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摘 要:設計中的許多學科之間的碰撞促使設計發(fā)展走向“多元化”,滿足了不同人的需求。“多元化”已成為大眾消費的代名詞,引領了現(xiàn)代設計的走向。雖然“設計多元化”的發(fā)展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通過比較多元化設計與通用設計,以重新思考設計問題。
關鍵詞:多元化設計;通用設計;情感設計;特殊人群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0.036
1 多元化設計
在社會各個方面飛速發(fā)展的當今,設計多元化、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越來越為公眾所接受。設計的多元化特征包括以下3點。
1.1 設計形式的多樣化
設計是不局限于設計圖、效果圖和設計計劃等的,而是全方位、深入生活、不受固定形式約束的,且不再只是“設計師”的工作。
1.2 設計理念的多樣化
無論是從實踐中設計多元化發(fā)展形成理論的角度,還是從采用多元化設計理論指導實踐的角度,多元化的設計理念都是設計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3 設計內容和內涵表達的多樣化
無論設計的形式和理念多么多樣化,其表達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樣的,都需要通過所設計的東西完整、清晰地表達,并傳遞給使用者,否則就是失敗的設計。
2 通用設計和多元化設計
現(xiàn)代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發(fā)展促使了設計多元化的發(fā)展,但部分人卻被多元化設計從普通大眾中隔離出來,比如殘障人士等。然而,通用設計的出現(xiàn),很好地以大眾心理的方式解決了該問題。通過設計方法和技術手段,有利了改變環(huán)境與產(chǎn)品之間的關系,緩解了環(huán)境給特殊人群帶來的不便,使弱勢群體與普通人的差異最小化,從而使所有人都能享受設計帶來的舒適感、幸福感。通用設計本身與多元化設計存在一些共同點,多元化產(chǎn)生的根本是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通用設計的目的也是如此,差別在于通用設計可整合設計,能通過設計使同一產(chǎn)品或環(huán)境最大化地滿足各種殘障人士或普通人群的需要;多元化設計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設計出各種不同的產(chǎn)品。因此,通用設計是在設計活動中最大可能地為所有人設計出可使用的產(chǎn)品或環(huán)境,消除差異和無情感的設計。
有些人認為,精英設計師破壞了勞動人民有權擁有的一切,這是因為在勞作群體的眼中,工作裝與工具是相同的,方便且實用。但目前,追求時尚的人打亂了他們的穿著習慣,使他們不知道應在工作中穿什么樣的衣服才能融入了現(xiàn)階段的環(huán)境。設計已變得無孔不入,在滿足一代人在消費上的道德優(yōu)越感的同時,也引起了爭議話題,比如與種族、性別或階級劃分等聯(lián)系在一起。無處不在的設計一方面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一方面也使我們變得麻木,變得熟視無睹,在感官上,我們需要越來越高層次的設計密度來應對此現(xiàn)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人權越來越關注,尤其是對弱勢群體、老年人和殘疾兒童的關注。根據(jù)目前的通用設計情況看,其越來越受到重視。好的設計是每個人都可以通用的,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3 情感化設計與通用設計的融合
產(chǎn)品設計的整個系統(tǒng)中,功能是主導因素,易用性設計和情感化設計也是重要因素。易用性是衡量產(chǎn)品功能和形式的根本原則;情感化設計可拉近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生理、心理距離。
3.1 提倡多種人群的平等性
將殘疾人作為多元化社會的成員之一,探尋多元化人群共同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超越通用設計,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
3.2 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展開通用設計
從更多層次、更多角度審視人類。
3.3 從認知弱者的角度發(fā)展設計
設計新的樣式層出不窮的產(chǎn)品,特別是盲人產(chǎn)品,從而為盲人解決各式各樣生活問題,這是一種設計,更是一種新想法。設計師在給弱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普通人帶來了舒適。
以往,設計容易陷入局部思維中,沒有考慮全局,比如拐杖設計,并不只有老人才會用到拐杖,戶外愛好者徒步旅行時也會用到拐杖,因此,在設計某樣產(chǎn)品時,不能一味地考慮某種人群,而應將產(chǎn)品更加大眾化地表達出來。一些老年人并不喜歡出門帶上拐杖,從心理上看,他們并不服老,不愿意展現(xiàn)自己需要拐杖,因此,我們并不能為了設計拐杖而設計,而應從老年人的心理方面設計,且使大部分人都能使用,比如登山、醫(yī)療,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生活為設計活動提供素材,設計活動圍繞生活廣泛展開。設計給生活帶來了方便和情趣,使生活豐富多彩、舒適和便捷。設計應符合普通大眾的生理、心理需求。在迪斯尼公園的設計中,園內有很多人行小道需要設計,由于迪斯尼公園的人流量大,設計師認為,人行道路的設計一定是最方便游客的,符合人們的步行習慣,宗旨是要使游客在游園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和便捷,因此,人行道路的設計應滿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設計師格洛佩斯提出,在所有需要修路的地區(qū)全部種上麥子,并開放公園,鼓勵游客隨意行走,按照自己的體驗行走。時間漸漸過去,被踩平的麥子漸漸顯露出來,形成了一條條小路,設計師開始返修公園道路。經(jīng)過這樣的實驗后,設計師得到了大眾最直觀的反應,即最人性化的道路設計。
4 結束語
一個國家的進步,不應僅僅由科學發(fā)達程度、經(jīng)濟繁榮程度和文化普及程度判斷或定義,還應觀察其科技是否普及、運用到了社會生活中;公民,包括兒童、殘疾人、病人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是否受到公平對待,是否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捷。目前,我們應將多元化設計逐漸推向“通用性設計”,在技術的支撐下為社會的平等化作出貢獻。在未來的社會中,“通用性”原則會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