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讓
【內(nèi)容摘要】《口技》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第二十課,課文是一篇文言文,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際對本課教學技巧從五個方面做一簡單論述。
【關鍵詞】口技 教學技巧
《口技》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第二十課,筆者就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教學技巧對此發(fā)表見解,以希望對本課的教學產(chǎn)生積極的帶動促進作用。
一、首先在課前要給同學們說明“口技”的具體含義
口技是一種民間表演技藝,人聲模仿萬物之聲音可稱為口技。表演者運用口腔發(fā)聲技巧,同時借助一些簡單道具,模仿出各種聲響,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惟妙惟肖,妙不可言。古代,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口技有幾種型式,一種形式就是模仿動物和日常生活物件所發(fā)出來的聲音,因為這只是制造單一的音效,技巧上比較單純。常見的有模仿貓狗叫聲、爆炸聲、汽機車發(fā)動的聲音、玻璃破碎的聲音、各種樂器的聲音和走路的聲音等等。某些表演者也會在口技表演的同時加入腹語術的技巧,讓聲音聽起來忽遠忽近,仿佛真的有個音源在移動似的。
二、簡單介紹本文作者的基本信息
林嗣環(huán),字鐵崖,號起八。清代順治年間的福建晉江人,當時的進士。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生,從小聰穎過人,七歲即能屬文。及長赴試,因文章峭奇卓絕,考官疑為他人代筆,故不得中。林嗣環(huán)遇挫折不氣餒,倍加發(fā)憤攻讀,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年壬午科中舉人,繼而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進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簡隨征,便宜行事。后調(diào)任廣東瓊州府先憲兼提督學政。
中進士后,官至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瓊道兼理學政,山西左參政道。他小時家境清貧,長大后心高志遠。其博學善文,著有《鐵崖文集》《海漁編》《嶺南紀略》《荔枝話》《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為初中語文課文。《荔枝話》是一篇記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僅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而且在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方面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史料價值。他的這些著作都是祖國文化遺產(chǎn)中的無價之寶。
三、重點講解文言文疑難點
對于本課的文言文重要疑難點要求同學們要做重點理解和掌握。例如通假字:“滿坐寂然”中“坐”同“座”,座位。例如古今異義詞:(1)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但:古義只;今義表示轉(zhuǎn)折的連詞。(2)雖人有百手——雖:古義即使,表假設的連詞;今義表轉(zhuǎn)折的連詞。(3)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走:古義跑;今義指步行。(4)會賓客大宴——會:古義適逢;今義會議。(5)賓客意少舒——少:古義稍微;今義數(shù)量小。例如多義詞:乳:婦撫兒乳(動詞,喂奶),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名詞,奶頭);絕:以為妙絕(副詞,極),群響畢絕(動詞,盡、消失)。例如難句釋譯:“中間力拉崩倒之聲”,譯文: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翱谟邪偕?,不能名其一處也”,譯文:即使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處來?!坝谑琴e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譯文:在這種情況下,賓客們沒有不變了臉色,離開了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發(fā)抖,幾乎想搶先跑掉。
四、欣賞體驗課文
對于課文的深層次含義要做欣賞體驗。對于口技人高超的技藝作者用了一個字來評價,你能找出是哪一個字嗎?(善)口技人的“善”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此處主要引導學生體會:(1)口技人的“善”體現(xiàn)在他精彩的表演上,那么多聲音“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太厲害了!(口技人主要表演了幾個場景?思考討論后明確:夢中驚醒、漸入夢鄉(xiāng)、火場百象三個場景。你最喜歡哪一個場景?為什么?重點引導學生欣賞最后一個場景,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 (2)口技人的“善”體現(xiàn)在賓客的反應上。(找出描寫賓客反應的句子體會神態(tài)、動作描寫。這些描寫的作用是什么?這屬于什么描寫?)(3)口技人的“善”體現(xiàn)在簡單的道具上。(文中幾次提到道具?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明確:兩次。在內(nèi)容上反映了口技人高超的技藝,結(jié)構上首尾照應。)過渡:“口技”好聽不好寫,因為聲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口技》的作者出色的描寫使讀者如聞其聲,這與作者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分不開的。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你能說出本文妙在何處嗎?(或在寫作上值得你借鑒的有哪些呢?)此處主要引導學生體會:(不可求全,學生點到哪個方面就重點研討哪一方面)(1)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拓展:《絕唱》中對王小玉演唱的描寫。)(2)首尾呼應的結(jié)構特點。(3)以靜寫動的手法。(此處課進行拓展,投放其他作品中一些精彩的例子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4)按時間順序,敘事條理。(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順著眾賓的所聞寫來,使讀者能有親歷的感覺。)(5)行文有波瀾。(短短的三百字,由靜到動,再由動轉(zhuǎn)靜,又由靜轉(zhuǎn)為大動,最后戛然而止,使人感到全文變化多端,波瀾起伏,痛快淋漓。)
五、讓學生合作探究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首先提出誘導問題:
(1)各場景的聲音變化有何特點?請結(jié)合語段具體分析。(2)文中的以下兩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xiàn)深夜寂靜氣氛的?①“遙聞深巷中犬吠”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
學生研討后發(fā)言,教師適時點撥:
1.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由遠及近、由內(nèi)及外、由少及多、由微弱到喧鬧、由緩慢而急快、由簡單而紛繁、由一家而涉及鄉(xiāng)鄰,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口技的精湛奇妙,思路清晰有序,情節(jié)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第一個場景形成波瀾,第二個場景過渡承接,聲情潛伏,第三個場景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高潮。第一個場景從“深巷犬吠”開始,以四口之家作為想象中的舞臺,先模擬婦人“驚覺欠伸”拉開深夜被驚醒的帷幕,再模擬丈夫“囈語”,畫面漸清晰,至幼兒大啼,帷幕大開,打破深夜的靜謐。第二個場景“夫齁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聲來襯托屋內(nèi)的安靜,甚是絕妙。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zhuǎn),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表演達到高潮。
2.(1)“遙聞深巷中犬吠?!笨诩急硌菔怯伞斑b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這一句寫犬吠聲,而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并且是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聽眾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聲聽吸引,想知道究竟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這一句既是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戶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的鋪墊。(2)“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边@是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cè)”聲、婦人朦朧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現(xiàn)一家人由醒復睡后的沉寂狀態(tài),并為下面即將表現(xiàn)的大火災蓄勢。以動寫靜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寫山中春夜的靜謐和迷人的山色。其中就以動寫靜,用不時的鳥鳴來襯托春日山中的夜靜,使人在鳥鳴聲中更顯其靜,因而歷來為人所稱道。課文中的這兩處描寫,與此同理,也是從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
(作者單位:甘肅省靖遠縣大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