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衛(wèi)華
中藥治療滲出性皮膚病臨床療效觀察
艾衛(wèi)華
黑龍江省訥河市中醫(yī)院,黑龍江 訥河161300
目的 探討中藥治療滲出性皮膚病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滲出性皮膚病患者共120例,將患者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60例,對照組患者入院之后給予患者雷夫奴爾溶液進行濕敷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煎劑濕敷及外用治療,兩組患者在接受定期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jié)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低于觀察組總有效率9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臨床上在治療滲出性皮膚病時,可以采用中藥治療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療效果,提高預后質(zhì)量,獲得非常理想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中藥;治療;滲出性;皮膚病
滲出性皮膚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之一,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紅疹、瘙癢以及丘疹等[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中藥治療滲出性皮膚病臨床療效,選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滲出性皮膚病患者共12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之后,取得非常滿意的治療效果,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診的滲出性皮膚病患者共12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本文選取對象均經(jīng)過檢查后確診為滲出性皮膚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60例,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齡19歲到52歲之間;對照組患者男性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21歲到48歲之間。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雷夫奴爾溶液濕敷治療,濕敷液濃度控制在0.1%左右,溶液用量為1000mL,濕敷前必須保證患者皮膚處于干燥狀態(tài),如果患者皮膚存在皮炎濕疹等問題,應該外用膚輕松軟膏,足手癬患者應該外用達克寧霜,每天外涂2次。
觀察組入院后接受中醫(yī)治療,用藥成分包括:野菊花25g,馬齒莧25g,生地榆30g,苦參30g,黃柏25g,蛇床子30g。將以上藥物用清水煎熬,取1000mL濾液冷卻,將冷卻的濾液置放在藥碗中,用7層左右厚度的紗布將其做成濕敷棉,浸透藥液后擰擠,直到濕敷棉不滴水,在患者皮膚病為主濕敷20分鐘做左右更換一次藥液,每次堅持濕敷一個半小時,每天濕敷3次。中醫(yī)藥物治療期間,受損皮膚應該暴露在外,等皮膚處于干燥狀態(tài)后將藥液涂抹在受損位置,每天堅持濕敷3次或者4次。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期間均不需要內(nèi)服藥物,醫(yī)務人員仔細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觀察治療后的整體療效。皮損干燥或結(jié)痂后, 根據(jù)病因外用相應的霜劑或軟膏。
1.3 評價指標
第一,治愈,皮膚紅腫等問題基本消退,沒有新的皮疹問題存在;第二,顯效。絕大部分皮膚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第三,好轉(zhuǎn)。皮膚問題得到改善,沒有明顯的結(jié)痂;第四,無效,皮膚問題基本沒有得到改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接受藥物治療后痊愈11例,占18.33%,顯效18例,占30.00%,好轉(zhuǎn)17例,占28.33%,無效14例,占23.33%,總有效率76.67%;觀察組痊愈43例,占71.67%,顯效9例,占15.00%,好轉(zhuǎn)5例,占8.33%,無效3例,占5.00%,總有效率95.00%,組間治療效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生活飲食的重視程度明顯降低,在青年男女群體中,滲出性皮膚病問題越來越嚴重[2]。滲出性皮膚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之一,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以中藥外敷為主。濕敷在中醫(yī)領(lǐng)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通過紗布墊吸收藥液,并將紗布墊直接與受損皮膚進行接觸完成治療。濕敷治療具有抑制滲出、消除紅腫、收斂止癢以及控制感染等優(yōu)勢[3]。滲出性皮膚病被祖國醫(yī)學定義為因風濕熱蟲所致。 因風因蟲致瘙癢無度 ,因濕因熱致紅腫滋水 ,方中野菊花、生地榆、馬齒莧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苦參、蛇床子、黃柏燥濕殺蟲、同時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濕敷藥物常見的成分有:野菊花、馬齒莧、生地榆、苦參、黃柏以及蛇床子等,其中馬齒莧具有除菌、消炎、鎮(zhèn)痛以及收縮血管的作用,生地榆具有減輕滲出、促進皮膚的生長等作用,黃柏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的作用。
大量醫(yī)學研究表明,苦參中具有多種生物堿 ,可抑制多種皮膚真菌 ,其中苦參堿能明顯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 ,這對藥物疹、濕疹等過敏性皮膚病具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3]。馬齒莧的水浸劑,對各種球菌、桿菌有抑制作用,且馬齒莧有明顯抗組胺作用和收縮血管的作用,有鎮(zhèn)痛、止癢、消炎、收斂之功效[3];生地榆含揉質(zhì) (兒茶類 ) ,有減輕滲出、收斂、促進新皮生長 ,并有廣譜抗菌作用[4];黃柏的抑菌抗菌作用;蛇床子的抑制霉菌等作用已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中藥。本文選取的滲出性皮膚病患者共120例,對照組總有效率76.67%優(yōu)于觀察組總有效率95.00%,組間治療效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提示中藥治療滲出性皮膚濕疹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之 ,該方在治療滲出性皮膚病方面和雷弗奴爾相比有明顯的止?jié)B作用和促進糜爛面愈合的作用。 諸藥合用并采用濕敷的方法共奏清熱燥濕、收斂止?jié)B、殺菌止癢之功 ,故臨床取得滿意療效。 臨床實踐證明[5,6],應用中藥濕敷法治療滲出性皮膚病 ,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 ,藥源廣、無副作用、藥價便宜等優(yōu)點 ,是治療滲出性皮膚病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廣。
[1]陳會茹,王慶武,周萌.莫匹羅星軟膏聯(lián)合中藥制劑治療滲出性皮膚病臨床觀察[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04(S1):206-207.
[2]張紅.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78例滲出性皮膚病的療效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05(01):505-506.
[3]殷全珠.苦參治療 I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機理研究[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 1995,25(2):84
[4]陳凱,蔡念寧,主編 .皮膚病中醫(yī)特色治療[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0:396
[5]楊醫(yī)亞.中醫(yī)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180
[6]徐春萍.外用復方中藥煎液治療急性濕疹 42例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6,25(6):370
艾衛(wèi)華(1978-),男,主治醫(yī)師,黑龍江省訥河市總醫(yī)院皮膚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