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秦末群雄逐鹿,楚漢之爭,硝煙彌漫。當時楚強漢弱,戰(zhàn)爭局勢對漢極為不利,在此時,一場軍事史上堪稱神來之筆的“背水一戰(zhàn)”一舉扭轉(zhuǎn)了形勢。這場戰(zhàn)爭是由漢軍大將韓信指揮的,當時漢軍僅有數(shù)萬,而對手趙國(當時歸屬楚國)卻號稱擁兵二十萬,實力強勁。另,趙國堅壁自守,韓信遠道而來,軍馬疲憊,趙國之優(yōu)勢顯而易見。面對這樣的狀況,韓信下令讓部隊背水列陣,準備戰(zhàn)斗。背水設陣,本是兵家大忌,因為這樣列陣一旦兵潰則無處可逃。果然,此陣勢一出,對面趙軍看見,大笑不止,認為韓信是個草包。誰知大戰(zhàn)開始,漢兵因為無路可退,個個神勇無比,殊死作戰(zhàn),趙國竟然遠遠不敵。此時,韓信又趁機派兩千人襲擊了趙國的大營,在大營插上了漢旗,趙國將士一看,還以為己方已經(jīng)戰(zhàn)敗,立刻潰不成軍,最后趙軍主帥被擒,漢軍大勝?!秾O子兵法》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故能以變化取勢者,謂之神?!表n信竟敢以兵家大忌列陣,并一舉成功,真乃戰(zhàn)神級人物。
實際上,雖然中國歷史上關于兵法軍事的著作很多,但真正的軍事天才,均是因地制宜,絕不墨守成規(guī)。甚至于同樣的計謀,不同的人使用的手法截然相反,也可大獲全勝。戰(zhàn)國時期,齊魏大戰(zhàn),孫臏與龐涓分別為兩國統(tǒng)帥,孫臏用增兵減灶的方法,利用龐涓自滿驕傲、認為齊兵怯懦人少的心態(tài),一舉攻破了當時強大的魏國,大敗魏軍。而傳說在三國時期,諸葛亮西出祁山攻打魏國,因故中途退兵,為了迷惑老對手司馬懿,諸葛亮使用減兵增灶的方法,讓司馬懿以為有伏兵在后,不敢貿(mào)然攻打蜀兵,最后蜀國將士安然離開。增兵減灶和增灶減兵,看似全然相反,但因為契合實際,所以都成了軍事史上杰出的案例。
老子云:“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彼^“奇”,正是不循常規(guī)出神入化的用兵方式。所以,歷史上那些善談軍陣兵法,卻并不按照實際情況出兵的將帥,幾乎都是以悲劇收場的。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紙上談兵”的趙括。戰(zhàn)國后期,趙國的實力很強,可以和強秦抗衡,卻沒想到長平一戰(zhàn),局勢大變。長平之戰(zhàn)中,趙國的主帥是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說起兵法來連他的父親趙奢都不是對手,但是他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一味死讀兵書,又剛愎自用,結果由他率領的趙軍在長平大敗,自此趙國一蹶不振。趙括不可謂不是軍事專家,但在實戰(zhàn)面前,卻不堪一擊,如此看來,孫子所謂“以變化取勢”,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