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開高健對《恐慌》主人公性格的設定及主題的彰顯

      2015-07-18 20:37:33楊華鄒圣嬰
      日本問題研究 2015年3期
      關鍵詞:恐慌

      楊華+鄒圣嬰

      摘 要:作為日本戰(zhàn)后文壇的一位重要作家,開高健不同于戰(zhàn)后其他作家;他放眼社會,針砭時弊,給世人以深思及啟迪,走出了一條與傳統(tǒng)的“私小說”完全不同的道路。代表作之一的《恐慌》發(fā)表于1957年,正值日本經(jīng)濟高速增長的前夕。處于大動蕩時期的日本社會亟需能夠從正面直視并描寫社會實態(tài)的作家,開高健的《恐慌》正好回應了這一時代要求。探討主人公俊介的積極、妥協(xié)、抗爭、精明等諸種性格因素,分析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人們普遍存在的躁動不安、無所適從的心理特征,揭示作品的主題亦即集團中的個人和官僚體制的腐敗,從而發(fā)現(xiàn)開高健作品所蘊含的鮮明時代特征和現(xiàn)實批判意義。

      關鍵詞:開高健;俊介;主人公的性格;官僚體制的腐敗;集團中的個人

      中圖分類號:I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5)03-0057-07

      DOI: 10.14156/j.cnki.rbwtyj.2015.03.007

      引 言

      開高健是日本戰(zhàn)后著名作家之一,1957年在《新日本文學》上發(fā)表的中篇小說《恐慌》,使他聲名鵲起,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緊接著同年又發(fā)表了《巨人與玩具》《皇帝的新裝》,并且憑借后者擊敗了大江健三郎的《死者的奢華》獲得第三十八屆芥川文學獎。對于這部作品,開高健本人曾在《頁之背后·7》中論述到,“在讀了薩特的《嘔吐》之后,我確信探求人的內(nèi)在的文學已經(jīng)終止了,因此必須創(chuàng)作不下沉到個人‘心理的作品”[1]。這里所說的“探求人的內(nèi)在的文學”,指的就是日本傳統(tǒng)的“私小說”??v觀開高健的作品,可以看出他走出了一條與私小說所完全不同的道路:放眼于社會,針砭時弊,給世人以深思及啟迪。受到薩特《嘔吐》的沖擊,開高健以“集團中的個人”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恐慌》,揭露了官僚體制的腐敗。這部小說受到朝日新聞科學欄目中的報道的啟發(fā),既具有現(xiàn)實意義,同時又展現(xiàn)了虛幻的側(cè)面,具有獨特的魅力。迄今為止的先行研究主要是圍繞對“組織和個人”論的反駁、作家的文體特色及《恐慌》的主題分析等來進行的,對小說中的出場人物,特別是主人公的性格的研究尚不夠詳細和深入,而這部分恰恰對作品的內(nèi)容及主題的理解起著關鍵作用。文章擬通過文本分析,研究主人公俊介的積極、妥協(xié)、抗爭、精明等方面的性格因素,從而深入地探討作品的主題即集團中的個人和官僚體制的腐敗現(xiàn)象。

      一、開高健對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抵抗

      《恐慌》的發(fā)表時間是1957年,正值日本經(jīng)濟高度成長(1955年—1973年)開始的前夕,日本終于擺脫戰(zhàn)后的生活貧乏,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也在1955年超過戰(zhàn)前最好水平,全國上下掀起一股“重建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熱潮,一切以“經(jīng)濟”“金錢”為目標。開高健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加賀乙彥曾說道,“開高健寫出了當時日本作家所寫不出的世界”[2]。這個“寫不出的世界”就是指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政府采取集團行動的日本社會當時的真實形態(tài)。在日本近代文壇上,描寫戰(zhàn)后狀況的作家舉不勝舉。被稱之為第一次戰(zhàn)后派和第二次戰(zhàn)后派的作家的作品群中,出現(xiàn)了不再執(zhí)著于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創(chuàng)作手法的萌芽,但是這種萌芽也僅限于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給放大了。也就是說,這些作品主要是描寫自己如何看待戰(zhàn)爭、如何與戰(zhàn)爭對峙等這些個人的煩惱的。在那之后出現(xiàn)的第三新人也多數(shù)是在溫吞的日常生活中,謹慎地進行著不超過個人幅度的探索。類似于這樣的戰(zhàn)后文學可以說并沒有徹底打破持續(xù)了五六十年的日本私小說的傳統(tǒng),僅是私小說的一種變形。因此,處于大動蕩時期的日本社會需要能夠從正面直視并描寫社會實態(tài)的作家。開高健在當時發(fā)表的小說《恐慌》正好回應了這一時代要求。

      開高健通過主人公俊介這一年輕官吏對鼠害的預測、滅鼠及結果這一徒勞的經(jīng)歷,揭示了在官僚機構中,上層人物掌握著權力,和工商業(yè)界等各界相勾結,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窮盡所有陰險手段的集團力量的巨大性。在這個集團中,個人的正義、良知都是被排除在游戲規(guī)則之外的,是渺小而無助的。事實上,由課長的“口臭”所象征的腐敗的官僚機構對應著超越人力的巨大的動物集團。從開高健筆中描寫的鼠群的巨大破壞力量就可以切身體會到當時日本的腐敗官僚機構的集團行動所帶來的盲目性、破壞性以及集團對個人生命力的壓制這一社會實況。開高健曾說,“之所以寫這部作品,就是盼望未來能出現(xiàn)一個個人的正義呼聲能夠順利傳達的體制”[3]。在《恐慌》發(fā)表后,這種以文學作品來探討社會問題的形式立刻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當時,伊藤整的“組織和個人”觀點形成了一股風潮,其論點主要強調(diào)了處于強大組織中的個人的悲慘性。但是,開高健認為個人即使是集團這個龐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其中仍然有人保持了自己的鮮明個性?!凹瘓F中的個人”因此也便成為了開高健文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集團化、秩序化的現(xiàn)代社會體系要求人們服從既定的規(guī)則制度,不允許任何人打破常規(guī),打破現(xiàn)有秩序。那些不墨守成規(guī),有著強烈個性的人就像安裝在這個體系中的一個個不定時炸彈一樣危險,所以現(xiàn)代社會體制就必須對他們進行壓制和排斥。但是,壓制是抹殺不了其個性的,他們會對現(xiàn)實中的黑暗進行反抗,要求改革。開高健就是敏銳地捕捉到當時日本社會的這種動向,通過俊介的內(nèi)心活動和言談舉止表現(xiàn)了出來。

      50年代后半期,日本經(jīng)濟進入高度成長期,但是卻沒有產(chǎn)生出與生產(chǎn)社會化及生活社會化相契合的體系、政策。因此,社會矛盾激化,在經(jīng)濟高度成長期間,出現(xiàn)了一切以金錢和權力為中心的扭曲的社會構造。另一方面,民眾對政治的不滿、不信任也日趨顯著,也就是對腐敗的現(xiàn)代官僚體制的反感越來越強烈。其中,憲法維護、基地反戰(zhàn)、禁核等代表民眾心聲的革新勢力在積極地活躍著。這一系列斗爭,正是知識分子及民眾對政治權力極力反抗的體現(xiàn)。憧憬自由的開高健對這樣的戰(zhàn)后社會顯示出了積極抵抗的姿態(tài)。

      開高健在青年時期就受到法國哲學,特別是薩特存在主義的影響。薩特思想可大致概括為前期的以個人自由為中心和后期的以社會自由問題為中心這兩個階段,但無論是在哪個時期,他最關心的還是“自由”?!八_特的存在主義批判了觀念論的、分析性的近代思想,闡明了作為整體的人的構造,并把它作為自由來把握,作為參與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4]。薩特的這一特征在開高健自身及其文學作品上得以充分體現(xiàn)。早在《恐慌》之前,開高健就通過《衛(wèi)生城市》《無名街道》等作品,反映當時的學生運動和政治運動。此外,在1958年的“反對新警察職務執(zhí)行法的文藝演講會”和1959年的“反對修訂安保條約之夜”的集會上進行演講也是很好的例證,顯示出開高健關注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但需要注意的是,開高健并不是一位政治作家。他揭露官僚體制、反對越南戰(zhàn)爭、反對核試驗,并不是因為某種特定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所驅(qū)使;他既不是進步派也不是保守派,而是一位“自由主義者”。在越南戰(zhàn)爭中,開高健從一開始就“既不擁護美國,也不擁護越共,首要從事實出發(fā)”,堅持誠實坦率的態(tài)度直面越南戰(zhàn)爭問題。但是,他的《越南戰(zhàn)記》在當時獲得的卻不完全是好評。吉本隆明曾說這是開高健思想上的“國外流亡”,甚至于還有類似“被美軍的人道主義所吸引,沒有看到帝國主義本質(zhì)”的評論。對于這些評價,開高健明確表示一定要基于客觀事實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通過作品,他揭露了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即加害者同時也是受害者。這是和開高健本人渴望自由,敢于直面現(xiàn)實的個性緊緊相連的。此外,1968年《光輝的黑暗》的發(fā)表就更強有力地證實了這一點。

      二、俊介的積極工作態(tài)度和對官僚機構的抗爭

      《恐慌》開篇是從描寫動物飼養(yǎng)室到處散發(fā)的臭味開始的。這臭味不僅僅飄蕩在“縣廳”,也籠罩著整部作品。隨著開篇場面的導入,清楚地預示了作品的主題。俊介帶領課長去參觀黃鼠狼的飼養(yǎng)箱,不同于那些早已被馴服的狐貍,這只黃鼠狼一聽到人的腳步聲就躲藏起來不肯露面。無奈之下,飼養(yǎng)員只好將事先準備好的老鼠放入飼養(yǎng)箱中并關掉電燈引誘其出來。黃鼠狼以驚人的速度咬死了四只老鼠,只留下一縷黃色的煙霧。這里的黃鼠狼是沒有被人類馴服的野性的象征,也是對處于官僚集團中特立獨行的主人公俊介的比喻??〗楸贿@種新鮮感、緊張感所觸動,當他離開飼養(yǎng)室,面對自己周圍的人,面對自己所生存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時,突然感到“一種日常熟悉的,令人疲倦的輕微的尸臭味又撲面而來”[5]。

      正如作品開篇所暗示的那樣,俊介從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官僚機構的腐敗。作者所設定的這個主人公是一位有著自己的良知,不隨波逐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具有積極工作態(tài)度的青年。因此,在預測到將會發(fā)生鼠害后,他越級直接向局長提交了預防鼠害的計劃書。雖然鼠害的話題早在一年前就被提了出來,但是根本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重視,俊介所在的山林課的職員們也正如那些被馴服的狐貍一樣,每天只是麻木地、盲目地混日子。如果按照縣廳這一行政機構的垂直體系來遞交的話,那自己的計劃書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到達局長的手中,并且很可能在中間的某一級被截留。俊介正是因為清楚官僚機構的特征,才故意無視垂直體系中的課長和部長,越級直接提交給了局長。然而,正如預料中一樣,俊介花了三個星期才完成的計劃書被局長拒絕了。局長根本就沒有看其內(nèi)容,而只是在意俊介無視秩序,越級向自己提交計劃書這件事,并直接把計劃書返回給課長。課長當然對俊介的越級行為非常不滿,把計劃書扔進了抽屜里。

      即便如此,俊介仍然對鼠害的防治抱有積極態(tài)度。一年后,新的課長因為受賄問題而調(diào)任到俊介所屬的山林課??〗殡m然知道腐敗越來越嚴重,但是也對新來的課長抱有希望,一有機會就與之談起鼠害的恐慌問題??梢钥闯?,俊介是一位對工作抱有積極態(tài)度,想把民眾從恐慌中拯救出來的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青年。 除了在縣廳里的努力,俊介還親自到各村去調(diào)查,并向人們發(fā)出警告,可是依然遭遇了無視。春天來臨、積雪融化,鼠害如俊介預測那樣如期爆發(fā),像潮水般兇猛而來,席卷了整個城市。因為俊介是預測鼠災的第一人,遂理所當然地被委以治鼠任務。盡管明知這是一個在別人眼中“費力不討好的差事”,但俊介為了和鼠群作戰(zhàn),還是積極地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他如同與“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作斗爭一樣埋頭于繁重的治鼠任務中。九頭蛇在希臘神話中是惡的象征,可以說,表面上俊介是在與鼠害作斗爭,但是內(nèi)里卻反映出他對腐敗官僚體制的抗爭。

      但是,俊介的所有努力與行動卻在巨大的老鼠集團面前無濟于事。單只的老鼠活動半徑也就10米左右,一旦超過30米,就會連自己的巢穴都找不到。但是,即便是一只只膽小而又敏感的老鼠,一旦被編入受慣性力量支配的集團中,它的性質(zhì)就會完全改變。單個的老鼠會被集體的慣性所同化,最終受到集體慣性的驅(qū)使而喪失正常的味覺和嗅覺,直至本能的完全喪失,甚至對“死亡的氣息”也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這里就出現(xiàn)了個體和群體也就是個人和集團的關系問題。關于這一點,磯田光一做了如下評述,“當個體被編入集團時,那就不單單是量的變化而是引起了質(zhì)的變化,這是與集團心理學所相符的?!犊只拧返木手幘驮谟谑笕核鶕碛械某跞藗冾A測的力量”[6]。鼠害引發(fā)的后果是慘重的,可是無論俊介和民眾采取何種手段,都無法將其撲滅。最后隨著鼠群的集體跳湖自殺,鼠害事件才得以暫時解決。

      相對于鼠群,開高健在作品中設定了縣廳這一代表官僚體制的集團。在這個官僚機構中,處于金字塔上層的人物控制著全部,壓制著底層人物。但是其中仍然有保持著自己個性、靠自己意志而不斷努力的小人物,那就是俊介。不畏官場的黑暗和腐敗,為了防治鼠害可謂不遺余力。但是他最終還是逃脫不了被集團化、秩序化的現(xiàn)代官僚體制所壓制的命運,甚至掉入了課長和局長布好的陷阱中。最后鼠群奔向湖畔而自取滅亡,也意味著俊介的所有努力都以徒勞告終,他只有發(fā)出“人最終還是只能回歸人類社會”的感嘆。鼠害過去,一切社會秩序又恢復原貌?!叭藗兺浟思毦透锩刂鱾冮_始搶奪林木補償金,課長又在謀劃新的貪污,村鎮(zhèn)像圍繞的圓周一樣又恢復到平靜的生活。隨著這次恐慌的原動力消失在水中,引發(fā)的政治和心理的恐慌又深深地潛入到人們的意識底下”。集團的力量如此之巨大,處于集團中的個人又是如此軟弱,所有努力的結果都歸于徒勞,對于這些問題,開高健都洞察于心。但是,在作品中,開高健仍然為俊介賦予積極性、抗爭性,可以說,這與作家敢于直面當時日本社會黑暗面的性格有著深刻淵源。

      三、俊介的復雜性格及對集團的妥協(xié)

      開高健所設定的俊介這一主人公,并不能單一地定位于正義派或英雄式人物。他是一個以“最小·最大(mini max)”即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為處事原則的人。一邊為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而積極抗爭,一邊意識到在權力面前自己的渺小時又在某種程度上采取了妥協(xié)。佐伯彰一曾評論道,“雖然抓住了上司的弱點,但是作為勇敢的斗士卻沒有貫穿始終,這一點令人遺憾”[7]。但是,正是因為“沒有貫穿始終”,才使得這一人物的刻畫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為在現(xiàn)代官僚體制的重壓面前如果不妥協(xié)的話,俊介恐怕是難以生存下去的。并且,對于官僚體制時常表現(xiàn)出反抗性格的俊介,也決不是要摧毀這個集團。相反,他希望這個機構能夠更好地運作,并為自己能夠在其中發(fā)揮作用而煞費苦心。同時正因為俊介非常清楚官僚體制的游戲規(guī)則,才產(chǎn)生了他所謂的處事方法,即“最小·最大”戰(zhàn)術。在俊介看來,這場與官僚體制的抗爭,如果贏了,他就可以出人頭地;萬一輸了,自己在縣廳中的地位也不會改變,可以把自己的積極行為輕松地解釋成為了擺脫無聊的生活而敷衍過去。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最后還是掉入了陷阱,被官僚體制所排斥和拋棄。

      開高健自小生活在大阪,大阪人所具有的瀟灑、叛逆、頑強、尊重獨創(chuàng)性等特質(zhì)給開高健帶來很大的影響。奧野健男指出,“既不是褒義也不是貶義,在開高文學里,存在著大阪商人的倔強與精明”[8]。在《恐慌》這部作品里,開高健通過俊介為自己打分,制定各種各樣的計劃等描寫,刻畫出俊介這個人物精明而有計劃性的一面。

      縱觀全文,“滿足感”“快感”等詞語反復出現(xiàn),從文體上來看,可以說是一種饒舌,但是從文本內(nèi)容上加以考量,卻是作者為了強調(diào)與黃鼠狼的野性相似的俊介的性格而特意為之的。只不過,黃鼠狼是出于本能的驅(qū)使,是自然界生存競爭的結果?!安妒场?“生存”這個真理使動物能爆發(fā)出驚人的能量。與黃鼠狼的本能比較,俊介是有意識地采取抗爭的行動才被官僚機構所排斥的。由此可見,俊介是一個有著積極性、妥協(xié)性、抗爭性、計劃性等復雜性格的人物??梢哉f,在集團化、秩序化的社會體制重壓下,這種復雜性格的形成也是一種必然??〗闉榱朔乐问蠛?,積極地實地考察、制定計劃書,結果局長把計劃書返回給了課長,課長罵俊介“愛出風頭”,同事們也處于嫉妒心理,疏遠排擠他。前面提到,在官僚機構中存在著嚴格的“秩序”,身處其中的人們必須遵守這個秩序,像俊介這樣的做法,受到排擠也是不難想象的。他的同事們就是“秩序”的忠實擁護者,是當時官僚機構底層絕大多數(shù)職員的真實寫照。他們在這個集團中,整天渾渾噩噩,按部就班,對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漠不關心,卻對打破這種“秩序”的俊介斤斤計較、冷嘲熱諷。雖然處于金字塔底層的俊介為了預防鼠害做了積極的努力,但是正因為他不按常理出牌,沒有遵守這個秩序,結果非但沒對鼠害的防治起到任何作用,個人還遭受了巨大的挫折。這個時候,俊介選擇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協(xié)。

      首先,在被課長返還計劃書的時候,俊介選擇了沉默。之所以沒有一如既往地積極抗爭而是沉默,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以自己的力量對抗因為受賄事件而調(diào)任過來的課長無異于以卵擊石,并且為了不引起對方的警惕,還主動為課長開門并接受了課長的走私香煙。“無論怎么反抗也是沒用的,索性我就退一步”。在發(fā)現(xiàn)課長和“野田動物”的人進行勾結后,也僅對課長進行了警告。從前面的描述來看,俊介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積極的青年,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應該用所掌握的證據(jù)去告發(fā)課長。然而俊介只是以一種輕松的口吻警告了一下,而未作出其它舉動。這里可以看出,俊介的性格不光是“積極”那么簡單,他其實是一個在各方面都考慮周詳、十分謹慎的人。他明白自己手里雖然握有證據(jù),但是對手絕不僅僅是課長一個人,在課長背后還有強大的官僚機構的支撐,如果決裂,結果只能是自己被踢出局,因此他選擇了妥協(xié)。課長的“秘密”暴露后,俊介以為自己取得了勝利,因此接受了課長的邀請,沒想到卻掉入局長和課長布好的陷阱中,以“高升”的形式被完全排斥在這個體制之外了,所以說取得最后勝利的還是腐敗的現(xiàn)代官僚體制。

      在嚴重的鼠害面前,龐大的官僚體系也無能為力,處于集團中的人們所費盡心思的就是明哲保身、逃避責任及如何互相勾結賺錢等?,F(xiàn)代官僚體制的特征就是縱向的“命令—服從”,橫向的“權限”;各級官員對上司的命令必須無條件服從,對于自己權限以外的事情決不能染指。由于這種官僚體制的秩序性、規(guī)則性的限制,個人的自由和創(chuàng)造性就受到了強烈壓制。這種超越了具體肉體的集團行動,壓制、迫害著肉體的個人行動。換言之,在官僚體制的巨大能量面前,個體的行為是無比渺小的。在《恐慌》里,如同在鼠群面前束手無策的人們一樣,有著自己想法并付諸實施的俊介雖然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努力,但是在龐大的官僚體制前,也只有采取妥協(xié)而別無他途。

      關于《恐慌》的主題,開高健在《頁之背后·7》里曾這樣說到,“鼠群作為不可抗力的發(fā)生,達到極限,于是在某日就突然奔向自我毀滅。讓我感覺到可以寫出集團中的自我的能量。個人既是主角又是配角”。作者的這一“個人既是主角又是配角”的看法,正是對“個人究竟是什么”這一古老又新鮮的命題的問答。開高健把他定義為“集團中的個人”,并通過那些一只只膽小的動物集聚成的群體所釋放的無目的的巨大能量描寫了出來。

      結 語

      開高健因為受到薩特《嘔吐》的沖擊,放棄了對人的內(nèi)在問題的探求,在《恐慌》中論述了對“集團中的個人”這一問題的認識,其中充滿了對集團潛在能量的期待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對這種能量的浪費的惋惜。以《恐慌》為代表,《巨人與玩具》《皇帝的新衣》,以及其后所發(fā)表的《流亡記》《日本低級歌劇》《魯濱遜的后裔》等一系列作品,都是作者的“外向性文學”,反映出開高健將創(chuàng)作的視點置于身邊社會的這一特色。這可以說是對傳統(tǒng)的私小說的強烈否定。他以寓言的形式比喻了在社會體制中遭排斥的個人,力圖描寫處于集團中的人們的那種原始的力量。這也是對當時流行的“組織和個人”理論的反駁。集團的力量是異常強大的,處于其中的個人看起來是無比的渺小,但是仍然有擁有自身個性,有著積極態(tài)度反抗官僚體制的個人的存在。當然,就如《恐慌》中的俊介反抗金字塔上層人物的結果所顯示的一樣,由于官僚體制的陰暗、強大,人們的努力最后也都歸于徒勞。文章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討了開高健《恐慌》中主人公俊介的諸種性格因素,分析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人們普遍存在的躁動不安、無所適從的心理特征,進而揭示了集團中的個人和官僚體制的腐敗,從中可以看出開高健作品中蘊含的鮮明時代特征和現(xiàn)實批判意義。

      [參考文獻]

      [1] 開高健. 開高健全作品[M]. 東京: 新潮社, 1973.

      [2] 加賀乙彥. 開高健と躁鬱[A]// 大岡玲, 加賀乙彥, 増?zhí)铯撙鹤? 開高健 その人と文學. 東京:株式會社ティビーエス·ブリタニカ,1999: 179.

      [3] 淺見淵. 評伝的解説<開高健>[A]// 石原慎太郎. 開高健集 現(xiàn)代日本の文學48. 東京: 學習研究社, 1977: 454.

      [4] 下中報彥. 哲學事典[D]. 東京: 平凡社, 1975: 605.

      [5] 開高健. パニック[A]// 石原慎太郎. 開高健集 現(xiàn)代日本の文學48. 東京: 學習研究社, 1977.

      [6] 磯田光一. 集団としての人間―「パニック」の動物界[J]. 國文學 解釈と教材の研究, 1982(11): 59.

      [7] 佐伯彰一. 可能性の芽―文蕓時評[J]. 文學界, 1957(9): 164.

      [8] 奧野健男. 開高健[A]// 昭和文學全集: 29. 東京: 角川書店, 1963: 219。

      [責任編輯 孫 麗]

      Assessing the theme of the works from Syunnsukes complex character in Panic

      YANG Hua, ZOU Sheng-ying

      (Faculty of Japanes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Dalian University, Liaoning, Dalian, 116622, China)

      Abstract: Kaikou takesi is an important writer in Japan's post-war literary world (after World War II). Different from other writers in the same period, he walked out a completely new style--I novels which is not the same as the traditional one. 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whole society, condemn social ills and offer salutary avice which inspires and enlightens people.Panic is one of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published in 1957, which is the early beginning of Japans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after begin on the eve of WWII. During this period, the writer who can critcize immedeatly and expose the social realities is needed. It is Panic that can jus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in thisera.Through textu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from positive, compromise,survival and wise aspects of the protagonist's personality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heme of the works.That is to say,to explorethe theme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bureaucratic corruption”.

      Keywords: kaikou takesi; Syun suke; the heros complex character; bureaucratic corruption; a member of a group

      猜你喜歡
      恐慌
      保持適度“恐慌”
      政工學刊(2024年6期)2024-06-15 13:50:07
      考慮搶行行為的恐慌狀態(tài)人員疏散研究*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21年2期)2021-05-14 09:50:50
      “本領恐慌”與“看家本領”
      面對疫情,如何自我調(diào)整緊張和恐慌情緒?
      繩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領恐慌”
      當代陜西(2020年24期)2020-02-01 07:07:10
      孩子入園焦慮,家長莫要恐慌
      “兩個輿論場”的博弈與融合——對“疫苗恐慌”事件的傳播思考
      恐慌星期六Miya
      MERS可防可控別恐慌
      成安县| 鄱阳县| 综艺| 邛崃市| 上林县| 镇巴县| 博客| 临潭县| 壤塘县| 阳春市| 麻城市| 剑河县| 广丰县| 凯里市| 廉江市| 桐庐县| 资溪县| 常德市| 黑水县| 治县。| 宁陵县| 商河县| 东兴市| 威信县| 孟州市| 九寨沟县| 新巴尔虎右旗| 社会| 南和县| 永州市| 岑巩县| 郑州市| 融水| 邢台市| 南华县| 雅江县| 武城县| 怀柔区| 建湖县| 高州市|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