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榮
宏觀看現(xiàn)象,微觀想結(jié)構(gòu),用符號表征,這是化學學習的基本方式。化學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符號,他是聯(lián)系宏觀與微觀的橋梁,準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是中學化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他也是高考考查的熱點,現(xiàn)將教學中一些復雜、新穎方程式的書寫歸類說明。
分析 先考慮SO2和Ba(ClO)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①SO2+H2O+ClO-SO2-4+2H++Cl-;再考慮沉淀反應②Ba2++SO2-4BaSO4↓;若ClO-過量,還要考慮強酸制弱酸反應③ClO-+H+HClO,我們可以認為①②反應一定發(fā)生,③反應是后續(xù)反應,受ClO-量多少的影響。A顯然錯,BaSO3與HClO要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B是1 mol Ba(ClO)2和1 mol SO2反應,發(fā)生了①②③,正確;D是1.5 mol Ba(ClO)2和1 mol SO2反應,發(fā)生了①②③,正確;C是過量的SO2和1 mol Ba(ClO)2反應,只發(fā)生反應①②,綜上述,本題答案選A。
點評 某一體系若發(fā)生多個反應,應考慮優(yōu)先發(fā)生的反應,再根據(jù)過量反應續(xù)寫后步反應,最后加和得到總方程式,這是一種常用化難為易的技巧,很多學生對此掌握不好。常見具有先后順序的反應:一種氧化劑和多種還原劑的反應(如Cl2和Fe2+、Br-、I-混合體系反應)、一種還原劑和多種氧化劑的反應(如Fe和Fe3+、Cl2、Cu2+混合體系反應)、一種強酸和多種弱酸根反應(如H+和OH-、CO2-3、AlO-2混合體系反應)、一種強堿和多種陽離子反應(如OH-和NH+4、H+、Al3+混合體系反應),它們遵循“強者優(yōu)先反應”的規(guī)律。
二、因果反應類型
例2 有下列實驗:
①將少量Cu粉加入2mL 10% H2O2溶液,無現(xiàn)象;
②將2滴CuSO4加入2 mL 10% H2O2溶液,迅速產(chǎn)生大量氣泡;
③將少量Cu粉、稀硫酸加入2mL 10% H2O2溶液,迅速產(chǎn)生大量氣泡,溶液慢慢由無色變成藍色,寫出③中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
分析 ①實驗說明H2O2與Cu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②說明Cu2+是H2O2分解的催化劑,③說明H2O2在酸性環(huán)境中氧化Cu生成了Cu2+,溶液顯藍色、Cu2+催化H2O2分解生成O2。本實驗中產(chǎn)生氣泡現(xiàn)象很劇烈,而溶液變藍很緩慢,這極易讓人產(chǎn)生Cu氧化H2O2的假象,在①②實驗的對比下我們得出結(jié)論:H2O2先氧化Cu生成Cu2+,接著發(fā)生Cu2+催化H2O2分解反應,二者具有因果關(guān)系,反應方程式分別為:
H2O2+2H++CuCu2++2H2O
2H2O2Cu2+2H2O+O2
點評 影響物質(zhì)的性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因素有濃度、溫度和溶液的酸堿性:如濃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強、MnO-4在酸性中氧化性最強、濃硫酸在加熱時可以氧化銅等,本題中加入的稀硫酸提高了H2O2的氧化性,從而氧化了Cu,產(chǎn)物Cu2+是過氧化氫分解的高效催化劑,這些因果關(guān)聯(lián)的作用導致上述現(xiàn)象的發(fā)生。學生容易形成定勢思維,總認為一個實驗現(xiàn)象僅僅對應一個方程式,其實一個實驗現(xiàn)象背后往往發(fā)生多個反應,我們一般只寫出了主要的反應方程式。
三、競爭反應類型
例3 將FeSO4溶液與稍過量的NH4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
分析 若白色沉淀是Fe(OH)2,它在空氣中不能穩(wěn)定存在,將被氧化成Fe(OH)3,顏色由白色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故白色沉淀只能是FeCO3,離子方程式為Fe2++2HCO-3FeCO3↓+CO2↑+H2O”(配平技術(shù):根據(jù)電荷守恒,HCO-3的系數(shù)是2,根據(jù)元素守恒判斷還生成了H2CO3)。
點評 本題是2009年北京高考題26節(jié)選,很多學生認為,F(xiàn)e3+(Al3+)與HCO-3(CO2-3)發(fā)生雙水解,生成氫氧化物沉淀和二氧化碳氣體,F(xiàn)e2+與HCO-3也應該發(fā)生雙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和二氧化碳氣體,怎么會生成FeCO3沉淀?教師演示實驗:向分別盛有1 mL的0.5mol/L、1 mol/L的碳酸氫鈉溶液各加入1滴、1mol/L FeSO4、Fe2(SO4)3溶液,前者馬上出現(xiàn)白色沉淀,沒有出現(xiàn)灰綠色→紅褐色的顏色變化,說明沉淀是FeCO3而非Fe(OH)2,后者生成紅褐色沉淀和氣體,說明產(chǎn)物是Fe(0H)3和CO2。教師給出Fe2++2HCO-3FeCO3+H2O+CO2的K1為7.8×107、Fe2++2HCO-3Fe(OH)2+2CO2的K2為7.8×103,前者K1K2,所以Fe2+與HCO-3反應主要生成FeCO3。教師給出反應Fe3++3HCO-3Fe(OH)3+3CO2, K3為6.6×1019,K值大(Fe3+的極化能力強,溶液中不存在Fe2(CO3)3),故Fe3+與HCO-3主要生成氫氧化物沉淀和二氧化碳氣體。常見金屬陽離子和碳酸氫根(碳酸根)可能發(fā)生雙水解生成氫氧化物的沉淀(如Al3+、Fe3+)、碳酸鹽沉淀(如Ca2+、Fe2+)、堿式碳酸鹽沉淀(如Mg2+、Cu2+),實質(zhì)是水解反應和沉淀反應的競爭,K大反應的趨勢更大,產(chǎn)物應根據(jù)題目信息進行判斷。
四、可逆反應類型
例4 一定條件下,氣體甲(CO2)與固體(CaO、FeO)中的某種成分可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寫出一個可能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該反應的產(chǎn)物。
分析 CO2中碳顯+4價,有氧化性,F(xiàn)eO中鐵顯+2價,有還原性,二者可以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4價的碳可以被還原成CO、C,+2價的鐵可以被氧化成Fe2O3、Fe3O4,如2FeO+CO2△Fe2O3+CO,設計的實驗方案只要檢驗相應的產(chǎn)物即可:取樣品于試管中,加鹽酸溶解,再加KSCN溶液,若顯紅色,則證明產(chǎn)物中有Fe2O3;將生成的氣體點燃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變渾濁,證明有CO。
點評 本題是2014年浙江高考題26節(jié)選,很多學生受煉鐵反應Fe2O3+3CO2Fe+3CO2干擾,認為FeO與CO2不能反應,顯然學生對于可逆反應的認識不深刻。其實任何反應都是可視為可逆反應,對某一具體反應僅僅是正向、逆向反應的程度不同。大學教材有這樣規(guī)定:298K,K≥104的反應進行徹底,稱為“完全反應”,方程式用等號連接;K≤10-4的反應限度小,認為“不能反應”;10-4≤K≤104的反應稱為“可逆反應”,方程式用可逆符號連接。這是某大學教材介紹煉鐵反應中存在的多個可逆反應(高價態(tài)元素呈現(xiàn)逐次降價還原):
Fe2O3+CO△2FeO+CO2
FeO+CO△Fe+CO2
五、多物質(zhì)放電類型
例5 用FeCl3酸性溶液脫除H2S后的廢液,通過控制電壓電解得以再生。某同學使用石墨電極,在不同電壓(x)下電解pH=1的0.1 mol/L FeCl2溶液,研究廢液再生機理。記錄如下(a、b、c代表電壓值:)
(2)Ⅰ中,F(xiàn)e2+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陽極放電,生成的Cl2將Fe2+氧化。寫出有關(guān)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點評 高中教材幾乎都這樣強調(diào):活性電極或陰離子在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失去電子;陽離子在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電子。如何理解陰陽極的放電反應?物理化學告訴我們,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失去電子、陰極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電子,以維持回路的電子遷移。在特定反應條件下,陰極附近離子的析出電勢高,越容易先獲得電子被還原;任何放出電子的氧化反應都能在陽極進行,離子的析出電勢越低,越容易在陽極放出電子被氧化。物質(zhì)的析出電勢不僅要考慮離子的平衡電極電勢(與金屬活動性有關(guān)),還要考慮一定電流密度下的超電勢。我們要向?qū)W生說明:活潑電極、陰離子、陽離子,甚至氣體分子都可以在陽極失去電子,陽離子、陰離子和中性氣體分子也可在陰極得到電子,有時甚至出現(xiàn)多種物質(zhì)同時放電的情況,應打破定勢,要接受離子放電發(fā)生變化的事實。
(收稿日期: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