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福玉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上,教師若能巧妙地提出問題,對于啟發(fā)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智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設疑能力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之一。
一、明確設疑目的
明確設疑目的,是指所提問題必須緊扣教學目標,服從教學活動的需要,否則就會出現(xiàn)教學思路紊亂的現(xiàn)象。為了使課堂提問具有針對性,教師在備課時,每設計一個提問,都應該做周全考慮:該不該問,在什么地方問,怎樣問,坡度有多大,解決什么問題,培養(yǎng)什么能力等,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思考巧設疑
“直問”引不起學生的興趣,答案過于簡單,缺乏啟發(fā)。在設疑時要確實有“疑”,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三、設計矛盾引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兩種不同認識,巧設矛盾,能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思考。例如,我在講國務院頒布《互聯(lián)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管理條例》時,為了使學生能自覺遵守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提出這樣的問題:“有的同學認為,上網可以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即使玩游戲也可以鍛煉大腦的反應能力,因此提倡上網。有的同學認為,過度沉溺于網吧,影響學習,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因此應該遠離網吧。對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
四、設疑應注意的問題
1.提問要有針對性
學生有個別差異性,課堂提問應因人而異,具有針對性。同一個問題,問甲可能合適,問乙則未必有效,如果不注意選擇,往往走向反面。因此,教師應注意不同層次的問題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存在感,并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2.遵循“可接受”原則
課堂提問關照學生實際,問題太難,學生答不出來,就會失去信心;問題過易,不假思索隨口可答,索然無味。因此,提問應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努力“跳一跳”最終摘到果子。
3.選擇好課堂提問的方式
如,新舊知識的承上啟下式提問,可以從正面直接提出,也可以從側面、反面提出,可以是個別提問,也可以是集體提問等。總之要本著有利于反映教材內容,有利于開拓學生思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標。
總之,只要教師不斷研究學生,探索課堂教學規(guī)律,不斷總結經驗,自然會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我們的思想品德課。
參考文獻:
吳柳.素質教育理論與基礎教育改革[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