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光
案情回放
韓某某與孟某某是某縣實驗小學一年級(2)班的同學。韓某某生于2006年9月,孟某某生于2006年4月。2014年5月28日14時10分,原告韓某某所在班級體育老師領學生到操場上體育課,在下樓過程中,孟某某因注意力不集中一腳踩空樓梯臺階摔倒,摔倒過程中不慎撞倒了韓某某,導致韓某某的門牙磕斷半顆。事故發(fā)生后,韓某某被送到縣人民醫(yī)院進行檢查,發(fā)生296.70元的檢查費用,該費用被告已經支付。后來韓某某先后去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大學口腔醫(yī)院進行牙齒修復、司法鑒定,花費醫(yī)療費250.8元,交通費1130元,住宿費170元,經鑒定牙齒修復費需要13700元。
原告父母與被告孟某某的父母和某縣實驗小學經過多次協(xié)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最后一紙訴狀將三被告告上法庭,要求三被告對上述費用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法院判決
法院認為,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應受法律保護,任何個人、組織不得侵犯。韓某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在某縣實驗小學學習期間人身權利遭受侵害,某實驗小學作為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理應對韓某某的損失承擔80%的賠償責任。孟某某因為行為疏忽大意給韓某某造成損失,具有一定的過失,其監(jiān)護人即孟某某的父母應當承擔20%的賠償責任。
法理分析
所謂教育機構的責任,是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等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因教育機構未盡到相應的教育管理職責,導致其遭受到人身損害或者致他人損害時,教育機構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這種教育機構侵權責任一般呈現(xiàn)四個特點:第一,具有特定的責任主體,即責任主體是包括幼兒園、中小學?;蛎@啞學校、技術學校、職業(yè)學校等在內的教育機構,這些教育機構對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并且對學生負有特定的教育、管理、保護職責;第二,具有特定的保護對象,即教育機構的侵權責任主要保護的是在上述教育機構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三,具有特定的時空范圍,即教育機構責任必須發(fā)生在未成年學生在教育機構組織、管理下學習、生活的時空范圍之內,這種學習、生活時空范圍的界定區(qū)分了家長負責的范圍和教育機構負責的范圍;第四,具有多樣化的責任類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8、39、40條的規(guī)定,教育機構侵權責任包括三種類型,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遭受損害時的教育機構責任;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遭受損害時的教育機構責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遭受校外第三人的損害,教育機構應承擔的安全保障責任。本案中教育機構的責任類型就屬于第一種責任類型,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遭受損害時教育機構應承擔的侵權責任。
韓某某在學校學習期間人身權利受到侵犯,學校是否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取決于一個理論問題的解決,即教育機構和學生之間關系性質的界定。這個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教育機構的責任認定以及應該將其納入何種法律調整的范圍。關于教育機構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性質,在學界中存在幾種看法:一是行政關系說,即教育機構和學生之間是一種行政關系而不是平等主體間民事合同關系;二是監(jiān)護關系說,即教育機構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承擔監(jiān)護責任,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將學生送到學校學習,監(jiān)護職責就轉移給了學校等教育機構;三是教育、管理關系說,即學校對學生承擔著教育、管理和保護的社會職責,學生在學校等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和保護以實現(xiàn)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當學校等教育機構由于懈怠、疏忽違反該教育、管理職責造成學生損害時,應當對此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筆者認為,教育機構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當定位于教育、管理關系說,這也是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8條到40條采納的觀點。根據(jù)教育、管理關系說,教育機構并非行政機構,也非委托監(jiān)護人,只是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等社會責任的機構,所以當學生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發(fā)生傷害的,教育機構不應承擔無過錯的監(jiān)護責任,只能對因為自己的過錯而給未成年學生造成的傷害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事故發(fā)生時韓某某不足10周歲,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第38條的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笨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遭受損害的,法律直接推定為教育機構存在過錯,當然如果教育機構能夠提供證據(jù)證明已經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其主觀上則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侵權責任。
對學?;蛘咂渌逃龣C構是否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認定應該參考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義務和職責的規(guī)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進行認定。本案中,事故發(fā)生在學校上體育課過程中,學校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自己盡到了教育、管理學生安全上下樓梯等的義務,具有重大過錯,因此法院判決學校承擔80%的賠償責任具有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
另外,《侵權責任法》第12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备鶕?jù)本條規(guī)定,在“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共同加害行為”(法律術語,指二人以上行為人施行數(shù)個獨立的侵權行為并導致同一損害后果。編者注)中,各侵權人應當按照各自行為的原因力大小承擔按份責任而非連帶責任。本案中,孟某某下樓梯時由于疏忽大意踏空臺階摔倒致使韓某某門牙撞斷,孟某某具有一定的過失,其行為對韓某某的損害后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因力”(法學理論術語,指一個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有多個可能的原因存在時,各個原因在損害結果發(fā)生上各自的作用大小。編者注),法院綜合考慮分配孟某某的父母承擔20%的責任是合理的。
案例啟示
為了預防和解決校園侵權糾紛,結合本案,筆者認為教育機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構建校園安全防范機制:
第一,加強校園安全教育工作。要確保校園安全,關鍵問題在于通過加強安全教育增強校園安全意識和提升學生防范自保能力,使教育機構、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期間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為此,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和考核,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各種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安全教育活動。比如,可以舉行消防、防震演習,開展安全知識征文、講座和知識競賽等。通過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自我保護、自救、互救的常識和技能,增強防范和化解安全風險的能力。
第二,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校園安全管理的重點在于“建章立制”和“責任追究”。首先要根據(jù)校園安全形勢的發(fā)展,建立健全包括門衛(wèi)值班、巡邏值班、傳染病防控、食物中毒、火災管理、教育教學設施檢查、體育活動安全等在內的全方位的安全保衛(wèi)制度,做到安全制度建設不留死角;其次要建立并落實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責任追究制度,學校應與班主任、任課教師、后勤教輔人員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各自的職責,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及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一票否決制。
第三,加強證據(jù)收集、保管工作。俗話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jù)”。在校園侵權糾紛案件中,案件的解決關鍵在于能否收集到有利的證據(jù)。這類案件中原、被告雙方的爭議焦點往往是教育機構是否盡到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職責,因此能否搜集到證明教育機構是否盡到安全教育和管理職責的證據(jù)就成為案件輸贏的關鍵。司法實踐中,許多教育機構由于無法提供有利證據(jù)而敗訴,因此教育機構要將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以特定的載體固定下來,比如校園、教室、樓道要安裝電子探頭,各種安全活動要形成文字筆錄或者視聽資料,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地段要張貼警示標語等。