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已經(jīng)非常熟練很有把握了。
【近義詞】勝券在握、心中有數(shù)
【反義詞】心慌意亂、驚慌失措、心中無數(shù)、茫無頭緒
【出處】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蘇軾《文與可畫(yún)(dāng)谷偃竹記》)
譯文:所以畫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仔細(xì)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動手作畫,一氣呵成,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躍起奔跑、隼俯沖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典故】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同。他畫的竹子遠(yuǎn)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各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風(fēng)雨,他經(jīng)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xì),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每當(dāng)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日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tài)的竹子立刻浮現(xiàn)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zhèn)魃瘛?當(dāng)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庇形磺嗄晗雽W(xué)畫竹,得知詩人晁補(bǔ)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便前往求教?;窝a(bǔ)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示例】
大家把這件事交給小明做,他胸有成竹地說:“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