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任靜,賴可,陶靜,李佳,尹罡,李楠
(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yè)研究所,成都 610052)
格列美脲片處方工藝篩選及溶出度評價
劉源,任靜,賴可,陶靜,李佳,尹罡,李楠
(成都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yè)研究所,成都 610052)
目的 以溶出度為指標,篩選格列美脲片處方和制備工藝。方法 以國外原研片為參比制劑,采用f2相似因子法進行溶出曲線的相似度評價。結果 在不同pH的溶出介質中,自制片溶出曲線優(yōu)于其他國產(chǎn)上市片的溶出曲線,與原研片比較,f2相似因子均>50。自制片和原研片在不同pH的溶出介質中體外溶出行為相似。結論 不同廠家生產(chǎn)的格列美脲片采用f2相似因子法進行溶出曲線的相似度評價,結果差異較大,顯示現(xiàn)有藥品質量標準已達不到質量控制的要求。
格列美脲;處方工藝;溶出曲線;f2相似因子
格列美脲片是磺脲類口服降糖藥,因為其降糖作用平穩(wěn)有效,且不良反應少,臨床應用日益廣泛。由于格列美脲的低溶解性和低滲透性,要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制劑工藝具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正逐步開展藥品一致性評價,特別對于口服仿制藥要求嚴格以原研藥為對照,溶出度為核心考察指標,目的是解決國內眾多仿制藥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由于各廠家處方工藝不同,其溶出行為也各有差異,直接影響到藥物療效。因此有必要對格列美脲片的處方工藝和溶出度評價作更深入的研究。筆者采用了比現(xiàn)有藥品標準更加科學的不同pH溶出介質條件下,溶出曲線的f2相似因子判定法,對本制劑工藝制備的格列美脲片、國產(chǎn)市售片與原研片劑的溶出行為進行比較。
1.1 儀器 TDP單沖壓片機(上海第一制藥機械廠),ZRS-8G智能溶出實驗儀(天津大學無線電廠),PM/100行星式球磨儀(弗爾德萊馳有限公司),Horiba激光粒度分析儀LA-300(上海映格機電設備有限公司),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LCsolution工作站(日本島津)。AE200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公司,感量:0.000 1 g)。
1.2 試藥 格列美脲片(北京安萬特制藥有限公司,商品名:亞莫利,規(guī)格:2 mg,批號:B2073),格列美脲片 (自制片,規(guī)格:2 mg,批號:20120801,20120802),格列美脲片(國內廠家A生產(chǎn), 規(guī)格:2 mg,批號:1206411),格列美脲片(國內廠家B生產(chǎn), 規(guī)格:2 mg,批號:1202603),格列美脲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674-201102,含量:99.5%),微晶纖維素(日本旭化成有限公司,批號:k335),乳糖(美劑樂公司,批號:0410-A4921),硬脂酸鎂(上海昌為醫(yī)藥輔料技術有限公司,批號:201104409),甲醇(Fisher公司,色譜純,批號:710001140216),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純化水。
2.1 格列美脲片處方工藝
2.1.1 格列美脲原料藥的微粉化 采取球磨粉碎的方法將原料藥進行微粉化,格列美脲原料藥經(jīng)過PM/100行星式球磨儀粉碎后粒徑由原有的D50為20.2 μm轉變?yōu)镈50為2.7 μm。
2.1.2 格列美脲片輔料的篩選及制備工藝 根據(jù)國外原研片的產(chǎn)品說明書,篩選乳糖、微晶纖維素、羧甲基淀粉鈉、硬脂酸鎂、聚乙烯吡咯烷酮為輔料制備格列美脲片,參考《藥用輔料手冊》[1]及格列美脲片制備工藝改進[2]確定處方為:格列美脲2 g,乳糖69 g,微晶纖維素8.5 g,羧甲基淀粉鈉5 g,硬脂酸鎂0.5 g,共制1 000片。制備工藝為:分別將處方量的乳糖、微晶纖維素過篩孔內徑0.180 mm篩,以等量遞增法與格列美脲混合均勻,加入適量2%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水溶液作為粘合劑,攪拌均勻,制成適宜軟材。再將軟材過篩孔內徑0.850 mm篩制粒,顆粒于40 ℃干燥1 h,再過20目篩整粒。在干顆粒中加入羧甲基淀粉鈉和硬脂酸鎂,混合均勻后壓片即得成品。通過檢測,處方所制的顆粒均流動性良好,可壓性好,壓制出的成片外觀光潔,硬度保持在約5.4 kg,含量均勻度均符合要求。
2.2 溶出度評價
2.2.1 測定方法學驗證
2.2.1.1 格列美脲特征圖譜及輔料干擾實驗 稱取處方量的空白輔料以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氫銨溶液(70:30)為溶劑超聲溶解并濾過作為陰性對照溶液;稱取格列美脲對照品10.1 mg,加30 mL乙醇溶解,以流動相稀釋制成每毫升含格列美脲約2 μg的溶液作為陽性對照溶液;另取自制片,分別以pH1.2鹽酸、pH4.0醋酸緩沖溶液、pH6.8磷酸緩沖溶液和水超聲溶解后過濾并稀釋制成每毫升含格列美脲約2 μg的溶液。分別取上述溶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樣分析,實驗結果表明,空白輔料對本品溶出度的測定均無干擾。見圖1。
2.2.1.2 濾膜吸附 本品的原料藥經(jīng)微粉化處理后,平均粒徑較小,且由于本品主藥含量較低,濾膜的吸附可能會對本品的測定造成一定的影響,故為考察此種影響,取在各介質中達到溶出平臺的本品溶出液15 mL,分別采用以純化水浸泡24 h的濾膜、沸水煮2 h的濾膜對本品在各介質中的溶出液進行過濾,并以高速離心處理的同介質上清液中格列美脲的含量作100%,考察濾膜對本品的吸附性。結果見表1。
A.陰性對照品;B.陽性對照品;C.pH1.2鹽酸溶液;D.pH4.0醋酸緩沖溶液;E.pH6.8磷酸緩沖溶液;F.水;1.格列美脲
圖1 陰性對照品、陽性對照品、格列美脲片在4種介質中HPLC圖
表1 濾膜吸附性考察結果 %
實驗結果表明,濾膜的預處理方法對本品的吸附有一定的影響,沸水煮2 h的濾膜與僅用純化水浸泡處理的濾膜相比對本品的吸附影響較小,當棄去5 mL以上初濾液時,經(jīng)沸水煮2 h預處理的濾膜對本品吸附影響較小,但相比離心處理,仍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最終采用高速離心作為本品溶出液的處理方法。
2.2.1.3 線性關系考察 取格列美脲對照品10.1 mg精密稱定,加30 mL乙醇溶解,加流動相溶解并稀釋制成每毫升含格列美脲10 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儲備液,分別吸取對照品儲備液適量,加流動相稀釋制成每毫升含格列美脲3,2,1,0.5,0.2 μg的溶液,分別取上述溶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樣分析,以濃度為橫坐標,格列美脲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回歸方程Y=141 118X+3 720.1,r=0.999 9。實驗結果表明,本品在0.210 4~3.156 μg·mL-1濃度范圍內,格列美脲峰面積與濃度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可滿足本品溶出度測定的要求。
2.2.1.4 回收率實驗 分別取格列美脲對照品19.9 mg精密稱定置于100 mL量瓶,加乙醇溶解并定容制成格列美脲對照品儲備液,分別按溶出度的20%,50%,80%,100%量取格列美脲對照品儲備液2,5,8,10 mL置于各溶出杯中,分別精密加入4種溶出介質900 mL,加入按處方量稱取的空白輔料。啟動溶出儀,依法操作,每個濃度各取3份,分別作為供試品溶液。取各供試品溶液高速離心,取上清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樣分析,以外標法計算本品在4種介質中的回收率。結果見表2。
表2 4種濃度格列美脲在4種介質中回收率測定結果 %
實驗結果表明,本品在不同介質中的回收率為99.0%~101.0%,RSD均<1%,可滿足本品在不同介質中溶出度測定的要求。
3.2.5 精密度實驗
3.2.5.1 重復性實驗 取本品,以各溶出介質900 mL為溶劑,轉速為50 r·min-1,于規(guī)定的各時間點取溶出液,高速離心,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100 μL,入液相色譜儀進樣分析,以外標法計算本品在4種介質中的溶出度,并計算重復性,結果見表3。
表3 重復性實驗結果溶出度 %
實驗結果表明,分別在不同介質中測定本品的溶出度,RSD<2.0%,重復性較好,可滿足本品溶出度測定的要求。
3.2.5.2 中間精密度實驗 取本品,由不同的實驗人員在不同的日期、不同儀器上分別以4種介質測定本品的溶出度,并將測定結果與重復性實驗結果進行比較,考察本品溶出度測定的中間精密度,結果見表4。
表4 中間精密度實驗結果(相對含量) %
實驗結果表明,由不同的實驗人員在不同的日期、不同的儀器上測定本品的溶出度,各個溶出介質的溶出度RSD均<2.0%,中間精密度良好,可滿足本品在不同溶出介質中溶出度測定的要求。
3.2.6 溶液穩(wěn)定性 取本品20片,研細,精密稱取85 mg(相當于格列美脲2 mg),分別加pH1.2鹽酸溶液、pH4.0醋酸緩沖溶液、pH6.8磷酸緩沖溶液和水超聲溶解,分別取上述溶液離心,取上清液并稀釋制成每毫升含格列美脲約2 μg的溶液,置室溫下,分別于0,0.5,1,2,3,4,6,8 h取高速離心上清液10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樣分析,以0 h格列美脲峰面積為100%,以本品在8 h內的相對含量計算本品在各介質中的穩(wěn)定性,結果見表5。
實驗結果表明,本品在各介質中室溫放置8 h含量有緩慢下降的趨勢,在4 h內含量下降不明顯,故取樣后應在4 h內測定。
3.2.7 溶出度測定方法與溶出曲線 參考藥品評審中心公布的《普通口服固體制劑溶出度實驗技術指導原則(初稿)》,選取pH1.2鹽酸溶液、pH4.0醋酸緩沖溶液、pH6.8磷酸緩沖溶液和水作為溶出介質,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溶出度測定法第二法(槳板法), 以各溶出介質900 mL為溶劑,轉速為50 r·min-1,于規(guī)定的各時間點取溶出液5 mL(并即補充同溫同體積的相應溶出介質),高速離心(4 000 r·min-1)5 min,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格列美脲對照品20 mg,置100 mL量瓶,加乙醇適量,超聲溶解,再加乙醇定容,搖勻。精密量取1 mL,置200 mL量瓶,用相應溶出介質定容,作為對照品溶液。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氫銨溶液(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228 nm,進樣量100 μL,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每片溶出量,繪制溶出曲線。結果見圖2~5。
表5 溶液穩(wěn)定性實驗結果 %
圖2 自制制劑與參比制劑在pH1.2鹽酸中的溶出曲線
圖3 自制制劑與參比制劑在pH4.0醋酸緩沖液中的溶出曲線
圖4 自制制劑與參比制劑在pH6.8醋酸緩沖液中的溶出曲線
圖5 自制制劑與參比制劑在水中的溶出曲線
格列美脲難溶于水,其溶出困難。現(xiàn)國內上市很多廠家采取多次過篩、加入表面活性劑增溶、固體分散體等技術均只能勉強符合現(xiàn)有標準要求,很難達到原研產(chǎn)品的溶出結果。藥物微粉化技術是指通過機械研磨、超臨界流體過程、低溫噴淋等手段降低藥物的粒徑,改善顆粒的潤濕性,進而提高其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實驗研究表明,羅紅霉素、比卡魯銨等難溶性藥物,在對原料藥采用微粉化處理后制備的制劑,相比未經(jīng)微粉化處理的制劑,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均有很大提高[3-4]。本實驗采取微粉化工藝,微粉化后的原料藥具有更小的粒徑,增大其比表面積,不僅減少壓片工藝的復雜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制劑的溶出度。
喬德水等[5]對不同廠家格列美脲片進行溶出度比較,發(fā)現(xiàn)按現(xiàn)有格列美脲片質量標準[6],各廠的片劑溶出度指標均合格,但對各廠的片劑采取溶出曲線f2相似因子法比較時,各廠片劑的溶出行為呈現(xiàn)出明顯差異。這種評價方法仍有不足,因為現(xiàn)有標準采用0.02%三羥甲基氨基甲烷為溶出介質,這種特殊溶出介質無疑放寬了要求,75 r·min-1相比50 r·min-1也弱化對制劑溶出能力的區(qū)分。另外現(xiàn)有的質量標準采用的是小杯法,如使用不同溶出介質進行選擇,相對于格列美脲這種難溶性藥物能否達到漏槽條件值得商榷。因此有必要采用更嚴格的4種不同溶出介質的f2相似因子法[7]對自制片、國產(chǎn)片和原研片進行溶出度評價。
本實驗結果表明,現(xiàn)有的格列美脲片質量標準至少在溶出度檢測方面達不到質量控制要求。質量標準修改和一致性再評價刻不容緩。
本實驗自制片和原研片在4種不同溶出介質中溶出曲線f2相似因子均>50,體外溶出行為具有相似性,自制片和原研片體內生物利用度是否等效還有待進一步考察;國產(chǎn)兩個廠家片劑與原研片在4種不同溶出介質中溶出曲線f2相似因子均<50,體外溶出行為不具有相似性。且不同國產(chǎn)廠家生產(chǎn)的片劑之間體外溶出行為也有明顯差異,說明不同國產(chǎn)廠家生產(chǎn)的片劑彼此之間質量也相差較大。
[1] 鄭俊民.藥用輔料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29-131,372-377.
[2] 羅小榮,靳祖英,付玉林,等.格列美脲片制備工藝改進[J].中國藥業(yè),2008,17(10):47.
[3] 徐成,金春,秦勇,等.羅紅霉素微粉化分散片的制備與溶出度測定[J].醫(yī)藥導報, 2010,29(8):1063-1064.
[4] 潘俊芳,方通,王龍,等.微粉化原料藥的比卡魯胺片的溶出度研究[J].藥物分析,2008,28(10):1658-1660.
[5] 喬德水,林彬,梅麗.不同廠家格列美脲片的溶出行為比較[J].中國藥業(yè),2010,19(10):39-40.
[6]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國家藥品標準[S].WS1-(X-045)-2004Z.
[7] 張啟明,謝沐風,寧保明,等.采用多條溶出曲線評價口服固體制劑的內在質量[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9,40(12):946-955.
DOI 10.3870/yydb.2015.03.031
2013-12-27
2014-02-10
劉源(1979-),男,四川成都人,助理研究員,學士,主要從事藥物制劑研究。E-mail:6824867@qq.com。
李楠(1964-),女,四川成都人,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藥物分析研究。E-mail:512508622@qq.com。
R977.1;R927.2
B
1004-0781(2015)03-03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