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俊芳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小組工作通過將具有相似問題或者有需要的組員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小組,主要由社會工作者利用小組之間的相互動力,通過有目的的小組活動,鼓勵小組成員共同參與集體活動,促進小組成員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得到較清楚的自我影像,同時了解他人。并且學習接受自己,接受他人,培養(yǎng)“我們都沒有問題”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溝通技巧,對人際交往有更清晰的覺察能力。
小組工作,可以為高校貧困生塑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社交環(huán)境,并提供人際交往的實戰(zhàn)演練。在小組環(huán)境內(nèi),高校貧困生可以學習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提升自信心,重新定位自己,改善自卑心理。因此在解決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小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高校貧困生各種心理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貧困生心理教育工作。
輔導員可以組織如小組座談、小組討論、拓展訓練、集體出游等各種形式的小組活動,有效地提高組內(nèi)動力和凝聚力。增強他們與集體成員間的互動性,幫助他們克服人際交往的恐懼,協(xié)助其調(diào)整和改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從而更好地認識自我、挖掘自我,修正自我,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目標。
自我認知是指對自我的深層次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兩方面。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征的判斷與評估。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diào)節(jié)和人格完善的基本前提,一個人只有形成客觀全面的自我認知,才能促進自我身心健康發(fā)展。
高校貧困生群體自我認知不全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度自卑。大學是個微縮型社會,各種家庭背景的同學從五湖四海聚集在一起。貧困生身處在這個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容易與他人對比而產(chǎn)生自卑情緒。過度自卑的人自我評價偏低、敏感多疑,自信心缺乏。這種自卑心理還不利于他們的人際交往,也會造成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過分低估自己。
2、封閉心理突出。高校貧困生在容易把內(nèi)心封閉,表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上,則體現(xiàn)為不與人交往或害怕與人交往,演變成一定程度的社交恐懼癥。另外封閉心理可能導致人格偏差,阻隔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正常交往,使人容易走向偏激和狹隘的道路。最終可能導致人格異常與變態(tài),嚴重影響人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3、強烈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的偏激心理,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情緒,對正確的方面盲目地反對。高校貧困生由于環(huán)境、認知和情緒問題,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在遇到困難是,他們往往采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如果沒有加以引導,逆反心理反復呈現(xiàn),容易形成狹隘的心理定勢,導致無法客觀認識世界,形成盲目的逆反心理。
“陽光互助隊”是一個互助型小組,是一支由貧困學生組成的隊伍,協(xié)助管理學校中貧困生管理工作,解答學生對學院有關資助政策的疑問,并組織開展各種既可以幫助到他人,又能使自己得到鍛煉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提升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的互助意識、奉獻精神和服務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立為期一年。由筆者擔任指導老師,用小組社會工作方法,從多個方面引導和幫助有意愿改變自身現(xiàn)狀的貧困學生。從隊員日常生活、學業(yè)輔導、心理咨詢、資源整合各層面,與隊員共同努力,提升個人和小組的能力,發(fā)掘潛能。小組的宗旨是服務他人,鍛煉自我??谔柺牵褐苏?,人助之,自助者,天助之。
小組工作的開展,社工要根據(jù)不同的小組類型設計各異的活動形式,以便適應不同群體的需要。“陽光互助隊”屬于輔助高校貧困生健康成長的互助性小組,在小組中應該設計適合這一年齡段特征的小組活動。
每一次的小組活動都由四個因素組成:
1、目標的設定:每一次聚會均有其目標。訂立目標、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可以建立我們的自信心。而且先前目標的完成引導了后來目標的實現(xiàn)。
2、主要的工作:每一次團體聚會多可能有不同的工作,有時注重在自我概念的澄清,有時是溝通技巧的增進。
3、基本概念:活動及主要工作常涉及到影響人際關系的基本概念。關于這些基本概念的傳達,多半是運用簡短、清晰的解說來說明。
4、技巧的建立:這些技巧通常也就是主要的工作,較注重自我開放、傾聽等人際關系的技巧。
1、談心談話:根據(jù)小組規(guī)則,每周有一次固定的談心談話環(huán)節(jié)。以會談的形式將組員聚集在團體輔導室里,按照既定的主題展開討論,如有“社交專題”“挫折教育”“時間管理”“金錢管理”等主題。由輔導員擔任小組的領導者,對會談進程進行控制,輔導員運用專業(yè)社會工作訪談方法:如積極傾聽、反應、澄清、總結、鼓勵和支持、自我流露等技巧引導和幫助組員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所有組員可發(fā)表意見和建議,共同分享歡樂和憂愁,通過小組的群動力,鼓勵組員共同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促進組員成長,改善組員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2、講座:聘請資深的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關系學等專家、教授,針對貧困生設計講座,讓他們正確認識貧困,從心理上戰(zhàn)勝貧困,激發(fā)他們的潛能,培養(yǎng)他們戰(zhàn)勝貧困的信心,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
3、小組活動設計:在小組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設計相應的游戲,活躍氣氛,并有效地達到各個階段所預期的目的。不同的游戲有不同的活動效果。通過定期的團隊培訓,增加小組的凝聚力。表1是小組活動設計表。(附后)
4、個案訪談:個案訪談與小組工作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當組員面臨困境和問題時,輔導員要采取個案訪談的方法。針對組員特定的問題,與組員進行單獨交流。輔導員與組員在訪談期間,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加強溝通,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彌補小組的空白之處。在小組工作結束后,個案訪談也可以作為一種后期追蹤工作,對組員的后續(xù)情況進行跟蹤了解。
表1 小組活動設計表
5、自愿活動:鼓勵小組組員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自愿活動。這是一種小組動力的外延,致力于服務外界,傳遞小組邊際效力。把小組中所得的能量,蔓延到學校社區(qū)中。變“被動接受輔導”為“主動服務”。
[1]廖榮利.社會工作概要[M].臺灣:三民書局,1996.
[2]姜峰.學校社會工作在貧困大學生支持系統(tǒng)中的運用[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10,(3).
[3]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許若蘭,劉宏.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四川心理科學,2002(1):23.
[5]吳穎新.團體心理行為訓練對高校貧困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積極作用分析[J].校園心理,2011,09(2):122-123.
[6]肖小霞.在小組中完善——小組工作在社會工作專業(yè)時間中的運用和反思[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
[7]張莉.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8]夏林清.青年同輩團體計劃[M].臺灣:大洋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