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瀚心
摘 要:“虛實相生”就是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zhuǎn)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了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了人們的審美趣味。
關(guān)鍵詞:詩歌鑒賞;虛實相生;虛景;實景;表現(xiàn)手法
什么是虛實結(jié)合呢?一位畫家以“深山藏古寺”為題,讓他的學生作畫。第一個學生畫了古寺的全貌,周圍是崇山峻嶺;第二個學生畫了古寺的一角,旁邊是懸崖絕壁;最后一個學生沒有畫古寺的一磚一瓦,只畫了一條通往深山的石徑和一個在溪中挑水的和尚。最后一個學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雖然沒有直接畫寺,但人們不難從通往深山的石徑和挑水的和尚聯(lián)想到“深山藏古寺”。這種方法表達含蓄,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這種不直接描寫的方法叫虛寫。虛寫要通過實寫來體現(xiàn),如實寫挑水和尚和石徑,實現(xiàn)了虛寫“深山藏古寺”,這就是虛實結(jié)合,也叫虛實相生。
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具體說來,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最典型的就是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神仙世界的描繪:“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以一枝神來之筆,給我們營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的神仙之境,讓人無限向往,遐思不已,難怪人謂之“詩仙”。詩人正是通過這種虛擬的完美仙境委婉地表達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反襯出現(xiàn)實的殘酷。
第二,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或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實卻不在眼前:比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片提到了古今英雄,并專門強調(diào)了“故壘西邊”,引出了三國英雄周瑜。下片集中描寫了周瑜其人其事:“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边@些都是過去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讀到這里,讀者眼前便映現(xiàn)出三國古戰(zhàn)場的情景來,從而引發(fā)了對壯志難酬的詩人的憐惜之情。
第三,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柳永《雨霖鈴》上片寫的是離別之景,也有對想象的虛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片則設想出未來之境:“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眼前離別之痛,未來思念之苦,通過作者所沒想的未來之境,讀者生發(fā)出無限的感慨來。
第四,詩中蘊含的情感哲理。這里可分作兩類:一種是化虛為實。李煜《虞美人》中的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把無形的“愁”化為有形的“一江春水”,化虛為實,把自己因亡國而引發(fā)的多而不絕的愁緒渲染得淋漓盡致。李清照的詞里類似的寫法更多:《一剪梅》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幾句,將兩地相思之情化為了可下可上的實物,可見時刻縈繞心頭的愁情;《如夢令》“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則將愁緒化成了可以裝載的物體,物體過重,扁舟過小,竟然載它不動!真乃神來之筆。一種是由實見虛。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中,作者雖然沒有寫隱者的行蹤,但透過畫面,我們能感受到那山中縹緲的云霧、隱者的閑適高雅以及賈島本人悠遠恬淡的心境,還可以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人在追求理想和真理時,明明近在眼前,卻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發(fā)現(xiàn)或得到,這就是由實見虛,虛實結(jié)合。馬致遠的散曲《天凈沙·秋思》通過四組具有特定意象的實景描寫,很好地表現(xiàn)了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孤獨寂寞的情懷。
“虛實相生”就是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zhuǎn)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了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審美空問,充實了人們的審美趣味。
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是相反相成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揚州慢》:虛寫曾經(jīng)的人和事,風華正茂才華橫溢的杜郎“豆蔻詞工,青樓夢好”,春風十里熱鬧繁華的揚州城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這些都是虛化的樂景;實寫現(xiàn)在的景象,“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到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薄岸臉蛉栽冢ㄐ氖?,冷月無聲。年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這些現(xiàn)實中的景象頹敗蕭條,凄涼之情可感。虛景實景樂哀互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黍離之悲,痛徹肺腑。
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則是相輔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從而突出中心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實寫大江,寫江山如畫,虛寫多少豪杰,為下片寫周瑜的功業(yè)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雨霖鈴》上片寫現(xiàn)實中的景和事,下片虛寫想象中的景和事,上下片先實后虛,半實半虛,虛實結(jié)合,渲染烘托,表達出了詞人離別的痛楚。
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非常廣泛,被嚴羽譽為“唐人七律第一”的《黃鶴樓》,開篇點題,“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未寫登臨行跡,已引覽者之情。仙人駕鶴,本屬虛無,作者卻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感。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古事茫茫之慨油然而生,讀之感情真摯,意境蒼茫,正是虛實結(jié)合手法的巧妙運用,才使詩人的所見所感猶如洶涌的波濤,噴涌而出。
由此可見,虛實結(jié)合手法的運用,能使作品含蓄深沉,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的空間,使作品能以最少的筆墨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典詩詞分類賞析(古詩卷).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
[2]中國古典詩詞分類賞析(古詞卷).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