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玲
問題化教學設計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唐少玲
一是沒有教學目標。說來不可思議,但不少時候,上課的教師并不明確教學目標是什么,也就是說,教師所上的這節(jié)課,連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二是教學目標不科學。這里所謂的“不科學”,主要表現(xiàn)為:(1)含糊不清,沒有可測量性。作為科學的教學,不存在無法測量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可測評性是其科學性的表現(xiàn)?!梆B(yǎng)成…的習慣”“具備…的能力”“塑成…的人格”“形成…的價值觀”等。(2)直接對接課程標準,將課程三維目標當成具體的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是課程標準對該課,教育目標總的概括描述,是整個教育階段要完成的目標,是各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總和。而且,有些老師對“過程和方法”理解有誤,認為是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3)實際的教學目標過多集中于“知識和能力”,“知識”又是集中的重點,而能力以及對過程和方法的元認知,教師又缺少思考。三是教學目標的細碎化。盡管在教材的編制上,單元也是基本單位,但教師的備課缺少單元視野,仍然以篇為備課單位,造成各課的目標缺少相對統(tǒng)一的指向和整合,細碎且不斷重復。四是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內(nèi)容的界限模糊。認為教材內(nèi)容就是教學內(nèi)容,缺少對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思考,只是亦步亦趨、機械地適應教材,缺少根據(jù)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和教學做相應地重構。五是教學問題缺少深度思考。(1)課堂提問的現(xiàn)象普遍。提問作為一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被大量應用,但缺少對“問題”特點、類型、關系等的思考。(2)學案。無非是將課堂口頭問題轉為書面問題,淪為習題集的另一種形式。(3)用提問取代課堂活動,認為提問就是活動。而且所提問題的類型和標準基本指向標準化測試。課堂就是考場的演習場。六是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活動的轉化缺乏深度思考。將目標轉化為問題,是學習發(fā)生的第一步,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是否符合設計預期,缺少相應的追問反思。七是課堂觀察和課后反思的科學性不足。繼承大于創(chuàng)新。經(jīng)驗是課堂觀察和課后反思的基本依據(jù),缺少適合本學科的科學觀察和反思工具。八是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測評一致性的缺乏。三項一致性的缺乏,會導致教學和學習的混亂。教學目標的偏離,學生會覺得學習過程混亂,越學越糊涂;教學活動的偏離,學生會覺得課堂教學是在浪費時間,不如自學;測評的偏離,浪費人力物力,學生也覺得學無所獲,沒有成就感,從而打擊自信心。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盡管每位老師都會提出問題跟學生探討,但是很多時候教師可能沒有意識到,很多問題往往是零碎的、凌亂的、劣質(zhì)的甚至是無效的。筆者今天提出的問題化教學設計,就是從科學設計教學目標開始,要解決如何通過更好的問題設計來引領課堂教學,重構課堂,從而使課堂更加高效和有質(zhì)量。
問題化教學(PEI:Problem Enriched Instruction)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類型豐富、質(zhì)量優(yōu)良的有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集)來貫穿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與高級思維技能的發(fā)展,實現(xiàn)其對課程內(nèi)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
下面以語文教學中《辛棄疾詞三首》教學設計為例,具體闡述如何進行問題化教學設計。
辛棄疾詞三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總目標:學會用分析詩詞的方法誦讀詩詞。
子目標:
1.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會注音,會默寫,會解釋。
2.能準確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及蘊含的情感。
3.能夠分析出詩歌中使用的寫作手法及其效果,如對比,虛實結合。
4.能正確地把誦讀方法和對詩歌的理解分析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
詩詞分析如何與誦讀正確結合。
教學難點
詩詞理解的多重可能性與誦讀的多重表現(xiàn)性。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工具
PPT,電子白板。
設計創(chuàng)新之處
1.問題化教學設計。將知識點或技能轉化成各種層次的問題,在思考、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2.中觀設計理念。突破一節(jié)課一篇課文的微觀課程設計傳統(tǒng),加大有效建構問題的設計。
3.電子白板。將白板技術與課堂需要相結合?!窘虒W設計中的白板應用應是為教學服務的,脫離此,技術使用便是低效或無效的?!?/p>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自學】
(一)結合課下注釋,誦讀P61-P63《辛棄疾詞三首》。要求:
1.每首詞至少先讀兩遍。(利用早讀時間讀熟)
2.解決文中的生字詞,會注音,會默寫,會解釋。
3.遇到不能自主解決的其他難題,可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二)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問題和下面給出的詩歌誦讀小技巧,分析《辛棄疾詞三首》,揣摩、確定這三首詞的誦讀方法?!驹斠妼W案】
【分享·討論】
(三)按照你確定的誦讀方法,把這三首詞讀給小組的同學或同桌聽,如果聽到的是掌聲,恭喜你;如果聽到的是問題,請你和他討論一下,看看誰的更合理。
第二課時【本節(jié)課學習】
抽查基礎知識
【展示·反思】
展示一
1.集體誦讀第一首詞。
2.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或自薦分析詩歌,然后按分析的結果誦讀詩歌。
3.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反思。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按討論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答案,包括第二首。
展示二
1.按照修改的結果,小組推薦或自薦分析、誦讀詩歌。
2.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反思。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按討論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答案,包括第三首。
展示三
1.按照修改的結果,小組推薦或自薦分析、誦讀詩歌。
2.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反思。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按討論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答案。
【誦讀·積累】
全部討論結束后,利用剩余時間,反思自己對“用分析詩詞的方法誦讀詩詞”這種方法的掌握情況,用自己的方法誦讀詩歌。仍有疑惑的地方,向老師請教。
問題集設計支架
是何問題 為何問題 如何問題 若何問題內(nèi)容問題這個字的讀音是?上片描寫了什么場景?“闌珊”如何解釋?單元問題此場景有什么特點?這句話哪些字詞需要重讀?理由?整體來看,哪些字詞需要重讀?此情景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感情?理由是什么?上片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下片的兩句讀法一樣嗎?為什么?第二句和第三句的讀法一樣嗎?為什么?哪些字詞需要重讀,理由?上片應該怎樣讀?下片應該用什么語速、語調(diào)讀?第二句和第三句應該怎樣讀?能否自主設計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其誦讀方法?基本問題
這個案例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下的步驟:
(一)課前:目標、設計
從教學目標出發(fā)使用問題集設計支架進行問題化教學設計。
第一步:收集問題集。進行問題化教學設計之前,必須先確定教學內(nèi)容,明確教學目標,然后對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問題的收集。實施一節(jié)問題化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先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從教學目標(或課程標準)中能提煉出哪些適合學生的教學問題?(2)如何對這些教學問題進行優(yōu)化以保證其質(zhì)量?(3)這些教學問題在何種情境下生成才最真實有效的?(4)這些問題采用什么樣的資源(含技術)來呈現(xiàn)是最高效的?(5)這些問題采用什么樣的過程來實施是最科學的?
第二步:依托問題支架進行問題分類。依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把問題進行有效的篩選、分類,依托問題支架,以問題(集)的設計和實施作為設計焦點,將教學問題融入到教學環(huán)境、教學過程(師生活動)、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評價等各個結構要素設計中,從而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獲得優(yōu)質(zhì)教學結果。(具體內(nèi)容見上圖表)
(二)課中:實施、行為
第一步:自學。編制好問題化教學設計導學案。課前把編好的“問題化教學設計導學案”發(fā)給學生,教師根據(jù)確定的學習目標,誘導學生自己積極學習。
第二步:分享、討論。根據(jù)問題支架分類提出的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憑借自身的努力,通過思考、調(diào)查、實驗、合作等激起其問題意識并從中求解。
第三步:展示、反思。分三步進行。
展示一
1.集體誦讀第一首詞。
2.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或自薦分析詩歌,然后按分析的結果誦讀詩歌。
3.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反思。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按討論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答案,包括第二首。
展示二
1.按照修改的結果,小組推薦或自薦分析、誦讀詩歌。
2.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反思。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按討論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答案,包括第三首。
展示三
1.按照修改的結果,小組推薦或自薦分析、誦讀詩歌。
2.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反思。教師點撥、幫助學生。按討論的結果修改自己的答案。
如果問題已經(jīng)解決,讓各個小組展示最后的成果,成果可以使用多媒體方式比如網(wǎng)頁制作、幻燈片、調(diào)查報告等。沒有解決就應該繼續(xù)對問題進行深度的剖析。評價的內(nèi)容則是針對學習目標來定,包括知識的獲取情況、合作情況、最終作品情況、能力提升情況(如問題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等)以及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
第四步:誦讀、積累。全部討論結束后,利用剩余時間,反思自己對“用分析詩詞的方法誦讀詩詞”這種方法的掌握情況,用自己的方法誦讀詩歌。仍有疑惑的地方,向老師請教。
用同樣性質(zhì)的問題形成練習給學生完成,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概括歸納的基礎上對問題會有質(zhì)的發(fā)現(xiàn)。
課后:反思、分析、改進。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反思和改進:
(1)問題設計的層次是否合適?
(2)教學要素設計是否符合教學和學習原則?
(3)策略和方法設計是否得當?
(4)問題設計是否與教學目標一致?問題預設是否符合學情?設計是否能順利實施?
反思、分析、改進的過程,對后面教學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提升作用。
采用問題化進行教學設計,可以使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有一個更清晰的思路,更具體可感的收獲。
首先是使教學目標更清晰、更具體化。例如《辛棄疾詞三首》采用問題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就非常清晰、具體。有總目標:學會用分析詩詞的方法誦讀詩詞。有子目標:1.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會注音,會默寫,會解釋;2.能準確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及蘊含的情感;3.能夠分析出詩歌中使用的寫作手法及其效果,如對比,虛實結合;4.能正確地把誦讀方法和對詩歌的理解分析結合起來。這些教學目標看得見,望得著,師生都非常清楚本節(jié)課要干什么,而不會處于茫然的狀態(tài)。
其次是使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更加高效有質(zhì)。借助問題支架的幫助,老師在課前通過收集問題集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篩選,對教學有效高質(zhì)的問題進行利用,對無效、瑣碎、劣質(zhì)的提問進行刪除,這就避免了課堂高耗低效的情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有效高質(zhì)。例如《辛棄疾詞三首》的問題化教學設計,問題經(jīng)過篩選之后,只保留了這樣一些問題:
1.這個字的讀音是?上片描寫了什么場景?
2.“闌珊”如何解釋?
3.此場景有什么特點?
4.這句話哪些字詞需要重讀?理由?整體來看,哪些字詞需要重讀?
5.此情景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感情?理由是什么?
6.上片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7.下片的兩句讀法一樣嗎?為什么?第二句和第三句的讀法一樣嗎?為什么?
8.哪些字詞需要重讀?理由?上片應該怎樣讀?下片應該用什么語速、語調(diào)讀?
9.第二句和第三句應該怎樣讀?能否自主設計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其誦讀方法?
問題的提出非常精煉,而且跟教學目標緊密相關,也就是說問題的提出是為解決教學目標服務的,避免了漫無邊際的課堂教學。
再次是使問題的設計更加有梯度,有層次感。還是以《辛棄疾詞三首》的問題化教學設計為例加以闡述。知識問題:這個字的讀音是?上片描寫了什么場景?思維問題:“闌珊”如何解釋?能力提升問題:能否自主設計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其誦讀方法?
跟傳統(tǒng)的教學不一樣,問題化教學設計的問題是按照學生思維由淺入深的層級過程進行設計的,有知識方面的基本問題,有思維方面的深度思考問題,這就帶動了學生的思維能夠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這樣引領學習的課堂,才是真正有用、有效的。
問題化教學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收集資料,思考、討論問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追求學生一般發(fā)展與特殊發(fā)展,群體發(fā)展與個體發(fā)展的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優(yōu)質(zhì)減負”;另一方面問題化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能做到將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思維訓練三者有機結合,對一線教師來說,是個值得思考和嘗試的教學方式。
(唐少玲 廣東深圳市松崗中學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