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玲[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烏魯木齊 830046]
敘事學文本研究
論《象牙戒指》的敘述分層
⊙左雪玲[新疆大學人文學院, 烏魯木齊 830046]
敘述分層自熱奈特提出以來,隨著敘事學的發(fā)展,其概念變得愈加清晰,內涵更加豐富多樣。本文試圖用敘述分層理論解析廬隱的小說《象牙戒指》。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將故事情節(jié)置于三個敘述層次之下,并在各個層次之間進行跨層敘事,使得各層次的敘述者與受敘者相互交流轉換,體現(xiàn)了作者獨具匠心的敘事技巧。
敘述分層 故事外敘述層 內故事敘述層 元故事敘述層 敘述者
廬隱是五四時期享有盛譽的女作家,以感傷的浪漫主義見長。《象牙戒指》是她1931年發(fā)表于《小說月報》的一篇長篇小說。這篇小說中廬隱巧妙地運用敘事分層及敘述跨層寫出了知識女性在那個時代的命運,把對女性“解放”的懷疑和憂慮、對人生意義的探究和無法把握命運的悲劇進行了深刻剖析。
敘述分層概念由熱奈特1972年在其《敘事話語》中提出。熱奈特指出:在不同的敘事間有敘述本身表示的界限,由此會產生不同的層次;敘述分層中第二個敘事的敘述者一般是第一個敘事中的人物;而產生第二個敘事的敘述行為是第一個敘事中講述的一件事。在此基礎上,熱奈特給出了進一步描述,并提出了敘述分層的三個術語,即故事外敘事、內敘事和元敘事。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熱奈特僅是給出一系列描述,對于如何判定什么是故事外敘事、內敘事和元敘事,他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由于他沒有明確給出區(qū)分敘述分層的標準是敘述者的變化,因此容易將敘述分層的問題與同故事敘述、異故事敘述等與人稱相關的概念相混淆。此外,熱奈特在敘述分層中強調“敘述的事件”與“敘述行為”屬于不同層次,但沒有意識到敘述者的變化是敘事分層最重要的依據和標準。
里蒙·凱南在自己的敘述學專著《敘事虛構作品中》也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了敘述分層。凱南對敘述分層的定義雖然源于熱奈特,但她對敘述分層的見解比熱奈特更加清晰明了。首先,凱南認為:“故事里面也可能含有敘述。一個人物的行動是敘述的對象,可是,這個人物也可以反過來敘述另一個故事。在他講的故事里,當然還可以有另一個人物敘述另外一個故事?!雹賱P南明確提出故事里面也可能含有敘述,作為敘述對象的人物,也可以反過來敘述另一個故事。凱南看到了敘述者與人物之間的關系,并明確指出人物敘述故事。她指出敘述分層中更為本質的因素便是敘述者的變化。其次,凱南提出“每個內部的敘述故事都從屬于使其得以存在的那個外圍的敘述故事”。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凱南在原有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闡釋,提出了“故事中的故事形成層次”。也就是在敘述分層中,每一個故事層是相對完整的獨立的敘述個體。最后在敘述分層的分析中,凱南還提出“敘述總是處于所敘述的故事之上的那個層次”?!肮适聦佑沙适聦訑⑹稣邤⑹?,次故事層由故事層的敘述者敘述”②。凱南的這一定義一方面強調了不同敘述層的包含關系;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了高(熱奈特的“低”)一層敘述對低(熱奈特的“高”)一層敘述的作用。她的提法跟熱奈特一脈相承,他們的意思具體來說就是產生故事層(內敘述)的敘述者是超敘述層的人物,而產生次故事層的敘述者是故事層的人物。
趙毅衡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劃分敘述分層的標準。他提出了辨別敘述分層的明確標準:敘述的分層是以敘述者身份為判別標準,“敘述分層的標準是上一層次的人物成為下一層次的敘述者”③。他明確提出:敘述分層的標準是高(熱奈特的“低”)一層的人物成為低(熱奈特的“高”)一層次的敘述者。他最終真正找到了敘述分層產生的原因,明確了其劃分標準。當上一層的人物轉變?yōu)橄乱粚拥臄⑹稣咧v起故事來,那么,小說則出現(xiàn)了敘述分層。
“如果將熱奈特、凱南、趙毅衡的概念相綜合,我們可以得出判定敘述分層的一個較完整的標準:敘述分層是一個文本內的形式問題,是對傳統(tǒng)‘嵌入’概念的系統(tǒng)化,不同的敘事之間分為不同層次?!雹芷渑卸ㄖ饕且詳⑹稣叩淖兓癁闃藴剩咭粚哟蔚娜宋锍蔀榈鸵粚哟蔚臄⑹稣?;同時敘述層之間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敘述者講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單元,是一種故事中的故事的結構。
在《象牙戒指》中作者在敘述分層上做足了文章,故事外敘述層為通篇定下線索,即“沁珠為何而死”,作者巧妙地借素文之口在故事內敘述層中,以旁觀者的角度講述沁珠這一生,在第二層敘述中,作者又不停地穿插了元故事敘述層中沁珠本人的書信和日記,不僅補充了第二層敘述,也將沁珠本人立體真實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在《象牙戒指》當中,敘述者的變化也為我們清晰地呈現(xiàn)了三個分層敘述:
敘述 敘事故事外敘述層超故事敘事(露莎與素文相約見面,詢問沁珠死因)故事內敘述層 第二級敘述者素文 第一級敘事(素文回憶與沁珠交往過程)元故事敘述層 第三級敘述者沁珠第一級敘述者(超故事敘述者)露莎第二級敘事(沁珠與伍念秋、素文、曹子卿等人書信及沁珠本人日記)
小說一開始,露莎作為故事外敘事層的敘述者,便以露莎的視角展開敘述。露莎于家中約會素文,兩人共同的朋友沁珠逝世,因素文與沁珠交好,露莎便向素文詢問沁珠為何而死,隨沁珠入土的象牙戒指為何會出現(xiàn)在素文的手上?這一系列的疑團為下文素文講述關于沁珠的故事設下懸念。這樣一來,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敘述者也發(fā)生了轉變。
在故事內敘述層中,作為敘述外故事層面出現(xiàn)的人物便順其自然變?yōu)閿⑹鰞裙适碌臄⑹稣摺K匚膶⒆约骸把劬Α敝?,一一講述給不在場的露莎和讀者,從校園初識沁珠開始,到和沁珠成為好友,到見證沁珠與伍念秋感情未果、與曹子卿最終陰陽兩隔等幾段感情糾葛沉浮。她像一臺攝影機一般把沁珠日常生活記錄下來,力求做到客觀真實。
而其他素文不在場發(fā)生的事件或者沁珠本人內心世界,作者又巧妙地轉變敘述者,將其交給故事的主人公沁珠,以書信或者日記的方式,讓沁珠講述自己的故事,從而進一步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這就是元故事敘述層。沁珠與伍念秋、曹子卿、素文的信件來往,還有沁珠本人的日記,雖然都是借助素文之眼看到的,但是敘述者已經發(fā)生變化,沁珠成為元故事層自己的代言人。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故事內敘述層和元故事敘述層中,作者并沒有停滯在某一敘述層,她游刃有余地在二者之間游走,即跨層敘述。在故事內敘述層和元敘述層中,素文講述沁珠故事的同時,巧妙地加入沁珠本人日記,與伍念秋、曹子卿等人的書信,將一段完整的故事按照線性邏輯順序鋪陳開來。這樣,敘述者就由素文和沁珠二者輪流充當,這是作者在故事外敘述層和元故事敘述層之間的跨層敘述。在小說結尾,作者重新回歸到故事外敘述層,素文已經完成自己的敘述,退居為受敘者,而敘述者露莎向素文要來沁珠的日記,讀了起來,這時敘述者又變成日記里的沁珠,這是故事外敘述層與元敘述層的跨層交流。在《象牙戒指》中,作者將通篇故事統(tǒng)攝在故事外敘述層中,露莎和素文說起“沁珠之死”這一故事;而后,在故事內敘述層中又以素文的視角觀察沁珠的生活,講述了沁珠的故事,在素文敘述的故事中,還有沁珠本人敘述的自己的故事,沁珠的行動是敘述對象,但是沁珠本人又在敘述自己的故事。作者在這三個敘述層次上交流往復,不僅豐富了小說的敘述模式,沁珠本人這一人物形象也真切地躍然紙上。
總之,敘事學中敘述分層在小說中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視。在《象牙戒指》這篇小說中廬隱采用書信、日記等形式,以其獨特的敘事層次安排和跨層敘述為我們徐徐道出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在各敘述層中作者還有意靈活進行敘述跨層,表達了作者對知識分子女性人生的思考。當然,廬隱在敘述層次上的復雜多變也為當下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范式與借鑒。
①② [以色列]里蒙·凱南:《敘事虛構作品》,姚錦清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
③ 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④ 方小莉:《敘述分層——一個旅行的概念》,《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版。
[1] [法]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2] 申丹.敘事學與小說文體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申丹,王麗亞.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成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 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 龍召蘭.對廬隱《象牙戒指》的解讀[J].文學藝術,2009.
作 者:左雪玲,新疆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