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倫 逄艷波 李翠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國家體制的不斷變革,中國的財政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作為財政機構中比較特殊的三公經費,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以及人民的關注,成為社會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進一步建設和完善財政預算體系,并且將資源配置當成核心工作開展起來以后,國家對財政資金的管理更加重視,要求嚴格執(zhí)行監(jiān)督管理,這就包括財政機構中三公經費的實際預算和決算。本文從初探三公經費與財政結構的現狀入手,從而就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后續(xù)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三公經費 財政結構 問題研究
自從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國家和政府就對財政結構中資金的合理配置進行了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三公經費作為財政機構中重要的支出部分,嚴格控制做到真正的使財政經費花到實處,是國家和政府最關心的問題。由此政府將三公經費的具體信息采取公開的方式,由民眾和國家一起行駛監(jiān)督管理職權,目的是為了建設透明廉潔的政府機構,優(yōu)化財政結構的同時將三公經費進行具體的管理,但是由于三公經費管理以及財政結構中依然存在的問題,使得這項利國利民的舉措并沒有實施到位。
一、初探三公經費與財政結構現狀
三公經費可以說是政府在行政資金支出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政府能夠正常運轉必須要支出的資金,同時也是政府進行公共服務必備的前提條件,但是就近幾年的三公經費支出來看,三公經費并沒有真正的行駛到其真正的作用,而是成為了一些官員“自肥”的手段。就我國目前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三公經費作為財政結構中比較重要的支出資金一直居高不下,并且隨著時間在累計增長,呈現出過度消費的發(fā)展趨勢。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2年就事業(yè)單位以及其他相關的行政單位中由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就高達94億元,其中公務車購置以及出行費用達到了59億元,出國公務經費達20億元,涉及的公務接待費用達15億元,比2011年同比例增長了1.5%,在這些經費中,拿出公務經費來說,基本上每個部門一年中就有將近1000人出國公務,據海關部門的數據統(tǒng)計,工信部門在2013年出國公務的人數為1933人,體育總局出國的人數為11849人,而每人出國的費用基本都在2萬元以上,有的甚至人均高達5萬元。而作為劃分三公經費的國家財政機構,就其本身的財政結構來說,傳統(tǒng)的財政結構依然存在,并沒有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部門結構間職能的不同進行內容的更新。就目前來說,財政結構中,一方面并沒有對財政支出進行合理的控制,財政支出逐年增長,嚴重超出了財政預算,并且財政支出的范圍涉及較廣,例如已經泛濫的各種補貼資金、龐大復雜的事業(yè)費用支出等等,據統(tǒng)計2013年對社會保障部門支出的財政費用是400億元,占全國整體財政支出的9%,相較于發(fā)達國家的30%來說,差距較大,而在行政管理支出中高達790億元,占全國整體財政支出的17.8%,并且逐年增長,2014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預算撥款71.51億元,與2013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二、三公經費與財政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完善的三公經費制度
就目前來說三公經費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并沒有比較詳細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條例,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個地區(qū)不同,環(huán)境經濟也不盡相同,因而在經費方面無法制定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支出標準,有的地方支出高,有的地方支出有相對來說低一些,也就沒有辦法拿各地的財政支出經費和全國平均經費進行比對,各地并不清楚實際的財政經費處于全國平局經費以上還是以下,怕做“出頭鳥被批評”的心理使得其不敢公開財政經費中實際三公經費的賬單,另一方面對于三公經費的實際的管理和監(jiān)督必然會造成一些人利益的損失同時也會造成一些工作可能沒有辦法正常進行,加之機構部門的領導沒有對這些現象足夠的關注,完全是隨性的進行經費支出安排,并沒有制定一個比較完善的三公經費制度。
(二)模糊不清的三公經費內容
就其三公經費的具體內容來講,并沒有進行具體的細分。模糊不清成為了三公經費內容的現狀。例如在財政支出三公經費的“《政府收支的相關分類》科目”中,對于什么是“公務招待費用”以及“公務出國費用”和“公務交通費用公車購買費用”的內容沒有進行具體的界定,究竟在怎樣的狀況下才能夠置辦公車,又是怎樣的項目需要公務招待費用?具體怎樣確定招待費用標準等等這些比較細致的內容并沒有提到,只是將三公費用劃分了幾大類,三公費用的具體支出狀況完全是領導層的決定,在核算時,相關會計人員也只是依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賬目是否出現錯誤等情況。這樣模糊不清的經費內容直接導致了三公經費使用的有效性。
(三)較低的財政經濟建設支出
在財政機構中,往往可以發(fā)現在經濟建設中的支出明顯較低,據不完全的數據統(tǒng)計,在2010年到2012年這兩年間,地方的經濟建設支出從所占全國經費支出總額的20%增長到23%,從數據可以看出,漲幅不大,基本上還是處于較低的水平,同時縱觀全國在這兩年的經濟建設支出,也僅僅是由26%增長到了32%,雖然有增長,但是就地方政府對農業(yè)和事業(yè)費用方面的支出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5.2%降低到了4.9%。由此可見在實際的財政結構中,經濟建設的支出基本上處于下降的趨勢,這種下降的現象可以顯示出財政結構的不合理,但是由于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多地方政府還是會壓縮在經濟建設中的費用支出,從而保證經常性費用數目的不變,其中就包含三公經費使用[1]。
(四)較高的財政行政管理支出
通常來說,行政費用是地方財政支出的重要構成要素,近些年來行政費用越來越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并且隨著地方財政支出的增長而逐年遞長,但是從理論角度來講,行政管理支出費用的增長速度不能過快,一旦支出較大就會對公共建設的支出以及公共產品的支出費用起到限制作用。據不完全數據統(tǒng)計,2013年地方的行政管理支出大約是2000億元,比2012年同比例增長了5.3%,而地方政府中行政管理費用的支出可以說很大的一部分都是為了填補行政管理費用的不足,而行政管理費用的增加說明了我國政府機構為勞務提供了較大的成本費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財政資金分配的壓力,不利于政府對公共環(huán)境的建設。
三、控制三公經費與優(yōu)化財政結構的對策
(一)完善三公經費制度
三公經費的實際意義在于可以使國家政府機關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更好的行使駛公務,為人民服務。因而就其意義來說這項經費具有必要性質。但是針對三公經費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國家政府應該狠抓制度管理,真正將三公經費制度完善到位,例如制定三公經費具體的管理條例以及具體的實施辦法,要針對每個部門的實際職責和工作內容,進行三公費用的標準的擬定,切實劃分三公費用的支出的實際范圍,同時嚴格審批三公使用費用,“經費用來作什么?”、“經費怎么用”要嚴格規(guī)范,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費用報銷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對于審批單位要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對審批人員強調審批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等等,對三公費用制度的管理真正完善到位[2]。2014年是我國三公問題取得較大成就的一年,雖然提出了力治“三公經費”的“三個嚴禁”思想即嚴禁費錢、嚴禁突破、嚴禁節(jié)制,但在實際執(zhí)行的過程當中要想全面貫徹落實尚待時日,因此制度的完善成為了緊迫的需求。
(二)明確三公經費內容
針對三公經費內容模糊不清的問題,要切實的明確三公經費的具體容,將經費的內容細致的劃分清楚,進行具體的界定。例如在公務出國費用中,要劃分這項費用具體包括住宿費以及人員的伙食費和相關的培訓費用。并且嚴格按照這幾項內容來確定經費的數目和具體的使用。不能只規(guī)定了有這項費用,實施中隨意使用。這種現象要嚴格杜絕。再比如在公務執(zhí)行中公車的使用以及置辦要進行內容的具體劃分,在使用中,要明確的記錄公車使用的燃料費以及過路費和相關保險費內容,具體支出費用要記錄清楚。在置辦公車中,怎樣的情況下可以置辦公車,公車的具體規(guī)格以及價錢,都要有明確的界定。嚴格控制公車高消費的現象發(fā)生。真正的將三公經費的內容劃分清楚,做到有效的、科學的使用。國務院在2014年10月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中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將政府債務的自借自償納入到了考核標準當中,但三公經費究竟需要明確到何種程度,也許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三)優(yōu)化財政結構中經濟建設支出
所謂的優(yōu)化經濟建設支出就是政府要科學合理的定位經濟建設的社會功能,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要優(yōu)化經濟建設支出,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首先要對用于實際生產和比較固定的再生產項目進行財政撥款。其次是政府機構利用自籌資金方式建設的企業(yè)進行一定的資金撥款,保證這些企業(yè)的正常運行,其三是對技術型企業(yè)以及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進行資金的支持,以便這些企業(yè)能夠更好的創(chuàng)造新產品。其四要對貨場以及一些運輸車輛這類流動設施進行資金扶助。其五,要增加公共事業(yè)以及相關機構的活動費用,便于其從事公共事業(yè)。真正的將經濟建設應該涉及的費用實施到位,而不是壓縮經濟建設費用。
(一)優(yōu)化財政結構中行政管理支出
針對財政結構中行政管理支出費用較多的問題,要合理的優(yōu)化行政費用的支出范圍,對行政管理費用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通常行政支出作為政府進行正常運作的基礎條件,在保障其正常費用支出的同時要嚴格控制其他費用的支出。做到財政管理費用的大范圍降低。具體來說,要依據具體的行政管理內容,將費用支出的項目以及內容結構進行嚴格的劃分,例如“支出范圍”、“支出用途”等等,優(yōu)化行政費用結構,剔除行政費用的“擦邊球”,避免行政費用的浪費。同時還要對行政費用建立比較完善的評估體系。真正有效使用行政費用,將行政費用利用到最需要的地方[3]。
綜上分析可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國家體制的不斷變革,中國的財政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三公經費作為財政機構中重要的支出部分,只有對三公經費進行嚴格的控制,才能真正使財政經費花到實處,同時有效的優(yōu)化國家的財政機構。
參考文獻:
[1]唐文芳.三公經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外資,2013,02(25):041-042.
[2]肖建文.基于公共預算視角下的三公經費管理問題及優(yōu)化治理[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6(25):018-019.
[3]耿宇.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yōu)化研究[J].遼寧大學,2012,04(15):028-031.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市 15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