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琳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510006)
在知識經(jīng)濟社會中,技術和技能日益成為發(fā)展的關鍵動力,國際競爭主要體現(xiàn)在高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與分配、生產(chǎn)過程技術和產(chǎn)品的創(chuàng)新。教育領域積極回應技能發(fā)展的要求,使得技能培養(yǎng)成為基礎教育中最新國際研究潮流。美國早在2007年就發(fā)布了《21世紀學習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將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媒介與技術,生活與職業(yè)等三個領域的技能定義為21世紀技能,并融入中小學核心課程教學之中。[1]新加坡于2014年發(fā)布了《新加坡學生21世紀技能和目標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nd Student Outcomes),強調(diào)學生通過發(fā)展21世紀技能來迎接挑戰(zhàn)。[2]我國也將“知識與技能”作為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3]法國學者阿蘭·肖邦(Alain Choppin))認為教科書的工具性功能起著讓學生掌握技能和學習方法的作用。[4]教科書,尤其是作為核心課程的母語教科書,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的基本載體,其技能內(nèi)容編排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學生技能培養(yǎng)的效果。本文將通過技能目標、技能內(nèi)容、技能組織、技能評價四維度來剖析兩國教科書技能內(nèi)容編制的特點,揭示美國教科書技能內(nèi)容編制的特色,以期為我國小學母語教科書改革帶來新的啟示。
美國教科書選擇閱讀街(Reading Street)(以下簡稱閱讀街)[5],該書于2011年由美國史葛特弗斯曼(Scott Foresman)公司出版,針對學前到小學六年級(k—Grade 6)學生的水平而設計,體現(xiàn)了共同核心標準對發(fā)展相關技能的要求。2010年頒布的《共同核心英語語言藝術與歷史/社會、科學、技術學科中的讀寫標準》(簡稱共同核心英語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Literacy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Science,and Technical Subjects),強調(diào)集中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思維技能、問題解決技能、分析技能等。[6-7]我國教科書選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以下簡稱小學語文)[8],小學語文貫徹了2011課程標準的相關技能要求。經(jīng)過修訂后的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技能要求方面有了一些新變化,一方面重視“讀書”技能,另一方面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素質(zhì)。[9]兩國教科書均以五年級教科書為主要分析文本。分析維度主要基于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關于課程編制提出的四個最基本的研究維度——教育目標、教育內(nèi)容、教育組織、教育評價。與這四個維度相對應,教科書技能內(nèi)容編制主要涉及技能類別(技能內(nèi)容)、技能組織、技能目標、技能評價等幾個維度,下面就四個維度進行中美對比分析。
根據(jù)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的技能要求并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科書,可以歸納出五種主要技能[10],具體包括:識字與寫字技能、閱讀技能、寫作技能、口語交際技能及綜合技能。其中綜合技能包含了制訂計劃、小組合作、社會調(diào)查、獲取與運用資料、討論分析、演講等具體技能。這些技能分類主要來自于課程標準,并沒有明確在語文教科書的某個頁面集中列出。在教科書中,以上技能內(nèi)容或顯性或隱性地分散在教科書的具體內(nèi)容里面。
閱讀街教科書在書中單列了技能類別的兩個指南,具體見表1。一是技能指南(skills handbook),明確列出本年級需要掌握的技能類別;二是策略指南(strategies handbook),是為實現(xiàn)技能指南中的各種技能而提供的技能策略。兩指南之間的關系正如任務與方法的關系,策略指南為技能指南中技能的實現(xiàn)提供了方法與策略。技能類別與技能策略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一種技能類別可能對應好幾種技能策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1世紀技能沒有出現(xiàn)在技能指南中,但在每冊閱讀街的目錄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單元會特別呈現(xiàn)一種21世紀技能,比如五年級課本上冊三個單元中涉及電子郵件(E-mail)、網(wǎng)址(web site)、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s)等,這些屬于21世紀技能的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領域。
表1 閱讀街教科書技能類別
從以上兩國教科書的技能類別列舉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均重視素養(yǎng)技能,即掌握所有學科均需要的普通基本技能,小學語文中的綜合技能即屬于此類。閱讀街除了“文學的基本要素”是學科技能外,所列出的十種技能大部分屬于素養(yǎng)技能,學科技能是指學習某種學科需要的特定技能。
二者的不同之處也十分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21世紀技能方面的差異。21世紀技能主要是學習與創(chuàng)新技能,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生活與職業(yè)技能這三個領域的技能。其中學習與創(chuàng)新技能又具體包括創(chuàng)新與革新、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交流與合作技能。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具體包括信息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信息、通訊與技術素養(yǎng)。生活與職業(yè)技能具體包括靈活應變和適應能力、積極主動和自我控制能力、社交和跨文化能力、社會生產(chǎn)能力、領導能力。[11]對照我國小學語文的主要技能,其包含的交流與合作技能、社交技能分別屬于21世紀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技能領域、生活與職業(yè)技能領域,基本沒有涉及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領域。對照閱讀街的表1及單元中涉及的技能類別,可以發(fā)現(xiàn)其特別突出了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領域,且另兩類技能也均有涉及。
技能組織是指技能內(nèi)容在教科書中的布局與安排方式。小學語文主要呈現(xiàn)了四種組織形式:第一,“組”的形式。按相同文章體裁或主題組織成各個不同組,每一組課文會涉及共同的技能類別。第二,“課”的形式。有些課文前面有導讀,導讀中會提出涉及的技能類別及相關要求;而且在課文后面的練習中會涉及技能運用。第三,“欄目”的形式。有一些固定的欄目,如詞語盤點、口語交際與寫作、回顧與拓展等,這些欄目均會涉及各種技能學習。第四,“專題”的形式。這些專題有些出現(xiàn)在課文后面,如綜合性學習、小練筆等。但大部分是欄目的下屬專題,如詞語盤點欄目下屬的讀讀寫寫、讀讀記記專題等。
閱讀街技能內(nèi)容的組織形式有四種:第一,“課(text)”的形式。每周安排的技能訓練要求直接出現(xiàn)在課文當中,并多次出現(xiàn)。第二,“周(week)”的形式。每一周固定安排兩種技能,對涉及的兩種技能概念做詳細解釋,很多時候會以步驟的方式來分解相關技能。第三,“單元(unit)”的形式。每六周組成一個單元,每六個單元組成一個完整學年。每單元基本包括需要學習的所有技能,一個完整學年中每種技能至少能專門學習六次以上。第四,“指南(handbook)”形式。技能指南(skills handbook)明確列出本年級需要掌握的技能類別、技能概念解釋及圖片示例;策略指南(strategies handbook),策略指南呈現(xiàn)具體的策略、策略概念解釋、思考問題等,并提出了針對某種技能類別可能會用到的技能策略,直接提供獲得技能的方法。
中美兩國教科書的組織形式都有課文、單元(組),都會綜合考慮到技能訓練文章的各種體裁,重視一個階段技能的總結(jié)與練習。但兩者在組織形式上的差異也很明顯。
我國小學語文中的技能組織比較隨意。主要是提出技能要求,少有對技能的解釋與說明,對如何獲得技能也少有提供方法策略;技能練習一般都是在課文后面出現(xiàn),技能與知識的關系是獨立式的;也沒有強調(diào)進行單項技能的重點訓練,基本都是糅合在一起的混合訓練。
而美國閱讀街的技能組織明顯應用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涅的智慧技能學習的層次理論。加涅認為智慧技能學習嚴格遵循著由低到高的一個層級順序,即智力技能中最簡單的是辨別(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差異),其余依次為概念(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共同本質(zhì)特征)、規(guī)則(反映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和高級規(guī)則(應用多個規(guī)則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13]閱讀街技能內(nèi)容的組織方式基本遵循了智慧技能學習規(guī)律:第一,呈現(xiàn)兩個相似的需要辨別的概念,如分類與歸類技能;第二,對需要學習的技能概念事先進行概念解釋說明,對相似概念進行辨別;第三,提出學習技能的規(guī)則或步驟;第四,提出問題進行解決以獲得高級規(guī)則。閱讀街的技能策略指南中列舉的十種學習策略都是認知策略,是對加涅提出的五種主要認知策略: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理解監(jiān)控策略、情感策略等的具體應用。[12]閱讀街教科書較好地詮釋了心理學理論在教科書編制中的應用,實現(xiàn)了內(nèi)容邏輯與心理邏輯的統(tǒng)一。
我國小學語文教材會在每組課文前面提出學習總目標,其中會涉及相關的技能目標。如五年級(上)第六組提出的技能目標是: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13]這涉及閱讀技能中的主要觀點與細節(jié)、文學的基本要素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另外一些課文有導讀,導讀中會涉及一些技能目標,以指引學生有的放矢地去學習相關技能。
閱讀街在每周課文前面以及一些課文當中,會對這周涉及的主要技能類別及技能策略提出詳細的目標,如五年級(上)第一周涉及的主要技能類別是文學的基本要素。技能類別是人物與情節(jié)(Literary Elements:Character and Plot),技能策略是審視與澄清(monitor and clarify)。分別提出的目標是解釋主角及各種角色的功能,包括他們之間的關系與沖突;運用多種方法來審視與調(diào)整你的理解。[14]
兩者在組或周以及具體的課文中都會提出課程學習目標。不同之處是:小學語文提出的是課程學習的總目標,里面可能涉及技能目標,也可能沒有,技能目標沒有單獨分離出來;閱讀街每單元及相應的課文都明確呈現(xiàn)技能學習目標,呈常態(tài)出現(xiàn)。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對應五個技能的比較具體的評價標準,但小學語文教科書沒有涉及技能評價的相關內(nèi)容。同樣閱讀街教科書也基本沒涉及技能評價方面的內(nèi)容,但閱讀街的讀寫練習本(Reader's &Writer's Notebook)與網(wǎng)絡在線學習中有少量技能評價內(nèi)容。
通過中美小學母語教科書的分析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在技能內(nèi)容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別重視閱讀技能的訓練;以混合技能學習與訓練為主;教師擁有開發(fā)與利用教科書技能內(nèi)容的廣大空間。同時美國小學母語教科書也優(yōu)勢明顯,如整合了21世紀技能中的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領域,運用學習心理學理論組織技能內(nèi)容等。在比較借鑒的基礎上可得到對我國小學母語教科書改革的有益啟示。
21世紀技能特別強調(diào)新世紀的學生要能夠充分利用科技來進行學習,學會使用網(wǎng)絡協(xié)作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閱讀街積極納入了21世紀的相關技能,尤其在每單元中會明確設置一種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小學語文對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基本沒有涉及,對于21世紀的變化回應不夠。21世紀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信息技術帶來的改變,提高學生的科技信息技能是教育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小學母語教科書增加21世紀相關技能內(nèi)容的比重,尤其是信息、媒介與技術技能內(nèi)容,將是未來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讓我國學生從小學會使用科技與網(wǎng)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學習母語,與時俱進地跟上世界的發(fā)展。
閱讀街較好地詮釋了學習心理學在教科書編制中的應用,實現(xiàn)了內(nèi)容邏輯與心理邏輯的統(tǒng)一。小學語文較少涉及技能概念與通用性策略的探討。教科書基本上只是提到某項技能以及練習要求,對技能是什么、具體內(nèi)容及操作步驟少有涉及。教科書中技能內(nèi)容的編制比較隨意,沒有遵循一定的心理學理論。這樣就使得所缺失的技能概念及操作步驟內(nèi)容主要依賴教師來補充,導致學生對教師依賴性大,缺乏自主學習機會;也增加了由于不同教師教導所導致的差異或混亂,減弱了學生掌握技能的效果。若是教科書的技能內(nèi)容組織能遵循學生技能掌握的規(guī)則,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使得每種技能學習都有一套科學的、常規(guī)的方法,那將切實提高學生技能掌握的效果。
美國閱讀街的技能實現(xiàn)形式有一套清晰的邏輯與系統(tǒng)。在一學年里,有明確的技能訓練類別,每一種技能訓練的次數(shù)有明確規(guī)定,每一種技能的具體訓練方式有明確的程序安排。由于閱讀街技能訓練類別及頻率的目標設置明確,方便進行所有技能的有序及重點訓練。小學語文中的實現(xiàn)形式具體依據(jù)各種欄目與專題來進行,而欄目與專題有時并沒有遵循各技能內(nèi)在規(guī)律去進行設計,只是與技能有關罷了。如果教科書在課程目標上設定具體常規(guī)的技能訓練類別與頻率,技能內(nèi)容設計能遵循各技能獲得的規(guī)律,這樣學生就能有序可循地掌握各種技能。
“21世紀技能”計劃特別關注技能評價部分,但中美兩國小學母語教科書均沒有涉及技能內(nèi)容的評價。其實在教科書中設置技能評價內(nèi)容是一種理想的評價方式,一方面增加了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使評價內(nèi)容與技能目標保持一致,最后也能把握評價的恰當時機,在整個技能學習過程中靈活地貫穿評價。
[1]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EB/OL].http://www.p21.org/about-us/p21-framework.
[2]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21cc/.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
[4]阿蘭·肖邦.法國的教科書:編寫、使用和培訓[J].全球教育展望,2003(6):8-12.
[5]Peter Afflerbach,Camille Blachowicz.Reading Street(grade1—6)[M].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2011.
[6]吳文.美國《共同核心課程標準》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11):127-130.
[7]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Key Shifts in English Language Arts[EB/OL].http://www.corestandards.org/other-resources/key-shifts-in-english-language-arts/.
[8]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六年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課標,變在哪兒[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202/130560.html.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EB/OL].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kbjd/kb2011/.
[11]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EB/OL].http://www.p21.org/about-us/p21-framework.
[12]R.M.加涅,L.J.布里格斯,等.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5-67.
[13]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92.
[14]Peter Afflerbach.Camille Blachowicz.Reading Street(grade 5)[M].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Inc.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