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
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經常被這些天真的孩子們的真情所感染,但有時候他們也難免惹人生氣,甚至是明知故犯。生氣之余,我常常想,怎么樣才能更好地讓他們知道老師的話不是害他們,而是愛他們,老師提出來的要求不是束縛他們,而是保護他們?雖然我也明白嚴厲的訓斥在以往的教育歲月里沒有起到什么有效作用,可是除此之為,我還能有什么辦法能讓這一群我行我素的孩子理解老師的苦心呢?
有一天,剛上課,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的額頭上貼著一個金光閃閃的小星星,我就問:“同學們,這個星星是哪里來的,有什么用?”他們爭先恐后地說,這是課堂紀律好的同學和學習認真的同學的標記,是班主任老師獎勵的,言語之間,那些沒有小星星的學生流露出羨慕的神情,有的學生小聲地說:“我也要爭取戴上星星……”
這時候,突然有一個學生摘下自己額頭上的星星跑到我面前,很認真把星星放在我的手心里說:“老師,送給你?!比缓筠D身就跑到隊伍里,一瞬間,感動涌上我的心頭,這是學生看為最珍貴的東西,是努力拼搏得到的,他把自己至高的榮譽送給自己最愛的人,這件本來很普通的小事震撼了我,原來愛的力量這樣能夠抓住人的心靈,與其嚴厲地訓斥,為什么不用愛的力量去征服呢?此后的日子里,我嘗試關心學生課內課外一點一滴的生活和學習,他們有了什么困難,哪怕是一點點小事,我也會認真幫他們去解決、去安慰、去鼓勵。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課堂里面對我的眼睛不再是警惕,而是期盼,不再是恐懼惶恐,而是愧疚自責。那一件小事,那一顆星星,讓我改變了工作態(tài)度,甚至是我自己的人生方向。
曾經有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一個貧民區(qū)的學校做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qū)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里發(fā)現(xiàn)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察外,其余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yōu)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小學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p>
原來只有沒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這將是我的道路,我的規(guī)則。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