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大奎 朱海桃 何芳
【摘要】目的 重點探索中西醫(yī)結合應用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挑選符合條件的95例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對照組47例應用西醫(yī)治療,觀察組48例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比兩組療效。結果 對照組的優(yōu)良率僅僅達到72.34%,顯著低于觀察組的97.92%。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照組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明顯低于觀察組。結論 化斑湯+辛伐他汀應用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切實可行,安全可靠。
【關鍵詞】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辛伐他汀;化斑湯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carotid artery plaqu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ZHONG Da-kui,ZHU Hai-tao,HE Fang
(Neur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ene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Mining Co.Ltd.,
Chongqing 4024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focus i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CM + Western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plaque.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95 eligibl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plaques, Western medicine is applied to 4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stern + Chinese medicine is applied to 48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ative efficacy. Results Excellent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reached only 72.34 percen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97.9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cellent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 The spot of soup + simvastatin applied to ischemic stroke, carotid artery plaque feasible, safe and reliable.
【Key words】Ischemic stroke carotid artery plaque; Simvastatin; Huaban Decoction
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發(fā)病因素是頸動脈粥樣硬化,大部分的缺血性腦卒中均由頸動脈病變引發(fā),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本次研究的方向是探索中西醫(yī)結合應用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是否可行,挑選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5例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現(xiàn)將報告呈現(xiàn)如下,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5例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對照組47例患者中,女21例,男26例,年齡47.8~75.5歲,平均年齡(56.89±3.74)歲。病程3.2~15.6天,平均病程(6.82±0.85)天。對照組48例患者中,女20例,男28例,年齡47.9~75.1歲,平均年齡(56.96±3.68)歲。病程3.1~15.4天,平均病程(6.68±0.78)天。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男女比例、病程時間、臨床癥狀、年齡大小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47例應用西醫(yī)治療:給予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
3個月為1個療程。患者需要堅持治療6個月。
觀察組48例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辛伐他汀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化斑湯,化斑湯的藥方如下:天麻、南星、菖蒲、郁金、竹茹、白術、半夏、陳皮、茯苓、紅花、赤芍、當歸、桃仁、地龍、全蝎、枳實各10 g、夏枯草15 g、丹參20 g,1劑/d,患者服用2次/d[1]。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把所有的數(shù)據(jù)輸入SPSS 17.2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以百分數(shù)(%)、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經軟件計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康復情況
對照組中,康復效果為差的占了13例,康復效果為良的占了14例,康復效果為優(yōu)的占了20例,對照組的康復效果稍差,優(yōu)良率僅僅達到72.34%。觀察組中,康復效果為差的占了1例,康復效果為良的占了9例,康復效果為優(yōu)的占了38例,觀察組的康復效果較好,優(yōu)良率高達97.92%。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康復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康復情況對比康復效果 對照組(n=47) 觀察組(n=48)
差 13 1
良 14 9
優(yōu) 20 38
優(yōu)良率 72.34 97.92
2.2 對比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給予不同治療方案之后,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神經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對照組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明顯不如觀察組。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時間 對照組(n=47) 觀察組(n=48)
治療前 25.41±8.45 25.56±8.14
治療后 21.46±7.65 15.74±6.41
3 討 論
在中醫(yī)學上,缺血性卒中屬于“眩暈”、“偏枯”、“中風”等范疇,動脈粥樣硬的危險因素主要是高凝狀態(tài)和高血脂,血行不利、血行血淤、血脈不通均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的治療藥物中,枳實、竹茹、陳皮、茯苓、白術、半夏是主方,半夏具有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燥濕的作用,而茯苓、白術具有健脾滲濕的功效,枳實具有行氣消痰的作用,竹茹能夠化痰,菖蒲不僅能夠化濕去痰,還能夠寧心安神,夏枯草能夠降血壓,清熱散結。另外,全蝎、地龍、赤芍、當歸、桃仁、丹參、紅花、郁金能夠行氣活血,諸藥聯(lián)合使用,療效顯著[2]。相關研究顯示,單獨采用西藥治療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療效并不是十分明顯,須結合中藥進行治療,才能有效提高療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康復效果稍差,優(yōu)良率僅僅達到72.34%。觀察組的康復效果較好,優(yōu)良率高達97.92%。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與相關研究者的結果類似,由此可以肯定化斑湯+辛伐他汀應用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的有效性[3]。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化斑湯+辛伐他汀有效改善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本次研結果顯示,給予不同治療方案之后,兩組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患者的神經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對照組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明顯不如觀察組。這與相關研究者的結果類似,由此可以肯定化斑湯+辛伐他汀應用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的可行性[4]。
綜上所述,化斑湯+辛伐他汀應用于缺血性卒中頸動脈斑塊切實可行,安全可靠[5]。
參考文獻
[1] 王 鵬,張 晗,張信成.川芎嗪注射液對頸動脈粥樣硬化血脂、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3,12(23):330-332.
[2] 王春喜,齊清會,吳咸中.內皮素、一氧化氮等內皮細胞活性因子與動脈硬化閉塞癥血瘀證關系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03(14):325-326.
[3] Fisher M,Paganini-Hill A,Martin A,趙正卿.頸動脈斑塊病理學:血栓、潰瘍和卒中的發(fā)病機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神經病學分冊),2014,02(03):245-246.
[4] 楊宇騰,曲振廷,馬維輝.益氣活血化痰通絡法聯(lián)合西藥治療腦梗死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01(06):125-126.
[5] 朱衛(wèi)香,劉彥敏,韓亞軍,張 麗.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與腦梗死體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的關系[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2,11(11):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