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求君
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普及和教學設施的改善,信息技術大量應用于課堂教學,令師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于是,許多教師致力于課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課必用,好像只有這樣才顯得自己有水平,教學手段先進。信息技術教學在直觀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絕非是傳統(tǒng)教學所能比擬的,然而也存在許多問題,信息技術的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
一、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點
信息技術就好比是一塊肥沃的田土,你不用水稻高粱鮮花綠樹去占領它,那么野草蓬蒿就會占領它。語文教師不把網(wǎng)絡為我所用,那信息技術很可能就成為語文教學的絆腳石。誠然,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tǒng)授課相比確實存在著許多優(yōu)點。
首先,全面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動態(tài)化,教學內容形聲化,表現(xiàn)手法多樣化,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直觀、形象。信息技術采用單一或立體的形式,同時刺激著多種感官,可顯著地減輕學生的認知負擔,有利于學生的記憶、理解和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的人機交互,文、圖、聲并茂的特點,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克服學生想象的豐富性和深刻性的欠缺。
其次,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想象力。信息技術中知識的網(wǎng)狀結構和人機交互的功能,使學生能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習“兩極分化”的難題。既允許成績差的學生進行補救性學習,又允許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深入學習。這樣就能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再次,角色轉換,主體寬泛。傳統(tǒng)語文課堂,其主體僅僅是一位教師和幾十名學生,時間固定,數(shù)量固定,而且?guī)熒P系涇渭分明。然而,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后,學生可以隨時進入“語文課堂”,可以有選擇地接受某位教師的教育。更有趣的是,師生可以更隨意地改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可以做學員,也可以當導師、學伴或助手。
二、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給語文教師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但是應當看到,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教師的個性魅力不易施展。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將自己的獨特風格一展無遺,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借題發(fā)揮、幽默詼諧、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運用自如,極具魅力。學生身臨其境,很容易受到感染,思維變得活躍,思考積極,明白重點。但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很多時候在操作鼠標和其他輔助工具;而學生很多時候面對的是屏幕,從而使整個教學為機器所控制,課堂缺乏情感和活力。
其次,抹殺了語言文字的朦朧美。語文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有些文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不要說用畫面展示出來了,這太直觀,適用于說明文之類的文章,不適用于文學作品,特別是唐詩宋詞及一些優(yōu)美的散文作品。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采用一組荷塘月夜的照片制作成多媒體,試圖用具體的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荷塘月色的朦朧美,但照片是寫實的藝術,它的運用破壞了這種朦朧美。朱自清在作品中正是運用語言的朦朧美,并借助比喻、擬人、排比、通感等多種修辭手法,既描寫了荷塘上那淡淡的不能朗照的月色,又借景抒發(fā)了自己淡淡的喜悅中夾雜著淡淡的哀愁的那種“心里頗不寧靜”,這種幽靜淡雅的自然景觀、朦朧寧靜的意境、亦喜亦愁的情感、貼切新穎的修辭手法、錯落有致的優(yōu)美句式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美感,是任何藝術大師的照片都無法表現(xiàn)的。
再次,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不利于把握文學作品的意象。信息技術用多了,瞬間的感性形象刺激就會比較頻繁,師生課堂交流會明顯減少。教師一味地關注課件的運作,學生死盯著屏幕的畫面。這不僅影響了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而且阻斷了學生思維的連續(xù)性與思路的深入。在日常教學中,許多學生“舍本取末”,把注意力過多地轉移到新奇的畫面上,從而失去對課文閱讀的興趣,失去對文學語言的仔細品味、對課文內容的思索與想象。
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讓學生領悟語言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不能僅僅依靠教學技巧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武器,更有賴于教師牽引學生的靈魂,沉醉于字里行間,流連于書香墨海,這樣才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應持慎重的態(tài)度,對于確實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的課(以說明文為主),教師要用好信息技術,盡可能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對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堅決不用,不能用信息技術代替語言文字教學本身,不能代替其他的語文教學手段,它只能是教學輔助手段。美國兒童電腦教學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曾經(jīng)說過:“先進工業(yè)國,如美國和德國,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到了最近,他們才逐漸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淳輝高級中學(2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