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起霞 阮仁龍
在目前的農(nóng)村中學生中,“學困生”的比重有擴大的趨勢,這給現(xiàn)階段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壓力。認真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已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內(nèi)容。本文將就“學困生”產(chǎn)生的可能原因及“學困生”轉(zhuǎn)化的方法提出我們的思考。
一、“學困生”產(chǎn)生的可能原因
1.家庭原因
(1)父母親忙于自己事務,對孩子關心相對較少,結(jié)果導致孩子在學校自由自在,甚至目中無人。
(2)留守兒童問題。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種種原因,留守的老人們很大一部分時間仍然要忙于農(nóng)活及生活瑣事,這樣對孩子的監(jiān)管就顯得力不從心。又由于國情所在,想讓老人家來輔導孩子學習,提高文化課成績,又從何談起呢!
(3)局部范圍的家庭暴力。談及此事,先舉一例。4月份,我縣中南部地區(qū)某校發(fā)生8位高年級女生毆打一位低年級女生的惡性事件。后來事件處理時,8位女生家長中有6位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現(xiàn)場毆打其孩子。6位被家長所打的孩子沒有一個求饒,都選擇了“不吭聲”、放任!
2.學生底子薄,跟不上課上進度
3.師生溝通少,心理障礙嚴重,學生評價機制不合理
4.學生的社交圈以及學校的外圍環(huán)境也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
5.其他原因
比如:早戀問題,教師教育教學方式孩子不喜歡,甚至反感,孩子隨父母頻繁遷移,對新環(huán)境不適應等。
二、“學困生”轉(zhuǎn)化的方法建議
1.更新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全面合作,注重細節(jié)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又不是其家長,我又不是他的班主任,我只是一個任課教師,我只要安心教好我的課就行了,這種思想仍然較大范圍存在,十分有害!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你就選擇了責任與義務!
家長也需要靜心下來認真地思考,不是提供吃飯、提供穿衣就是教育,這只不過是一種你應盡的義務,你還需要做得更多。
對于“學困生”的幫助,社會也有責任、有能力做得更多。現(xiàn)在社會上很多人,很多不良商家恨不得學校里的學生每天都去他們的營業(yè)場所,“引誘、討好、套關系、小恩小惠”這些已成為商家們的救命稻草。這時單憑家長和學校的力量已經(jīng)略顯單薄,這正是政府權力機關強力介入的有利時機。
2.建立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價機制
(1)若文化課成績評比是必須的,且是唯一的,則在班級評比時應在每班總?cè)藬?shù)中除去8%~10%,然后再算人均分和“三率”,這樣班主任自然會將那些低分考生的分數(shù)剔除。當然這樣做,對于不同的班主任來說也相對公平,因為所謂的“學困生”雖然每班分布不均衡,但一般也不會超過5人,剔除以后,班主任間由于學生初始分班不公所產(chǎn)生的矛盾會有所減低,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
(2)文化課成績僅是成績評價的一個因子,學生的評價應趨于多樣性。具體評價機制可以參考高中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但具體操作應當更簡便,不然就流于形式了!
3.建立合理的班主任選聘制度
學校在選擇班主任時要有一套合理選聘制度,不是僅看有沒責任心,更要看其性格,其人格,其真實形象。
4.關心了解,動之以情,平等尊重,揚其所長
每一位教師都要做一位有心人,要主動與班級中的“學困生”進行平等交流。
5.建立相對完善的信息反饋機制
學校的信息反饋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雙向反饋更待著力解決!當然,信息反饋的方式要照顧不同層次的家長。交流也是以鼓勵為主。有了交流就有了了解,就可減少隔閡。
6.關注家庭教育,關注家長心理健康
家庭要充滿“愛”,那么,學校和社區(qū)是不是可以經(jīng)常性地組織家長收看、收聽一些以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xiàn)孩子教育的資料片、故事片。這樣家長才會樂于接受。
總之,“學困生”的事是你的事,是我的事,是所有有愛心人的事!
參考文獻:
謝尚斌.農(nóng)村初中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