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祀泉 (山東省膠州市洋河鎮(zhèn)河西郭小學 266322 )
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茖W課程改革指出學生是科學課堂的主體,科學教學要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但是,當前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的效率不高。如何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已成為廣大科學教師所關注的問題。本文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詳細闡述了提高小學科學課程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小學科學 課堂教學 問題有效性 策略
(一)教師準備不充分
充分的備課對于提高科學課堂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當前,許多科學教師對小學科學教學不夠重視,認為科學課程不是主科。此外,學校對于科學課程也不重視,有的學校的科學教師都是兼職教師,這些教師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主科上,對于科學教學機械應付,根本不花時間和精力去充分備課。教師對科學教材理解不夠深刻,導致學生學習起來也沒有興趣,這就很難保證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課堂探究無秩序
探究性學習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鍛煉,講究的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在目前的科學課堂上,教師往往只關注課堂活動的形式,而忽視探究性課堂活動的質量,只重視課堂活動內容的容量,而忽視活動的效果。教師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將大部分時間都留給學生,而學生自己又難以做到真正的深入探究。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發(fā)揮正確的引導作用,導致活動流于形式。所以,教師要明白,真正的科學課堂探究需要的是實際的操作和冷靜的思考,無秩序的探究很難收到實效。
(三)課外拓展無效果
要想提高科學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除了把握課堂上的時間以外,還要注重學生的課外拓展訓練,讓學生將在科學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延伸到課外。然而,實際科學教學中基本上沒有課外拓展,即使有課外拓展也只是流于形式。教師不能對課外拓展活動起到有效的引導和督促作用,致使課外拓展活動效果低下。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只有少部分學生在科學課堂以外開展相關的科學觀察研究,這充分表現(xiàn)了課外拓展活動的低效。
(一)有效落實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做課前準備時不僅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在備教材的時候,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編寫科學教學預案,設計教學活動,結合活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結構和聯(lián)系制定出符合科學探究規(guī)律和學生特點的活動綱要。在備學生的時候,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搭建發(fā)展的平臺,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進步和提高。在準備材料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材料對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影響。根據(jù)教學內容該選擇哪些材料、準備多少材料,這些材料應該在哪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給學生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后,還要考慮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學生會遇到什么困難?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怎么回答?學生通過探究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學生會有什么結論?關于這些預測,教師都要做好預案,以免因為準備不足而浪費課堂時間。
(二)有效指導課堂教學
要想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師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合作探究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助,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引導者,通過觀察和了解發(fā)現(xiàn)學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難,以便做出正確的指導,不能使探究活動流于形式。
(三)有效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1.分組要科學合理
學生在小組探究活動中,缺乏主動性和參與意識,主要是因為分組不合理和沒有落實個人責任制。在劃分小組時,教師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在小組內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做。小組成員根據(jù)能力、特點各負其責,有負責管理工作的,有負責記錄的,有輔助領取、保管材料的,有負責總結匯報的等。當然,這些分工可以定期輪換,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在小組內的責任和存在的價值,意識到只有團結合作才能成功。
2.明確合作學習的方法
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思考的活動比較多,而且這些活動需要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才能實現(xiàn),如果教師不能正確引導,放任自流,學生在合作的時候就會沒有方法,沒有目的,使合作效果低下。因此,在學生合作探究之前,教師要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在合作探究之前,學生要明確探究的目標以及自己在小組內的角色。在合作的時候,教師要適時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參與。之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3.真正落實課外拓展研究活動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拓展活動?!钡牵趯嶋H教學中,我們已經習慣于把課外拓展作為一種標簽,使課外繼續(xù)研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所以,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加強課外活動的實效性。首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水平選擇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比較容易操作完成的問題,然后,教師通過督促、鼓勵、評價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并把學生探究的成果展示給其他學生,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熱情。教師要真正把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科學的意義,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1]劉鵬.對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13).
[2]姜扣兵.基于新形勢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9).
[3]夏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對策(OL).小學科學網(wǎng)教材之窗,2008(4).
(責編 喬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