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打擊樂器演奏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由于打擊樂器演奏主要用大肌肉動作,所以,對于精細的小肌肉動作能力尚處于發(fā)展初期的幼小兒童來說,它們是最自然的音樂表達工具,也最容易從中獲得快樂的源泉。理想的打擊樂器演奏教育不僅能幫助兒童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性知識和技能,而且能發(fā)展學前兒童對音色、曲式結(jié)構(gòu)、多聲部織體表現(xiàn)力的敏感性,培養(yǎng)兒童基本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紀律性和責任感等,因此,它和歌唱活動、韻律活動一樣,都是有效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手段。
在對幼兒園打擊樂器演奏教學進行長期觀察和總結(jié)的基礎(chǔ)上,個人認為指揮法是順利開展打擊樂器演奏教學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就幼兒園打擊樂器演奏教學中的指揮策略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一、教師在指揮時,動作必須明確、準確并具有熱情
教師應學會用動作表示“準備”“開始”和“結(jié)束”,并能使自己的動作清楚、明確,易于讓被指揮者做出反應。也就是說,幼兒什么時候準備演奏,什么時候開始,又是什么時候結(jié)束,教師都必須用明確的手勢或眼神予以提醒。
如,在大班的教學活動《小矮人尋寶記》中,教師在音樂開始時將兩手張開手心向上,預示準備,等到要演奏時身體帶動頭部,轉(zhuǎn)向要演奏的幼兒,手部呈開始狀態(tài),以模仿蛙鳴筒的演奏方式指揮,在圓弧響板要開始時,進行方位移動,用身體跟手以預示下一樂器(圓弧響板)演奏的準備工作,在演奏結(jié)束時雙手交叉握拳以示結(jié)束。
此外,在指揮時,教師應將身體傾向于被指揮者,用眼睛親切、熱情地注視被指揮者,用體態(tài)和表情激起被指揮者的合作熱情。并注意用目光的短暫停頓與有特殊需要的幼兒進行特殊的“對話”。使用目光可以在不中斷指揮、演奏的過程中給幼兒各種“支持”。這種指導方式在完整的演奏練習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師在指揮時,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節(jié)奏來,決不能只是劃拍子
教師指揮時,不能用劃拍子的方式進行指揮,這會干擾幼兒對節(jié)奏型的記憶和再現(xiàn),也使一些基礎(chǔ)較差的幼兒不能很快的反應過來。應該使用擊打節(jié)奏型法,即使用演奏樂器的模仿動作進行指揮,同時必須表現(xiàn)出音樂節(jié)奏的疏密,必須把節(jié)奏完全表現(xiàn)出來,以此提示幼兒,從而減輕幼兒的記憶負擔,使幼兒能夠輕松自如地正確演奏和享受音樂。
如,在大班教學活動《森林音樂會》中,專家教師往往采用模仿打擊樂器演奏的方法進行指揮,在敲擊鈴鼓時,不同的旋律有很多種不同的敲擊方式。音樂平緩時,教師就模仿敲擊鼓面的指揮方法,幼兒便會明白鈴鼓在這里是這樣演奏的,到了節(jié)奏強的地方時,教師就擊拍鈴鼓,幼兒也會立刻會意,并作出回應。這種方法使得幼兒能夠明確自己的演奏方式,讓幼兒感覺演奏其實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并不是一種任務(wù)。
此外,教師還應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使得指揮充滿激情。
三、教師在指揮時,應注意空間站位,以便于靈活地將身體轉(zhuǎn)向任何聲部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jīng)常靈活地進行空間移動,空間移動的目的首先是讓幼兒明白教師的指揮意圖。如,在大班教學活動《森林音樂會》中,教師站在“U”形口的中間,張開雙臂,手心朝上,一只手略微向前,右腳跨出,即示意此時應由中間兩排幼兒(鈴鼓組)演奏,若再加上語言提示,則中間兩排的幼兒將更容易明白教師的意圖,兩側(cè)縱排的幼兒(沙球組和圓弧響板組)也更容易明白自己不在教師所指揮的范圍內(nèi)。此外,教師在指揮時向幼兒靠近,意味著更多的控制和幫助;教師離開幼兒,意味著更多的信任和解放。最后,教師的移動還意味著對個別幼兒的特殊提醒。此類幼兒主要表現(xiàn)為走神、違紀、情緒低落、技術(shù)困難等。
四、教師在指揮時,應注意提前預示
教師在指揮時應在聲部轉(zhuǎn)換之前提前將自己頭部和目光轉(zhuǎn)向下一個將要演奏的聲部。
如,在大班的教學活動《小矮人尋寶記》中,教師在指揮幼兒演奏時共用了三種樂器演奏:蛙鳴筒、小鈴跟圓弧板,在樂曲的第一段是蛙鳴筒跟圓弧板的交替演奏,教師利用手勢指揮蛙鳴筒,用頭部的轉(zhuǎn)動提示圓弧板準備,并用眼神與所有幼兒交流。在第二段音樂開始前通過方位移動(即向前跨一步)做好提前預示,在方位移動的同時,兩手向兩邊伸出,掌心向下,以示兩邊暫停演奏而中間的小鈴做準備。幼兒在教師明確的指揮跟預示下將樂曲演奏得激情澎湃。
五、教師在指揮時,應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指揮方法
教師的指揮,還應顧及幼兒的年齡及基礎(chǔ)。當幼兒年齡比較小或幼兒基礎(chǔ)較差的時候,教師的指揮應采用模仿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給予指揮。如,在指揮小鈴演奏時,教師可以用兩手食指輕輕相觸的方式指揮,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采用語言提醒和空間接近的方式予以指揮。對于年齡比較大的幼兒或者基礎(chǔ)比較好的班級,教師的指揮應盡量使用手勢和眼神,減少語言指示,可以直接采用擊拍法,甚至即興指揮的方法進行演奏。
總之,在打擊樂器演奏教學中使用合理的指揮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迅速掌握作品的整體結(jié)構(gòu),促進幼兒手口腦并用,較大限度地發(fā)掘幼兒的內(nèi)在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