學習上的一二次失敗而喪失學習信心,精神不振。因此,數學教師要認真對學生進行克服困難的教育,注意培養(yǎng)其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努力的價值。如在練習和考試過程中,有些學生在解題時,不是從此題本身的已知條件和數量關系出發(fā)去分析、去解決,而是只看一遍后就想這道題在哪里見過,老師是怎樣講的等問題。如果確定是以前做過的題,就會條件反射的做好,如果沒有見過的或者變換了一種形式的,則顯得束手無策,以至于出現基礎題沒見過不敢去想而丟分,難題因是經常練習的題而得分的怪現象。針對學生自信心差的弱點,我總是采取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從不說學生“你真笨,這樣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一類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總是以“好、很好、錯了沒關系”的話來鼓勵學生。在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時,從不直接幫學生解題給出答案,而是采取平等的立場與學生共同討論,進行啟發(fā),往往和學生討論幾次后,學生就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有時上課時,有意給學生制造一些陷阱讓學生指出來,以使學生感到:“我還行,這個問題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樣,學生不僅解決了知識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我鼓勵大家大膽發(fā)言,以使他們懂得自己的觀點因埋在心里印象不深,如果講出去得到大家的承認或反對,堅持正確觀點,改正錯誤,會在自己的頭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在課堂上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討論,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讓學生自己動手主動設計方案,并在試驗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些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得到反饋,加深自我體驗和自我認識,有利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樹立學習信心。
5 培養(yǎng)學習意志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在引導學生知識探究過程中設置一定困難,有意識鍛煉學生意志,鼓勵學生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又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行為,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和積極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成功與快樂,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克服學習數學的畏難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要讓學生知道,學習貴在堅持,學習要有恒心,要有信心,要有毅力。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之所以能攀上數學的高峰,是因為他們具有鍥而不舍的堅強意志,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的可貴品質,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毅力,勤奮而頑強的學習。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取各種措施,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讓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真正相輔相成,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愛璞.近年來非智力因素研究綜述[J].河南社會科學,1996(4):40-43.
[2] 吳長興.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J].中學數學研究,1999(3).
[3] 張朝棟.略論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報,1999(1):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