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津
記敘文中的人物描寫是為表現(xiàn)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題而服務的,閱讀時只有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正面(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tài)等)描寫,分析人物性格。如《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边@些外貌描寫,活畫出孔乙己懶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2.研讀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性格。如《臺階》:“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那一堆穿破的草鞋是父親一個冬天辛勞的見證。為了建造一座新房,為了獲得鄉(xiāng)鄰的肯定,他開始了艱辛的準備歷程,讀來讓人辛酸。父親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父親樸實而堅忍的形象如大山一般矗立在我們心中。
3.側(cè)面描寫人物,補充性格形象。如《口技》中口技人在表演第一個場景時聽眾的反映:“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這一傳神的側(cè)面描寫,表面寫的是全場聽眾,而真正用意是反襯與贊美口技者技藝之“善”。
模擬訓練
勸兒離家
閻連科
我的妻子不是農(nóng)村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農(nóng)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所以對鄉(xiāng)村的文化和習俗有些不適應。春節(jié)每次回家,本打算著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今年過年,我獨自同孩子回了。
到了鎮(zhèn)上。我牽著孩子的小手,背著行李從街上穿過。推開家門的時候,母親正圍著那條圍裙,在房檐下攪著面糊。孩子高喚了一聲奶奶,母親的手僵了一下,抬起頭來,欲笑時卻又正色,問:“就你和孩子回來了?”我說孩子他媽廠里不放假,母親臉上就要潤出的喜紅不見了。她慢慢走下臺階,我以為她要抱孩子,可她卻只過來摸摸孩子的頭,說長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動了。
到這時,我果真發(fā)現(xiàn)母親老了,白發(fā)參半了。孩子也真的長高了,已經(jīng)到了奶奶的腰間。我很受驚嚇,仿佛母親的衰老和孩子的成長都是母親語后突然間的事。我們跟著母親,默默地走進上房,七八步的路,也使我突然明白,我已經(jīng)走完了33年的人生。母親用身子挨著她的孫子,問:“在家住幾天?”我說:“過完正月十五。”她說:“半個月?”我說:“十六天?!?/p>
“當兵10多年,你還從沒在家住夠過這么長時間哩。”母親這樣說著,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陣后,端來了兩碗雞蛋面湯,讓我和孩子吃著,自己去包餃子。接下來,就是幫母親貼對聯(lián),插柏枝,放鞭炮。
夜里,我抱著熟睡的孩子陪母親熬年,母親說了許多村中的事情,說誰誰家的女兒出嫁了,家里給陪嫁了一臺電視機;村里哪個人剛40歲就得了癌癥,話到這兒時,母親看了一眼桌上擺的父親的遺像。
兩人當下無話,夜也深了。來日,我早早起床,放了初一鞭炮,領(lǐng)著孩子去村里看了幾位老人,回來時母親已把我掏空的提包又裝滿了。
她說:“你明天領(lǐng)著孩子走吧?!?/p>
我很疑惑:“走?我請了半個月假啊!”
母親說:“你走吧,過完初一就過完了年,你媳婦在外,你領(lǐng)著孩娃回來,這是不通道理的。你、孩娃和孩娃媽,你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過年咋樣也不能分開!”
我堅持著:“過完十五再走?!?/p>
母親怒了:“你要是不孝子,你就過完十五走?!?/p>
一夜無話。來日母親果真起床做了早飯,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著行李將我們送往鎮(zhèn)上了。
這個年,前計后算,也才滿了一天,且走時,母親交代,明年別再回來了,外面過年比家里熱鬧。
[選自《人生與伴侶(月末版)》2014年第12期,有刪改]
1.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說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第二年過年你會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