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光泉
【摘 ? ?要】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更注重以學生為本,要求對之前固有的老師主講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開展教學活動。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相應的學習能力和養(yǎng)成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生物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66
初中生物主要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對生命系統(tǒng)有更加完整的認識,生物對于學生來說是基礎生命科學知識的普及。對于教師來說,教師作為引路人有必要最大力度的發(fā)掘學科的知識。在新課改下,生物教學也不再局限在教授書本知識的層面,而是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談談,新時期生物教學的重點。
一、增加學科的趣味性
初中生物的學科知識更多的以科普性為主,涉及生物圈、細胞、植物、動物、生物進化、遺傳變異等方方面面。教師相應的可以不同的角度方式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緊密聯(lián)系生活
初中生物作為生物學入門學科,主要是以基礎性知識為主,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例如關于生物圈,人類就身處在生物圈;關于植物,我們的校園、路邊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都是植物。教師在教授時要注意多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生物,然后將學習緊密的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知識并探索其中的無窮奧妙。
(二)切合學生的興趣點
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學生喜歡的內容。初中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新奇古怪的東西對于學生比較有吸引力。教師應該廣泛涉獵,了解生物領域的實時動態(tài)以及新奇有趣的事物,作為激發(fā)學生對生物興趣的儲備,可在課堂中積極的援引各類與生物有關的趣味知識,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以學生為主,注重交流與溝通
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學應該摒棄之前以教師教授知識為主,應該以學生為主,所以在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式上面都應該有所改善。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應該更多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學習中的困難。
(一)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
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教師應該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查閱相關資料,其了解課本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擔任引路人的角色,在學生自主學習之余給予學生相應的提示,指出學習重點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去思考。
(二)和諧師生關系,重視交流溝通
教學的成果只有在與學生交流之后才能得到相應的答案。在生物教學的每一個階段教師都應該積極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隨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解決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問題。將存在的問題歸納之后,可以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使得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
三、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老舊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書本黑板教學為主,在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的當下教學方式理應有一個大的變革。當下教學應該充分的使用新媒體技術,讓教學的效率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
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是一大趨勢,許多名校的公開課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到,許多學習的專用軟件,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習視頻以及可以提供開發(fā)讓教師或者學生自定義的教學軟件。教師在新時期的教學也應該善于利用這些資源,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工作。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開展也能讓學生隨時學習,增強學習的靈活性。
(二)教學活動與課堂知識緊密聯(lián)系
通過教學活動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增進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情誼。例如在教學中適當?shù)脑黾有〗M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討論問題、整理思路后作為課堂的發(fā)言人,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將學習的知識化為己用,老師作為參與者或者傾聽評價者適當?shù)慕o予指導意見,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生物知識。同時老師也能夠清晰的了解學生的所學知識情況。
(三)分層次教學
學生由于專注度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導致在接受知識的程度上面存在差異。初中的生物教學也應該注意這一點,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自學方式可以更好的適用,同時可以在書本教學的基礎上適當?shù)难由?。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的教學指導,同時注意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提高興趣,增加他的專注度,讓學生自身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實踐活動的落實
實踐活動的落實是包括生物在內的所有理科類學科的一個重點。因為實驗是科學的理論得出,實驗結論推導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的開展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一)教學實驗確保落到實處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課程中存在有很多科學實驗與調研活動,教師應該保證這些實驗活動能夠落到實處,學生能夠參加到實踐活動中??茖W的很大一個手段就在于動手,無數(shù)的理論都是科學的實驗證明出來的結果。在顯微鏡的使用中,學生可以通過使用顯微鏡,制作切片,加試劑,觀察植物的葉綠體、液泡等等組織。通過實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所學知識同時在實驗中培養(yǎng)細心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
(二)積極引導學生將知識融入生活中
生物的知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生物學的角度去記錄生活。例如將日常生活中可見的植物,做一個生物上面的區(qū)分,教師在課堂上的時候就可以積極的將生活中遇到的植物進行舉例,鼓勵學生去做類比推理,將自己的所見植物能夠做一個比較明確的分類。
五、注重學生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
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是當下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授學生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有關的能力。在教學任務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在其中所展現(xiàn)的學習習慣十分突出,教師應該領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習的及時性、復習循環(huán)性、方法的重要性、知識要點的歸納性,這些學習上面的基本要點,教師應該適時的像學生傳授,方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改重視以學生為本,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生物的教學過程中,一個全局性、系統(tǒng)性的生物圈大格局在學生的面前呈現(xiàn)出來。學生應該培養(yǎng)出自己系統(tǒng)性的看問題的能力以及宏觀看問題的能力。
綜合以上的觀點,初中生物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科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學生為主,注重交流與溝通,培養(yǎng)新型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利用已有的資源將教學效率最大化;落實教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為高綜合素質的現(xiàn)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